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互联网+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2019-07-25 10:16陈建海姚欣竹黄永为李健影
农家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互联网

陈建海 姚欣竹 黄永为 李健影

摘 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化”。按照文件指示,本项目从广西三江县油茶产业得到启发,从农业产业品牌化角度,借鑒“互联网+产业”模式,从三江侗族油茶生产、精深加工、网络营销三个层面出发,探索打造三江侗族油茶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三江侗族油茶特色品牌,实现油茶产业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新模式。助力三江县侗族油茶产业发展兴旺,形成“互联网+特色产业”的油茶模式,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振兴;侗族油茶产业;广西三江县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国内油茶产业发展背景及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文件提到的促进农村电商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做出了新的指导意见。

2.区内油茶产业发展背景及意义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到:我国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湖南、江西、贵州、福建等油茶主产省份相继提出了油茶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划或实施意见,广西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发展油茶产业高度重视。开展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研究,为广西油茶产业生产加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是发展油茶产业的基础所在。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组对三江县3个村中300多户农户发放了250份问卷,回收了220份问卷,并对当地的小作坊以及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到三江侗族油茶产业发展以及当地政府帮助农户精准脱贫的实际情况,获取了有关三江侗族油茶产业发展。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解到三江县在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

2.文献检索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和柳州市农业信息网、“三农”科技服务网等为数据来源,检索查询有关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的相关资料,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整理分析。

3.访谈调查法

针对当地政府相关人员进行访问,了解政府对三江县油茶产业的态度,以及未来几年对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除此之外,还针对当地油茶种植户、油茶加工小作坊户及油茶产业合作社进行入户访谈,了解油茶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三、广西三江县油茶产业主要现状及问题

1.三江县油茶种植现状

三江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土地资源极少。因此, 林业是这里的主产业, 而油茶又是林业中的主打产品。油茶是三江县的乡土树种, 种植历史悠久, 。三江县号称“中国油茶之乡”, 油茶种植已经成为三江县3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4.98万hm, 占林地面积的26.48%, 为全国第2大油茶种植县。

2.“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传统农业正在被互联网技术深刻地改变着,这使得部分地区农业加速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智慧化的生产。2017年全国农产品网络交易到了已达到1500亿元以上。在我国涉及到农产品的交易平台超过3000个,这个态势还在进一步的增长。电子交易平台还只是“互联网+”的一方面。“互联网+农业物联网”“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也有较大的发展。三江县政府高度重视本地区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互联网正被三江县广大的从业者以较快的速度运用农业。

3.特色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

特色油茶产业扶贫,具有国家的政策支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化”。按照文件指示,本项目从广西三江县油茶产业得到启发,从农业产业品牌化角度,借鉴“互联网+产业”模式。所以三江在发展红薯产业的时候,在融资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的政策优惠和便利,本课题组成员通过与当地政府相关人员了解到,近年来三江县政府鼓励农户油茶。此外,本课题组成员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地政府对油茶种植的相关扶贫政策,如图1、图2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可知,农户油茶种苗中43.64%通过自己培育种苗而得,56.36%由当地政府提供。同时,通过对当地农户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对于政府对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中有20.91%表示不清楚,60.09%的农户了解到当地政府给予农户油茶种苗的支助,还有18.18%农户表示当地政府对于种植油茶给予一定的贷款优惠的政策。

4.三江县油茶种植问题

虽然三江县是广西最大的油茶基地, 但是由于品种改造滞后, 管理粗放, 导致单产总产低下, 阻碍了油茶产业的正常发展。具体体现在单位面积产量比较低, 抚育管理方式落后、经营管理方式不规范, 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种植服务体系不完善, 科技含量水平不高等问题。

5.三江县“互联网+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承接“互联网 +”的快速发展。目前三江县农业“互联网 +”网站缺乏专业性且使用率低,20147年底,尚有 4. 4%的行政村未通沥青、水泥路,有 26. 6%的行政村没有完成农村网改造。人均均量、区域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与全区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农民思想观念相对封闭,难以接受“互联网 +”概念。在三江县各农村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下,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亦相对落后,不易接受“互联网 +”特色农业,以至于政府扶持特色农业的相关政策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不仅对农村的建设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不利,集体的生活水平也得不到提高。同时使得规章制度不标准,任务程序、服务领域等不完善的问题突出,难以顺应“互联网 +”特色农业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广西三江优势农产品资源开发产业化、集约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广西三江侗族油茶产业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层面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当地政府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传统种植习惯,把投资少、亩产高、加工增值空间大的油茶作物作为当地重点扶贫的主导产业。当地政府为调动贫困户发展农业致富的生产积极性,政府给贫困户分发种苗,让贫困户种植油茶并承诺将生产的油茶进行保价回收,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当地小作坊种植户具有传统的种植经验,但当地贫困户较为缺乏种植经验,不善于主动学习,政府只提供给贫困户种苗和油茶销售市场信息,并未给予农户种植技术的指导。因此,一方面,一些具有油茶种植经验的小作坊种植户,因缺资金、不掌握市场信息,无法是油茶种植新成规模化、产业化。积极引导贫困户脱贫,以实现乡村振兴。

