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2019-07-29 08:3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李 远

(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阻塞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为探讨两种药物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我院对106例患者的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纳入时间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患者均符合WHO关于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有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恶性肿瘤、有出血倾向及对药物过敏的患者。依据便利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35±2.64)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15±0.54)年,观察组患者男28例,女25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1.97±2.56)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2.23±0.61)岁。

1.2 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抗凝、调脂、扩冠等基础性治疗[3]的基础上进行氯吡格雷治疗:给予患者氯吡格雷75毫克/次,口服,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在冠心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阿司匹林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毫克/次,睡前服用,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控制,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②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心功能有所改善,患者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超过0.03 mV,主要导联倒置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或T波变浅20%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恶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组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0%,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s)

注:干预前,P>0.05;干预后,P<0.05

组别 时间 CO(L/min) LVEF(%) LVEDD(mm)LVESD(mm)对照组(n=53)治疗前 5.05±0.45 38.79±5.62 62.37±5.75 46.55±5.41治疗后 5.97±0.64 49.26±5.95 52.45±5.41 37.16±5.37治疗前 5.03±0.5037.56±5.41 63.18±4.55 46.63±5.68治疗后 5.53±0.7243.47±6.57 58.48±3.98 42.24±6.29观察组(n=53)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胃黏膜出血,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3例患者出现头痛、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5%(11/53);观察组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胃肠道反应,2例患者出现头痛、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1%(7/5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上以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表现为主[4],多见于老年人,病死率较高。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对老年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够失活PG合成酶(COX)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小板聚集率[5]。但多数老年患者身体状况不佳,并发症和危险因素也逐步增多,长期服药极易引起胃黏膜出血[6],安全性较低。

氯吡格雷是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能够在肝脏内被激活,竞争性的结合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防止血小板与ADP结合,同时还能够阻断由ADP引起的血小板的活化扩增[7],导致血小板无法聚集,有效降低血小板凝聚率,进而降低血栓的形成,防止血管堵塞,达到治疗目的。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且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使用安全可靠。综上所述: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