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安院校增设手语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2019-07-26 03:17雷雨田李欣遥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聋哑人公安院校

雷雨田 李欣遥

摘 要 聋人群体的语言研究对于开展聋人犯罪研究至关重要。学习手语技能对于实现犯罪提前预防,保障执法公正和提升警察社會形象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公安院校增设手语选修课从现实需求角度考虑,具有时代的必要性。本文重视手语课程增设的探讨,直面课程增设面临的师资、环境、专业训练等困境,从课程类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长期培养角度提出相应建议,有利于助力手语普及和平安中国的实现。

关键词 公安院校 手语选修课 聋哑人

作者简介:雷雨田,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侦查学本科生,研究方向:聋人犯罪;李欣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特警方向)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安院校手语选修课增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214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2年6月26日公布,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时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2010-2019年间,聋人人数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公安民警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聋哑人求助事件和聋人犯罪案件,由于公安机关内部掌握手语技能的民警非常有限,经常出现无法了解真实案情,延误战机,给侦破工作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基层公安机关对招录掌握手语技能的民警的愿望较为强烈。作为公安专业教育工作的一线单位,公安院校是基层公安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增设手语选修课,重视学警手语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对提升公安院校的影响力和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以及对公安工作服务群众,打击犯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必要。

一、公安院校增设手语选修课的必要性

人民警察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承担着预防犯罪的职能,公安院校作为后备人民警察培养和在职人民警察培训的主要阵地,增设手语选修课具有以下必要:

(一)公安机关手语人才紧缺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统计,到2019年3月31日为止,全国聋人刑事犯罪案件共6940起,一审为6772起,2014年达到高峰期,全年共1564起,2017年全年1202起,2018年886起。公安民警在对涉及聋哑人案件的询问讯问过程中,因不懂手语无法与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沟通,一般性的治安案件只能就事论事处理,涉及刑事案件的也只能通过聘请特教或者向省级以上机关申请技术援助的方式解决,侦办过程相对被动,即不利于案件的保密,又容易延误战机,无法扩大案件战果。以山西省公安系统为例,地级市公安机关无民警拥有手语翻译员的翻译资质,省公安厅也只有两名民警拥有手语翻译员的资格证书,对全省案件办理的需求而言,基本是杯水车薪。对于全省相对庞大的聋人犯罪案件数量,人才缺口和基层需要形成剧烈反差。

(二)公安院校教育需要创新

警察作为一种特殊职业,社会接触面广泛。因此对于公安民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是全方面的。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已逐渐向注重提高“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的“四个意识”方向转变。根据公安部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公安院校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牢牢把握“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在此基础上,主动提升能力,提高质量,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意识。坚持为党育人,为公安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在完成公安业务技能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拓展通识教育和跨专业教育,手语技能也是其中之一。

(三)翻译监督促进司法公正

在讯问聋人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公安机关会选择聘请聋校特教老师参与讯问过程,担任翻译。因特教老师并没有接受讯问技巧的培训,对讯问人员使用的讯问技巧和真实意图理解容易出现偏差,工作中基本采用简单的字面翻译。这样不仅造成讯问过程时间冗长,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翻译准确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在县区级地区,基本上本地的聋哑人均在一所聋哑学校学习,有可能出现特教老师与犯罪嫌疑人为曾经的师生关系,存在泄露案件侦查机密的隐患。因此对于讯问过程手语翻译的监督属于讯问合法性、公正性保障的必要考虑范围。在公安院校中增设手语选修课,既可以使学警在校期间就接受专业的手语学习和训练,也可以培养学警的监督意识,对有误差的翻译内容实施纠正,促进执法公正。

(四)重视沟通提升警察形象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基层公安工作中常见的困境有以下几种:首先,因没有掌握手语,无法获得普通聋人掌握的聋人犯罪案件及其他犯罪案件的线索和有利信息,影响案件的侦办进度。其次,在社会防控工作中,聋人在可视范围内进行犯罪策划,民警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和预防。最后,在刑事案件中,聋人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报案后,由于沟通困难,公安机关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案情,并通过打击犯罪,保障聋人的合法权益。公安院校增设手语选修课,培养大批掌握基本手语技能的民警,搭建与聋人交流沟通的平台,既能为聋人群体提供帮助,改善聋人对于公安民警的消极印象,提升治安防控水平,提前进行犯罪认知和预防。又能加快案件侦破时间,打击违法犯罪,提升警察形象,一举两得。

二、公安院校增设手语选修课面临的困境

(一)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培养相关人才耗时长

因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院校需要一部分具有特殊技能的教师队伍,在特殊人才招录需求方面,一般采用特殊招录的方式,很少进行自身培养。在全国33所公安院校中,没有一所公安院校拥有相关资质教师,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校内培养相关人才耗时长,投入大,需求量少。因此,国内各公安院校并无相关资质的教师队伍,对课程增设造成困难。

