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向度下“云空间”概念的应用研究

2019-07-30 08:23云,汤
梧州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透明性不确定性使用者

王 云,汤 波

(1.2.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1)

“云技术”作为新时代的全新产物,已经在当今的很多领域被广泛运用,比如我们使用的手机、电视、网络云盘、浏览器、社交、搜索引擎等等,人们对“云技术”的认识也越来越熟悉和认可,“云时代”的到来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现实空间正逐渐被虚拟空间所替代,人们生活、工作、居住的方式也在逐步改变。

1 自然界的“云”与云空间的“云”之间的联系与共性

自然界的“云”从古至今都是被广泛运用的设计要素,它变化莫测的形态、轻盈的漂泊感、若隐若现的质感能给不同的人多种的心理感受[1]。“云技术”作为新时代的全新产物,已经在当今的很多领域被广泛运用,“云时代”的到来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人们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所遇事的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多,在生活、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情况所感受到的心情也可以用我们所熟悉的自然界云的这些特征“白云飘飘”“阴云密布”“风吹云散”等词来形容,因此“云时代”下的云和自然界的云具有很强的共性。

1.1 变幻莫测的云

自然界中的云拥有变化莫测的特性,它自身的形态会随着不同的天气和风向,不停地进行改变,因此它会给人一种轻盈漂浮、深不可知的心理认知。当今社会“云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法、交往沟通的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逐渐习惯了网络虚拟和现实世界共存的行为方式。随着虚拟世界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与人之间原先在现实世界里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虚拟社交所占的份额却越来越大,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所出现的欺骗、犯罪、虚幻等众多负面元素正在危害着现实世界中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关系变得像变幻莫测的“云”一样,让人无法把控,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云空间”这个概念,就必须对变化莫测的云进行研究分析。

1.2 轻盈、飘逸、透气的云

自然界中的云是经过阳光照射、蒸发后形成的水蒸气而形成的,因此其本身具有轻盈、飘逸的特性,它又像一朵朵白色透气的棉花。在这个“云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共享是最明显的特征,人们可以通过“云技术”在网络中获取到众多的资源信息,资源的透明化特征也正好符合自然界中“云”的特征,在我们所进行的环境设计当中,这种透明的、通透的、相互联系没有隔阂的“云空间”特征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喜欢。

2 环境设计向度下“云空间”的特性

2.1 流动性

“流动性”是“云空间”概念下很重要的特征,这种特性可以让受众在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环境空间不断变化的层次感,并能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流动感下透明空间的存在。我们有多种方法可以体现出空间流动性的特征,第一可以通过对空间建造结构方式的创新来体现,第二可以通过对空间重新进行组织编排来实现。第二种方法也是目前在环境空间设计中最为常用的设计方式。

在体现建筑环境空间流动性特征方面,著名的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和扎哈·哈迪德在他们众多的作品中都有体现[2]。但两位大师在体现流动性特征方面还不尽相同,密斯·凡德罗重点对建筑技术进行创新来实现建筑环境空间流动性特征,扎哈·哈迪德则是通过对空间界面进行重新组织编排来实现建筑环境空间流动性特征。建筑环境空间设计中“流动性”和“透明性”这两个元素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能更好的体现流动性特征,我们一般都是以空间透明性的设计思路为前提,因为透明空间自身所具有的视觉特征能让受众很轻易地就能感受到流行性的心理体验。利用好“流动性”和“透明性”这两个要素,让它们融为一体,可以让受众体验到流动和透明共存的奇妙感受。作为设计师,我们在进行环境空间流动性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在空间垂直和水平的方向上多进行设计组合,让更多的空间功能融合成一体,进而能体现出更加完美的建筑环境空间流动性特征表现。

2.2 透明性

“透明性”是“云空间”概念下的特征之一,指的是受众在一个空间层面上可以同时体验到多个不同空间层面的存在。我们在这所提到的“透明性”除了能代表视觉上所感受到的透明,同时也是代表受众的一个心理上的认识,一种可以从多个不同空间层面同时认知体验的感觉。透明性可以从本质上使得人们从传统封闭的环境空间中解放出来,获得新的心理体验和自由快乐。著名的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在他的众多建筑设计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对空间透明性设计效果的体现,她把环境空间进行合理贯通编排,消除我们的视觉障碍,让我们在同一个地点感受到不同空间在功能、形式、方向上的变化,这种空间透明性的设计手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受众对这种美妙的环境空间的体验和感受。

