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9-07-26 03:17张丽莹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网络安全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重大任务,并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空间的兴起,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演愈烈,网络强国通过网络这个传播媒介,不断输出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及价值观,对网络弱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如何发挥网络的优势,科学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引导是今后工作实践中需要着力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 网络 意识形态 安全

作者简介:张丽莹,西藏中共日喀则市委党校初级,硕士,研究方向:西藏民族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82

一、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突出情况

自十八大之后,我国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根本性以及全局性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部署,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

第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西方思想也开始不断的渗透,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演愈烈。我国崛起除了包含社会经济崛起、军事实力崛起之外,也包含文化崛起、价值观崛起等多方面的内容。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的竞争也因为中国元素具备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个方面的敌对势力是绝对不容许我国顺利完成民族复兴的。正因如此,我国全党必须要积极准备进行具备新历史特点的斗争。这一场新时代斗争中包含了硬实力斗争和软实力斗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西方发达国家必定会加强贸易摩擦以及文化渗透,期望借此拖慢我国发展进程。

第二,随着意识形态舆情呈现方式的改变,我国应对管理控制的难度也随之大大增加。特别是随着当前我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新媒体也随之开始迅猛发展,由此诞生了一大批自媒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意识形态舆情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改变:一是网络社会、现实社会之间的界限开始越来越模糊,意识形态舆情呈现出网上和网下、境内和境外呼应的态势,日常生活当中的所有信息内容都可以融入到网络当中,同时网络也无时无刻对现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二是信息裂变传播方式导致意识形态管理控制工作难度大大上升,互联网具备虚拟、开放以及交互等多方面的特点,因此民众通过网络能够实现信息选择、制造以及发布等操作,通过众多网络平台,民众能够畅所欲言。当网络上出现错误思想以及谣言的时候,会因为网络具备的特点而迅速传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会遮蔽主流意识形态,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三是境外资本不断在新媒体领域之中圈地,这给我国带来了新的舆论安全隐患。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飛速发展,外资企业嗅到了商机,期望通过资本来对我国网络产业进行控制。

第三,敌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方法发生改变。敌对势力开始通过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以及生活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调整自身渗透策略。从内容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一是大力宣传宪政民主、普世价值以及公民社会等不良思想;二是着重研究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内容,期望能够借此动摇我国民众对于党的信赖以及热爱;三是大力宣传负面信息,期望通过点来批判面,借此蒙蔽我国民众的认知。从策略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一是通过宣传公平公正来向民众普及西方价值观,以维护人权为核心宣扬民主自由,以关注民主民生问题为脉络意图扰乱民众思想;二是通过利用重大人事变动、重大政策以及敏感时期,将一些虚假信息传播出去,借此编造谣言。从手法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一是注重交流互动,引发民众对虚假言论进行研究探讨,借此提高渗透性;二是加强热点炒作,对于那些热度较高的敏感问题进行爆料,借此混淆视听,欺骗民众;三是更加注重直接教唆。

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自十八大之后,我国对于意识形态工作越来越重视,同时反复强调加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力、管理权力以及话语权。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意识形态发展开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意识形态和网络技术的融合发展也不断推进,如何有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成为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网络意识形态呈现分化趋势,主流意识形态易受冲击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猛烈攻击,大大加深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的难度。在网络时代,民众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能够直接参与到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中,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不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范围中的引导力开始不断减弱。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当前我国影响力最高的20个微信公众号之中,我国官方媒体仅有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上榜,主流媒体的覆盖率相比较过往大大减少,同时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意识形态领域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网络而产生的,同时许多负面舆论也是通过网络传播,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产生了严重影响,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二)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隐蔽激烈

网络冲破了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之间的疆界,在促进东西方网络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同时,也为西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提供了便捷而隐蔽的渠道。

网络开放、多元、交互信息的传播方式加大了网络意识形态掌控工作的难度,各种意识形态观点全部都集中在一个舆论平台之上,甚至有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披着一层学术思想讨论的皮,向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党和政府重大改革方案等,都成了网络意识形态争论的核心重点内容,其对我国民众的思维方式以及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对我国传统社会组织以及管理形式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三)网络意识形态与社会公共事件的交互影响越来越深入

由于网络空间特有的虚拟性和无区域性,以及网络信息的难控制以及非约束性,网民可以以“隐身人”身份参与其中,尽情表达见解,随意传播网络信息,更多的网民由于种种原因,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甚至被网络谣言蛊惑,加之网上线下的互动参与,社会矛盾极易被放大,引发群体性事件。

网络空间易于放大社会矛盾。网络空间可以反映出大大小小的社会问题,可以积极帮助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优化行政决策、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治理;但是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网络谣言、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等都会影响社会公众心理,容易诱发群体性事件。互动参与使网络事件社会化。网民个体的网上与线下参与、网民群体的网络参与及现实参与,共同构成了互动参与。当社情民意传播到网络空间后,容易在网络社区汇聚并发酵成舆情。不真实的、虚假的“网络民意”就成为网络谣言的傳播起点。东莞扫黄、昆明暴恐、郭美美刑拘等事件,在网络上都会被上纲上线为社会制度问题,引发公共讨论,冲击着社会民众心理。

三、网络时代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对于社会思潮,我们不仅需要认识到他们之间存在的碰撞以及交锋,而且需要借此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想材料以及源动力,同时还需要清晰认识到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管得住是硬道理、正能量是总要求”,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创新和改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第一,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新媒体的发展,我国应当在内部建设一个完善的舆论收集、反馈机制,借此对新媒体中的内容加强监督,一旦发现新媒体内容存在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应当立刻采取措施将其清除。除此之外,应当对新媒体进行积极引导,加强行业自律,对自身的责任进行自觉落实,严格审核工作,严禁制作、传播非法有害信息内容。引导民众遵守网络秩序,提升网络辟谣能力,建设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二,全面加大正能量的推送。大力发展网络内容建设工作,加强网络正面宣传工作,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借此在网络上建设一个正能量环境,减少网络上的负面消极内容;利用网络群众,通过网络对民情和民意进行详细了解,同时对网民关切的内容进行主动回应,对民众的问题进行解释,打造一个网上、网下同心圆。

(二)增强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

加大对互联网科技的投入,推动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研发网络安全技术、开发网络过滤软件,完善网络监控系统等,构筑网络信息安全防线,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第一,建立严格的网络信息审查制度。网络思潮和价值观主要是通过网络海量信息和舆论传输的。在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由网络信息传播而引发的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开展网络信息系统的控制与反控制、渗透与反渗透,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必须强化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严格按照涉密计算机分级保护要求,加强保密技术防护。

第二,建立和完善网络生态净化制度。在网络意识空间建设一堵意识形态“防火墙”,加强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建设意识形态“防火墙”,可以对网络空间中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网络思潮进行围堵,防止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意识形态由网络传播、渗透,冲击我国网民的思想意识。

(三)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第一,加强网络立法,使网络管理有法可依,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空间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管控和治理。

第二,依法管网治网,加强网络执法,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通过网络执法或监察工作人员,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对网络违法违规现象的预警作用,并能行使一定的执法权限。

第三,完善网络空间安全标准体系,强化法规贯彻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房正宏.论网络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思想领域教育导刊,2012(12).

[2]蔡勇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J].求是,2017(12).

[3]房正宏.网络政治参与与意识形态安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4]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网络安全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