(二)兴趣与课程发展不平衡,专业学习机会少

根据对某警察学院317名学警的问卷调查,在学习意愿层面,愿意接触聋人并主动学习手语的同学共16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2.99%,超过半数。而在课程选择方面,如果校内增设手语课程,愿意尝试选择的人共262人,占比82.64%。在分年级调查中各年级选择占比全部超过70%。学警学习手语意愿较浓,而与浓厚学习兴趣形成反差的是校内并无手语专业课程的开设,在国内,暂时还没有任何公安院校开设手语选修课,兴趣与课程发展严重不平衡,学习专业技能机会少。

(三)语言环境缺乏,校内训练使用机会少

手语的学习是一项技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国内对于特教知识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还依然停留在特教学院和特殊学校中,并没有实现高等院校内的通识教育的普及。因此,高等院校中掌握手语技能的人员较少。公安院校由于实行较为规律的作息制度,学警身体健康,并无聋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警学习交流的语言环境受到严格限制,校内训练机会少的问题逐步凸显。

三、增设手语选修课的相关建议

(一)聘请专业教师,增加实训机会

要开设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拥有专业的授课老师是关键,对于公安院校手语老师师资不足的问题,提倡聘请特殊教育机构的手语专业教师和聋人群体中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聋人共同执教,也可以采用聘用客座教授的方式聘用特殊教育学院的教授担任授课老师,并在各班中推荐建立学生组长制,起到协助老师和沟通安排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安排相应的实训作业,带领学生進行实地交流锻炼,比如:前往聋人学校、残疾人联合会、聋人协会、监狱、派出所等地实地接触聋人及聋人罪犯,提高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切实解决学生在未来执法过程中的疑惑,为学生提供实际性的指导。对于一些有深入学习的需求的同学,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帮助和指导,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

(二)实施分类教学,强化锻炼应用

公安院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开设不同类型的手语课程。特警日常工作使用手语较多,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应设置为专业必修课,侧重战术手语教学,总课时量在32-48课时之间,实践操作课时大于24课时。对于侦查学,治安学,公安管理学,交通管理工程,涉外警务等与群众交流较多的专业,建议设置为专业系选课;主动探索总结警察执勤通用手语词汇,并结合地方常用沟通手语和犯罪隐语进行教授。对于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情报学,刑事科学技术等与群众交流较少的专业,建议设置为任意选修课。可按照专业特点,工作内容和接触人群确定授课时间,课时和考核比例。除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外,其他专业总课时不宜少于24课时,实践操作课时不少于12课时。进行专业教学内容的分类,强化锻炼应用的重要性。实现学有所得,学即可用。

(三)严格课程考核,培养综合素质

对于课程考核,建议采用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以实践考核成绩为主,鼓励学警参加国家手语翻译员的考试,获得初级以上证书的可以在学分上予以倾斜,获得初级以上手语翻译员证书的学员,方可参加学校组织的从业证书的考核,学警在毕业入警后凭从业证能够参与涉及聋人犯罪的案件侦破工作,其询问讯问的视频可以作为证据在案件审理、审查起诉及刑事判决过程中使用。

(四)开设短期培训,编撰特色教材

培养一个手语专业人才,需要一个培训学习的过程,培养一批具有手语专业人才的公安队伍,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缓解当前基层手语人才奇缺的现状,建议采用公安院校联合特殊教育机构共同开办短期培训班的方式,由特教机构的老师进行授课,公安一线单位民警参与,培训内容为最基础的通用执勤手语。也可以由国家公安部宣传局牵头,组织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既懂公安业务,又懂手语翻译的民警联合汇编警察通用手语实用指导手册,成册后向基层一线民警配发,现学现用,缓解基层对手语人才的渴望。

“国家通用手语”作为聋哑手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成果,在规范手语应用标准的同时,为公安院校开设手语专业课程奠定了事实依据和标准尺度。手语民警的不断增多,在缓解社会矛盾,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震慑犯罪分子等方面都将会起到积极而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柳芬.普通高等院校增设手语选修课程的必要性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2):112-115.

[2]王秀丽.中国手语在高校选修课推广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9):82+94.

[3]杨新慧.手语翻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J].林区教学,2011(11):31-32.

[4]蒋都都,杨解君.我国手语法律制度现状及其完善[J].残疾人研究,2018(3):71-77.

[5]肖世波,张宁生.西方国家手语译员培养机制及启示(一)[J].现代特殊教育,2017(17):71-73.

猜你喜欢
聋哑人公安院校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体验10分钟黑暗
多吉从师记
体验10分钟黑暗
公安院校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建设初探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