新时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探究与思考

2019-07-24 10:33徐柏林史佳佳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

徐柏林 史佳佳

【摘 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国家整体扶贫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的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过程中仍有不少的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经济困难认定

如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工作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发展,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迅速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各高校应根据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困难认定办法。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高校困难认定工作的流程主要为:全校的困难生比例控制→困难学生人数分配到各学院→学院分配到各班级→学生提供贫困证明材料→班级进行民主评议→学校进行审核→报学校审批。认定环节虽比较完善,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出现。

(一)学生贫困证明材料可信度低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最直接的材料便是学生提供的贫困证明,而学生提供的贫困证明等材料可信度不高。如学生填写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内容本身就不真实或不全面,并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生提供的困难证明材料需要学生所在地的民政部门盖章,在有的地方有关系的盖章极其容易,而有些真正贫困的学生盖章却十分困难。还有一些地区的民政部门希望自己所在区域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国家资助,在学生需要盖章时缺乏对申请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取证,直接随意的盖章。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出现了大量的“伪贫困生”,给高校困难认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

(二)困难认定比例及等级不合理

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并没有对困难等级的具体标准进行规定,我国大多数高校依据学生自己申报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年总收入以及家庭成员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学生是否属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以此划分不同的困难等级,这可能导致经济状况相似的学生因填报的收入不同而出现困难认定等级不同的现象。

目前我国高校困难认定等级分类大多以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三个等级分类为主。大多数高校按照各个院系学生总人数分配资助名额或金额,这种看起来公平的分配方式没有考虑到各个专业以及各个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情况,这样的认定标准较为模糊,缺乏量化依据,高校是面向全国各地招生,我国不同省份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的最低生活保障也不相同,这样极易导致认定结果困难档次不合理,甚至由于班级贫困学生名额的限制,一些真正困难的学生可能会失去资助机会。

(三)困难认定过程中缺乏动态管理

高校学生数量庞大,且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处在新学期之初,各学院面对迎新、评奖评优等繁杂工作,对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开展通常只是按照学校规定的流程完成,导致困难认定每年结果变化不大,但许多学生家里的经济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学生上学年不存在经济困难情况,但本学年由于灾害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经济方面的困难,若辅导员和学生们没有及时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及时为这些学生带来资助。[2]

(四)民主评议人为影响因素大

班级进行民主评议是是困难认定工作中极为关键的一步,评议小组一般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以辅导员为组长,学生代表为小组成员,学生代表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年级或者班级人数的10%。在民主评议的过程中,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辅导员和学生代表都不熟悉,评议小组成员很可能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做出不准确认定,大二及以上年级学生由于同学之间比较熟悉,也可能会出现私下讨好等不良行为使困难认定有失公平。此外,评议小组成员缺少对困难认定的经验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只能靠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进行评议,因此无法做到准确的认定。

二、改进和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采用多种形式提高申请材料可信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贫,这就需要高校在困难认定工作中要采取多种方式来识别出真正的贫困生。高校要加强对国家资助政策的正确宣传与引导,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申请,不能抱着“不申请白不申请”的错误观念,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获得资助。各地行政部门尤其是民政部门、资助部门等要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核实。高校也应积极促进与各地民政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来实现信息共享,对做好困难认定工作共同努力。[3]

(二)建立健全困难认定标准,严格规范困难认定程序

科学合理的认定体系,有利于认定程序标准化,能有效促进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困难认定工作必须严格规范认定标准,确保困难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公平性。高校应该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充分考虑到学生家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具体分类,并根据实际情况等细化认定标准。在困难认定的过程中,要广泛收集认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不断改进完善认定工作体系,严格认定流程,切实做到不错认、不漏认。

(三)加强困难认定过程及认定后期的动态管理

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变化过程,高校每学年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格复查,不定期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困难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对家庭经济情况有所改善的,要及时调整困难认定结果。对因突发情况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重新认定,适时完善学生档案,真正做到档案的动态管理。

(四)加强监督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设定多层次、不同成员的监督管理机构,如设立学院各级领导组成的一级机构和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及相关老师组成的二级机构等对困难认定的评议过程进行监督。随着新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大数据来监督学生在校园内的消费情况,若发现学生连续数月消费金额远远超其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则要联系相关学院进行核查处理。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基础,有利于提高精准资助的效率和水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过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大力配合与合作,才能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

【参考文献】

[1]周书利,孙杨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9):224-225,246.

[2]刘和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公共关系,2018(12):236-237.

[3]黄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的路径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8,16:(10):111-113.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