2.市场层面

民族地区地处较为偏远,经济较为落后,发展油茶产业虽亩产量高,利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及加工技术,生产的红薯副产品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但当地油茶产业并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油茶仅于春季加工销售,油茶产品单一,油茶生产、加工、销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资金周转速度慢,从而难以引进具有一定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龙头企业。市场上油茶的价格便参差不齐。

3.农民层面

农户层面,据本课题小组调查了解,90%以上油茶种植户为老人及妇女,有能力、有学问的年轻人外流,老人及妇女接受的教育程度低,对于现代化农业的种植技术掌握能力较弱,油茶的生产和加工也只能依靠代代相传经验进行生产及加工。由于老人及妇女文化水平较低,对于生产的油茶仅满足于在自己的土地上将生产的油茶更快的销售出去,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以及油茶的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

4.技术层次

生产环节,农户依然依靠传统的油茶种植技术,除贫困户以外,当地非贫困户红薯种苗均由自己育种,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弱。仍然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极少数种植户引进现代化机械种植,种植规模小,需要消耗较高的劳动成本。加工环节,三江县目前并未出现油茶产业加工企业,仅有一个柳州市众齐种养专业合作社,大部分油茶副产品加工以当地种植大户及小作坊为主。油茶副产品加工也以绿色纯手工加工为主,销售环节,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农户、政府以及合作社并未形成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种植户的网络技能薄弱,不能很好的应用互联网将油茶副产品推送到网络平台进行销售。

五、发展广西柳州市三江油茶产业,实现乡村振兴

近年来, 我国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扶持油茶生产, 油茶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三江县已经把发展油茶产业列为重要经济增长点, 鼓励广大林农生产经营油茶。在三江县, 油茶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关部门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油茶产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促进油茶产业的升级换代。具体对策如:加快建设良种培育基地, 克服先天不足问题、大面积实施低产林改造, 大幅提升单位产量、加大投入实施科技攻关, 提高产业科技含量。1.加快发展三江县“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2.加快建设互联网基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化运营模式。3.加大广西柳州地区“互联网 +”人才的培养力度。4.建设高标准的“互联网 +”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1.拟解决的途径

(1)关于油茶种植的解决途径。三江县可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分别在斗江乡、良口乡建立油茶苗圃繁殖基地, 可以为林农提供10000株以上优良苗木, 加快油茶品种的升级换代。同时引进“岑溪软枝”、“湘林系列”等一批油茶新品种, 此品种出油率极高。

油茶产业科技含量主要体现在良种培育、抚育管理、采收、加工、销售等环节, 良种培育可以通过建立繁育基地解决苗木供应的问题。在抚育管理方面, 应该组织科技力量为林农做好林间指导, 利用丰产林对低产林进行改造, 更新残次林等,都需要技术人员给予及时的技术支持。在良种培育改良方面, 还可以和科技院校联姻, 借助科研院校的技术实力, 对油茶品种品质进行改造。要组织科技人员对林农分批分级进行油茶种植技术培训, 提高林农种植水平。建立油茶产学研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 全程为林农种植油茶提供技术服务。

(2)关于“互联网+农业”模式的解决途径。加快建设互联网基层设施建设。一是 B2C 模式,企业经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二是 B2B 模式,统一“产地、平台、消费者”,把农产品通过平台直接销售给客户;三是“平台 + 自营 + 直销”模式,农民自己开淘宝店,直接销售自己生产的特色农产品,省略中间环节;四是“移动互联网 + 农产品运营”模式,将“互联网 +”交易平台从传统的 PC 终端直接迁移到手机终端,如微信商店五是建立“互联网 +”特色微农场经营新模式,经营农场直接根据用户的差异化需要,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保障下按期将农场的产品送到用户面前。

增强信息服务,建设激励机制,对农村经纪人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并引进具有现代农产品加工知识、商务知识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逐步建立一个以基础教育为依托,以培训、科技普及和推广为重点,以农村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成为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带头人,使农村劳动力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提高。

围绕三江县产业布局规划,因地制宜、重点围绕乡村山水风情、生态休闲、民族文化等建设一批旅游产品基地,发展旅游观光型农业、高效生态型农业、庭院经济型农业。加快基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重点扶持一批从事茶叶加工的重点企业;调动农户的参与性,也帮助农户节本增效。注重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头作用,开展農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促进三江种植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唐婷. 习近平的扶贫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

[2]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J].饲料研究,2017(05):46-52.

[3]彭四平.特色产业发展理论研究[J].中国市场,2018(01):56-57.

[4]王钊.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夏之翠,2011:104-105.

[5]八步区检察院带领扶贫点种植户与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商致富路[EB/OL].http://www.gxbabu.gov.cn/new_list_XQ?ID=132220.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互联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