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前房穿刺术结合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方面的疗效

2019-07-29 08:37贾新兴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穿刺术角型巩膜

贾新兴

(朝阳市第二医院眼科,辽宁 朝阳 12200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简称AAGG,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该病症起病急,眼压持续升高,造成患者眼部剧烈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该类病症,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如在该病症的高眼压持续状态下进行手术,则在术后部分患者仍会因为高眼压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1-2]。故而,目前在临床中多数采用先减压后手术的方式,减压方式可分为药物减压与穿刺减压,前房穿刺术就是常用的减压方式。本文就前房穿刺术结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效果进行探讨,以随机对照的方式进行研究,现就研究结果做如下整理报道。

表1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AAGG高眼压持续状态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依据编号奇偶性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奇数的31例为治疗组,偶数的31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经检查后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且一般药物治疗无法缓解。治疗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在28~65岁,平均年龄为(42.19±5.37)岁,术前平均眼压为(56.23±5.21)mm Hg;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在27~66岁,平均年龄为(43.53±5.48)岁,术前平均眼压为(56.42±5.47)mm Hg。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发现并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故而可以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1.2 方法

1.2.1 减压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减压,方法为:给予患者尼目克司,每次口服25 mg,每日2次;给予患者10 g/L的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用于滴眼,每次1~2滴,3~4次/天;派立明滴眼液用于滴眼,每次1~2滴,3~4次/天;口服有效剂量200 mL/L的甘露醇200 mL,1次/天。治疗组患者接受前房穿刺术减压,方法为:取患者仰卧位,在显微镜下滴入2~3滴爱尔凯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以上操作可重复2~3次,针对眼压过高的患者,需以利多卡因行球后局部麻醉。麻醉完成后,选定角膜缘内1 mm处以9-11点方向为限,呈15°角进行穿刺,引流房水,待眼球有变软迹象之后,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软膏涂抹于结膜囊内,如眼压仍不能恢复正常,则考虑二次穿刺,之后观察3~4 d,待眼压稳定后行小梁切除术。

1.2.2 小梁切除术:取患者仰卧位,显微镜下行局部麻醉,麻醉完成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并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暴露巩膜,之后以角膜缘为基底。做约4 mm×5 mm大小巩膜瓣,约1/2巩膜厚,紧贴巩膜瓣基底切除含小梁网、巩膜静脉窦及少于角膜内层组织,约1.5 mm×2.0 mm大小,并切除基底周边虹膜,恢复瞳孔正圆。操作中由前方穿刺孔注入平衡盐溶液,用于保证前房稳定,之后逐层对位缝合巩膜瓣及结膜瓣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恢复情况、前房角及瞳孔改善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以SPSS 19.0系统作为组间数据检验工具,录入两组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眼压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术前,治疗组患者眼压平均值为(56.73±5.41)mm Hg,对照组患者眼压平均值为(55.42±5.37)mm Hg;术后,治疗组患者眼压平均值为(18.39±2.12)mm Hg,对照组眼压平均值为(18.65±2.23)mm Hg,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治疗组患者视力平均值为(0.05±0.01),对照组患者视力平均值为(0.05±0.02);术后,治疗组患者视力平均值为(0.72±0.24),对照组患者视力平均值为(0.43±0.17),术后治疗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t=3.826,P=0.000<0.05)。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前房与瞳孔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对比:治疗组患者的前房角及瞳孔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青光眼,患者由于病情突发,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眼压持续增高的现象,从而造成患者的眼部剧烈疼痛,并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部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依靠药物进行治疗,但绝大多数AAGG需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3]。

多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若在高眼压持续期直接进行手术,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可能存在高眼压,因此,临床上多是先减压再行手术治疗。传统的药物减压虽然能有效降低眼压,但眼压降低过快也会给患者造成各种并发症。前房穿刺术是一种通过微创引流的方式进行减压的治疗方式,通过对房水的引流达到缓慢减压的目的,既能够降低患者眼压,也避免了因眼压骤降导致的各类并发症[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眼压均得到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前房角及瞳孔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前房穿刺术结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效果确切,且并发症风险小,这与许海嘉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前房穿刺术结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效果较为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较好,且术后并发症更少,是一项疗效与安全性兼备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穿刺术角型巩膜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张震东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