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效果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9-07-29 08:3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胎龄限值

李 虹

(新泰市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200)

胎儿或新生儿窒息为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胎儿或新生儿缺氧,进而导致其在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呼吸,易引起新生儿机体内电解质和血气紊乱,严重者还可发生死亡[1]。研究认为,新生儿窒息与心肌损害具有密切关联,二者一旦合并,易加重病情的发生与发展,增加新生儿死亡概率。而选择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2]。本院对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效果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2016年~2017年),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10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50例。观察组:男、女占比各为28∶22;胎龄范围上限值41周,下限值35周,胎龄平均值(38.25±1.32)周。对照组:男、女占比各为29∶21;胎龄范围上限值41周,下限值36周,胎龄平均值(38.59±1.55)周。两组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的胎龄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给予其对症治疗。

1.2.2 观察组:本组患者实施磷酸肌酸辅助治疗,具体内容:将0.5 g磷酸肌酸加入葡萄糖中(20 mL),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3]。2组患者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对比且分析两组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治疗效果。判断标准:①患者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且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正常,被认定为显效;②患者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肌酶和心电图明显改善,被认定为有效;③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指标,被认定为无效。对比且分析两组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心肌酶谱变化。

表2 两组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心肌酶谱变化(U/L,x-±s)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治疗效果

2.2 两组心肌酶谱变化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CK(121.03±1.02)U/L、CK-MB(22.21±1.00)U/L、LDH(102.32±1.85)U/L、HBDH(146.29±1.54)U/L、AST(29.33±1.03)U/L,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临床新生儿疾病中,新生儿窒息十分常见,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新生儿窒息为胎儿娩出后最危险的情况,严重情况下还可发生死亡。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易加重疾病的发展,进而加重右心室的负荷,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选择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磷酸肌酸为临床常见药物,该药物能够对心肌收缩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受损的心肌收缩尽快恢复,使其舒张压水平显著下降,进而使其细胞内能量代谢情况得以修复,进一步减少肌酸激酶的缺失,使其细胞膜损伤得到改善,现已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的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CK(121.03±1.02)U/L、CK-MB(22.21±1.00)U/L、LDH(102.32±1.85)U/L、HBDH(146.29±1.54)U/L、AST(29.33±1.03)U/L,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胎龄限值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ITU和FCC对NGSO卫星的功率通量密度限值研究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链接:新GB1589出台后 货车尺寸限值有这些变化
磷酸肌酸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2017年北京将实施“世界最严”锅炉排放标准
《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