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产业扶贫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2019-07-25 10:16张文贞何正奎马玉洁车宗娥尤玲芳
农家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问题

张文贞 何正奎 马玉洁 车宗娥 尤玲芳

摘 要:详细阐述了永靖县多轮对贫困户的产业扶持和订单帮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借以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关键词:产业扶贫;永靖县;问题;打算

一、现状

1.多轮次到户项目扶持,做大做强脱贫支柱产业。针对大多数贫困户增收缺产业、发展缺资金的现状,该县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扶持贫困户发展畜牧养殖、百合、苹果、蔬菜等支柱产业,增强持续稳定增收能力。

(1)2015年实施1万元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制定适合贫困户自身实际、含金量高的精准扶贫“项目菜单”,涵盖种植、养殖、技能培训等方面的20项具体扶持项目,供贫困户自主选择,既可一户一业,也可一户多业,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菜单”以外的发展项目,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发展富民产业的积极性,实现群众“点菜”“掌勺”,政府“配菜”“买单”。扶持种植业5885户、养殖业6220户,覆盖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

(2)2017年实施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提升工程。采取“合作社+贫困户+一般户+基地”发展模式,政府补助和贫困户自筹6:4、政府补助和一般户自筹5:5的模式,扶持了11个乡镇的8319户贫困户、8802户一般户,大力发展百合、肉驴、肉牛产业。新增百合8444亩,引进良种牛(驴)4989头,使贫困户持续增收。

(3) 2018年实施产业稳固工程和配股增收工程。梳理归纳出牛模式、驴模式、羊模式、牛+驴模式、牛+羊模式、驴+羊模式、獭兔模式、蛋鸡模式,黄芪、花椒、百合、苹果、蔬菜种植等20种组合“套餐”,使产业扶贫单一“菜单”向组合“套餐”转变,扶贫资金“直补”向“以奖代补”转变,大力推进一户一策扶贫方式,持续做好“造血式”扶贫。

①2018年实施2万元产业稳固工程。对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每户补助2万元,发展种养产业,对有发展意愿但无发展能力的,通过农村“三变”模式,将补助资金入股至企业和合作社,享受盈利分红。农户和企业签订协议,每年享受不低于入股金8%的分红,协议约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如需用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签约农户,并在产业开发时期同等条件下,企业优先收购入股贫困户相关产业的产品。

②实施产业持续配股增收工程。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配股增收工程,其中对享受到户产业2万元以上(包括2万元)的建档立卡户每户补助0.5万元;享受到户产业2万元以下的建档立卡户每户补助1万元,总投资约1亿元,将补助资金按照农村“三变”模式,入股至龙头企业,享受盈利分红。

③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对全县确定的67个深度贫困村,每个村补助资金50万元,并将补助资金3350万元以村集体名义入股到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使每个深度贫困村每年享受不低于股金10%的盈利分红。对东山矿区约20.27hm2国有土地无偿划拨给全县其余74个村集体,将所有权和使用权按每村50万元折股量化资金3700万元,入股到甘肃建投集团,使每个村每年按不低于股金10%盈利分红。

2.订单帮扶

(1)永靖县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位于杨塔乡徐湾村的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4月份,注册资金7.7万元,资产总额480万元,入社社员165人,拥有1hm2的马铃薯交易市场1处,储量1000t的马铃薯储藏库2座。

该合作社具体负责脱毒马铃薯良种的繁育、田间管理、销售和服务,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提供保障。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和发动群众入股的办法,成立徐湾村扶贫互助基金协会,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合作社与该县金大地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协议,保证了洋芋良种供应链条的持续完整,与种植户签订种植合同,实行订单农业,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

(2)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经永靖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投资设立的国有控股公司,下辖永靖县金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太极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绿能草业有限公司、科新农机服务有限公司等四家全资子公司和厦门翔安区翔发集团公司、翔投集团公司合资公司甘肃黄河农谷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农、林、牧、渔业及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以及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等产业的延伸服务。

该公司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壮大品牌、改善结构、拓展销路、助农增收”的发展理念,健全运营机制和拓展经营范围,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订单农业,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生产基地的百合,同时大力发展良种培育、饲草加工、农机服务、电子商务、百合产品研发生产等业务,打响了“刘家峡”农字品牌,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3.生产托管。一是以“一户一策”的扶贫方式,根据有种养殖意愿但无种养殖能力贫困户的实际,引导养殖企业发展养殖托管分红模式,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大力宣传养殖企业托管分红模式,让贫困群众充分了解、主动参与。三是积极协调贫困户与公司企业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对企业和贫困户的权利义务进行公证、保障群众利益,确保产业扶贫取得实效。四是创新运营模式,健全发展机制,构建“政府監管、企业主导、利益共享”的产业发展模式,力争实现企业发展、农户增收的“双赢”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该县现有的龙头企业生产营销体系不健全,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联系不紧,商品转化率低,农产品加工能力有限,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2.合作社带贫效果不明显。该县新组建的党建合作社正在起步阶段,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关联度不紧,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效果不明显。

三、今后打算

1.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规范运行农民专业合作社。针对我县合作社及农业发展的实际,应将扶持的重点放在示范社建设方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以切实提高扶持资金的针对性、实效性。

2.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加强与厦临公司的合作,探索发展养殖托管等经营模式,实现种养产业全覆盖。大力发展“扶贫车间”,盘活东山乡镇所有冷库资源,由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与合作社共同建设“扶贫车间”。加快与北京同仁堂合作进度,统一组建黄芪加工车间,黄芪加工设备到户资金由县上统筹参股到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作者简介:张文贞(1972-)男,甘肃永靖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问题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