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完善高校依法治校的路径研究

2019-07-27 01:30周强王琴
决策探索 2019年14期
关键词:依法治校法治教育大学生

周强 王琴

【关键词】依法治校;大学生;法治教育

1986年我国开启了普法教育第一个“五年计划”,1999年普法教育进一步突出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5次提及“法治”,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奏响了法治教育全面升级的号角。在此背景下,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依法治校的实践痛点

(一)依法治校意识不强,氛围不浓厚

一方面,高校对依法治校缺乏重视,在办学与管理方面仍以人治思维模式为主。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尤其是非法律专业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法律思维,缺失法律信仰,在法律权利的运用与保障方面处于被动状态。

(二)治理体系上缺乏自主性

当前,我国高校管理行政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治理过程中的自主性。高校是依法治校的核心主体,在自我发展、自我管理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而行政权力的长期泛化,导致学术权力弱化,进而削弱了高校的自我监督能力,依法治校往往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上令下行、事事请示、层层审批,依法治校任重道远。

二、域外高校依法治校的经验探究

(一)英国依法治校经验

英国依法治校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完善的教育教学法律体系。早在1993年,英国便设立法律限制教育部门的行政权力,保障高校的权利。同时中央和地方分别行使立法权,并有效地完善了高等教育法规,如教育法、教育改革法、大学与学院资产法、大学考试法等。另一方面得益于大学充分的自主性。英国大学在经济和管理层面多与社会和企业进行合作,其优势便是降低对政府的依赖,极大提高大学的自治性。

(二)美国依法治校的经验

在德国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美国逐步形成了三级体系和四种学位层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结合国情,一方面重视综合立法,出台一系列完善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逐渐形成体系化。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学模式选择上具有很高的自主权,极大地促进了依法治校进程。

通过横向对比,不难发现,域外高校依法治校的成熟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较大的自治性、关注高校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本国国情紧密结合等因素。

三、完善高校依法治校的路径设计

(一)完善依法治校法律体系

依法治校的前提是有法可依。首先,应当完善教育领域法律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国家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内外教育环境亦发生诸多变化。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诸多法律法规停滞不前,即遗留诸多空白领域,尚未与时俱进。国家应当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环境,尽快修改并出台相关法律,赋予地方教育部门适当的立法权限,以便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其次,应当注重发挥大学章程的实践作用。要在制度上保障大学章程的作用,厘清并明确大学章程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如在上位法上赋予大学章程一定的法律效力,逐步提高大学章程的适用地位,或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大学章程的贯彻与落实情况。

(二)强化高校治理的自主性

依法治校与高校自主性是辩证统一的,依法治校理念的核心在于高校自主进行教学与管理,高校自主性的加强又为依法治校提供内生动力。然而当前,高校管理思维的行政化,受政府、教育机关等部门多重干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依法治校的推进,因此厘清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之间的权、责、利等关系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新时代下,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转变职能,切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由之前的干预、指挥与领导逐步转变为参与、建议与指导,由主角转为配角,由微观、直接管理转向宏观、间接管理,为高校自主辦学松绑减负。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高校治理自主性的提高更需要加强高校自身建设。

总之,新时代下,真正实现依法治校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绵绵之力,日日为继,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周虹.对我国依法治校建设之思考[J].教育评论,2018(12).

[2]韩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

[3]陈利根.新时代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依法治校法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维权的意义探析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依法治校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