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2019-07-26 01:03彭希林刘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论述青年成才

彭希林 刘峰

摘 要: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内容非常丰富,提出了关于青年成才的许多新观点新理论,包括实践活动是青年成才的本质属性、实现中国梦是青年成才的价值追求、担负时代使命是青年成才的责任担当、理想信念是青年成才的根本动力、勤学苦练是青年成才的基本方法、坚强意志是青年成才的重要保障、创新创造是青年成才的新驱动力。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成才;论述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32

中图分类号:D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00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作为党的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习近平在推进治国理政的进程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把握当代青年成才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提出了许多富有创建性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成才观的新境界。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青年如何成长成才,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等重要问题,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教育规律、青年成才规律的认识,标志着我党对青年成才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织部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内涵十分丰富,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做好青年工作,引导青年健康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一、实践活动是青年成才的根本属性

青年成才的本质是指青年在成为人才的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自古以来,青年如何成才普遍受到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对青年成才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实证研究,对青年成才的本质探讨也从未停止。在对青年成才本质的研究中,西方青年心理学研究影响力巨大,苛勒、托尔曼、布鲁纳等都提出了各自有影响力的成果,但其研究进路侧重于青年个体心理活动。与此不同,习近平从哲学的高度指出青年成才不仅是学习成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种青年在自身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实践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表明,社会实践是青年成才的正确道路,青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求得真正学问,练就过硬本领,增长扎实才干。习近平多次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书本的有字之书,也多读社会和人生的无字之书,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练、增长本领。[1]要读社会和人生的无字之书,就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这是青年成才的必经途径。习近平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诫青年:“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2]当代青年人民立场的树立、社会担当的坚定、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信念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为此,习近平要求各级学校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3]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被定位为青年所必须接受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的必经途径,也是他们受教育、长才干的不二法门。可以说,实践是青年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兑现自身潜力的根本途径。习近平强调:“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4]习近平不仅在公开讲话中强调青年成才的实践本质,而且在与青年代表的交流中也不断地告诫青年要去实践。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在基层实践中培养青年的思路和理念,揭示了青年成才的根本属性。

这些重要论述为当代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鲜明的实践导向,指明了青年成才的本质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青年成才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底蕴。

二、实现中国梦是青年成才的价值追求

青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年成才规律表明,青年的价值养成是引领青年人生航向的指南针。习近平运用“扣扣子”的精妙比喻,形象地阐明了青年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国家、民族未来的关键作用。在一定意义上,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前途。因此,我们必须抓好“青年”这一人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期。[5]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习近平高度重视价值观在青年人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青年价值观培养方面,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是不断深化发展的。最初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对青年的寄语中,习近平强调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后来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习近平特别地从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提出了八字真经:“勤学、修德、明辨、笃实”。2018年5月,习近平又对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进一步地提炼,特别点出“爱国”这一核心内涵。习近平强调,“爱国”在本质上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6]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把青年个人的理想、梦想同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青年的价值追求有了坚实而凝练的核心内容,也更具指导意义。还需特别指出的是,习近平对“爱国”的强调与“四个伟大”的提出是分不开的,自2017年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四个伟大”之后,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四个伟大”的重要性,“四个伟大”明确昭示了我们在新时代的旗帜、道路、精神、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是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从而,也进一步明确了当代青年成才所应具备的远大目标和科学路径。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青年在“四个伟大”的号召下努力,就必须围绕在党的周围,以将个人的美好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将个人的奋斗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统一起来,于是“爱国”自然就是青年成才路上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了。当代青年要将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國梦之中,这保证了青年价值追求的基本方向。但要想真正地保证青年成才的正确方向,光有“爱国”是不够的,还需要落实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习近平多次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坚实的社会基础,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保持民族独立性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新时代,塑造青年价值观的枢纽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早就明确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7]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应该是生力军、突击队,也是未来的主力军;是追梦人,也圆梦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和实践,不仅依靠青年,也成就青年。青年人生价值的追求必然地离不开中国梦的实践。

三、肩负时代使命是青年成才的责任担当

当代青年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必须融入担当历史使命进程中才能变成现实。2014年,习近平与青年们进行年龄的比较:“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二十岁左右,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三十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六十岁。”[8]正是基于当代青年黄金期和国家、民族奋斗目标的完全吻合。习近平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9]这是对当代青年的历史定位,也是当代青年历史使命的客观依据。2015年7月24日,习近平借祝贺青联和学联大会的机会告诫广大青年:“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10]新时代的青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青年一定要胸怀天下,敢于担当,不负伟大祖国伟大时代的召唤。2018年,习近平再次向广大青年提出希望:“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11]习近平的这些谆谆教导,充分展现了他对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的重托与厚望。

今天,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加迫切、强烈。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因此,我们必须对青年学生展开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这就是要引导青年牢固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在習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中,这一时代使命同时也是青年之“才”的最终衡量标准。

四、理想信念是青年成才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多次与青年大学生谈理想、谈信念,强调理想信念是青年学生思想行动的“总开关”。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运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向青年形象地说明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其中如“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价值观树立如同‘扣扣子”等生动的说法,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认可、广泛流传的,有地气、易接受的“习语”。在这些精妙比喻的背后,是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全面思考。习近平一方面对青年提出了要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对青年的讲话,习近平认为,青年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必须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其中,所“学”既是专业知识,又为社会责任;所“修”既是个人道德,又为社会公德;所“辨”既是人生迷路,又为大是大非;所“实”既是脚踏实地,又是内化于心。习近平以极其凝练的语言,将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了高度的统一,告诫青年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12]另一方面,习近平也要求高校、共青团、全社会为青年理想信念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其中在高等教育方面,习近平告诉广大高校师生:“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13]并就培养人才的问题,对高校提出了三项基本性工作: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习近平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总结性概括,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其中,习近平将“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便是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揭示了理想信念对于青年学生成才的极端重要性,也指明了高校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国际上,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以其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渗透和影响青年,其目的就是争夺青年一代。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青年学生追求理想的高度,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树立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共产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跟随党的脚步的过程中自然会树立起来。

五、勤学苦练是青年成才的基本方法

如果说历史使命、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中的本体论的话,那么勤学苦练则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中的方法论。青年的成才方法是由青年成才的本质决定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惟有勤学苦练是青年成才的基本方法。习近平吸纳了现代青年学的成果,指出青年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期。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强调,青年人要秉持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生活方式。[14]习近平特别重视阐明学习和本领之间的关系,学习是本领的基础,本领是学习的结果,不学无以成才,无才难以担责。

应该说,习近平对青年成才基本方法的论述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当代青年所能接触的信息远远多于他们的前辈,但同时,在繁多的海量信息中如何抉择?在智能推送大行其道的网络空间内,如何不局限在自身眼界内?这是当代青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路上的最大障碍。习近平有感于此特别提醒当代青年:“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15]为了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需要知识“基石”的“深”和“牢”,就必须勤奋、专研、有恒,就必须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要达到这一境界,就更离不开勤学苦练了。

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是青年学生在知识海洋中前进航行的人生灯塔。而高校是青年学生知识体系系统搭建的地方。高校的任务就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静心学习、刻苦钻研、加强磨炼,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猜你喜欢
论述青年成才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安全问题论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猎头公司客户服务战略研究论述
政治道德的价值追求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祝您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