2.3 互动性

“互动性”作为“云空间”概念下的特征之一,指的是受众和环境空间之间进行多次的互动娱乐,从而体验出更加完美的体验情趣。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诞生了全新的以“功能主义”为代表的设计风格,在这个“云时代”背景下,“体验式设计”是当前社会最为代表性的特征,尤其是现在计算机技术及虚拟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在环境空间体验上可以轻松的摆脱传统现实空间的束缚,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平台让用户在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之间相互切换,产生出奇幻美妙的互动式体验。

2.4 情感性

“情感性”是从“云空间”下透明性、流动性、互动性等特性之外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空间特性,在我们环境空间中流畅的曲线、轻盈通透的材质都具有婀娜多姿少女的情怀和魅力,充满着神秘,给人一种莫名的想去体验的冲动,女性的情感和特征在这个流动的环境空间里得到了很完美的诠释,女性的曲线美、娇柔、妩媚的特征在环境空间之中给我们以感性、情绪化的心理体验。

3 建筑界对于空间“不确定性”的认知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确定性”这个空间概念在建筑界第一次被正式提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经历了从初识到认知的过程,当前学术界对于其认识和理解,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对其分析研究[5],分别是从功能分解层面的不确定性、形式编排层面的不确定性以及设计手法和规则层面的不确定性。要想很好地理解和体会后现代建筑在“不确定性”层面的表现,就必须把这三个不确定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当代建筑具有不确定性的“云空间”特征。

3.1 功能分解层面的不确定性

1972年,建筑设计师“库哈斯”在他的新书《疯狂的纽约》中首次提出“云空间”功能中的“不确定性”概念,他从宏观的层面提出需要打破传统的模式,对传统模式里的元素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这一概念随后又与日本的“禅文化”相互融合,以日本设计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对于功能“不确定性”这一概念的理解为代表[6],他们主张在宏观功能组合排列的基础上再加之微观层面对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视,更加贴近生活。

3.2 形式编排层面的不确定性

“云空间”概念下形式编排层面的不确定性,主要是从视觉体验和空间材质利用不确定性两个层面来体现。质量较轻的材质在空间中使用后会给人一种漂浮感。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对形式编排层面的不确定性层面上,会给我们的设计带来片面和局限性。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伊东丰雄在对这一不确定性层面上就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7]。他以“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深入研究“风”的秉性和特点,对形式编排层面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全新的定义,随后的建筑设计师妹岛和世在从形式不确定性的“半透明”方向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对形式编排层面的不确定性理论研究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而奠定了“云空间”概念下形式编排层面的不确定性体现的基石。

3.3 设计手法和规则层面的不确定性

设计手法和规则在“云空间”概念下体现的也是一种“不确定性”,它所体现的是我们设计过程中的多样性可能,所设计的概念和主题都是在设计过程中一步步进行和深入的过程中产生和确定的,在这个设计过程中,不断地修复和完善设计空间的理念,从而满足空间使用者内心真正需求的完美空间状态[8]。

4 “云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及作品解析

4.1 以人为本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设计原则是目前设计界公认的最为流行的设计手法,以人为本设计就是突出建筑使用者在整个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云空间”概念在以人为本设计环节中,重点在于体会和解读空间使用者内心深处所真正的需求。设计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优秀的设计师必须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把自己对周围生活环境的理解和感悟体现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个人具有很强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作为设计师,我们在充分考虑符合大众意义上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之下,还要充分考虑个人的个性化以人为本设计,这种设计手法更加符合空间使用者的需求,是一种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的全新设计思维,前期对空间使用者多次的沟通交流,了解空间使用者内心的真正需求,按照这些需求进行提炼打磨,利用空间设计语言在我们设计的建筑上进行体现,对于个人需求,设计师还应该夸大其特征,从而形成独具匠心,充满个人化的空间形态[9]。以满足客户的内心需求作为我们的第一准则,才能实现“云空间”建筑设计概念下的以人为本设计。

图1 春院制药女子公寓

如图1所示:日本的“春馆制药女子公寓”是著名的日本建筑设计师妹岛和西泽立卫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个作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了解空间使用者内心的真正需求,按照这些需求进行提炼打磨,利用空间设计语言在建筑上进行充分体现。整个设计过程中并没用以建筑的功能分析为重点,而是以空间使用者们内心的真正欲望为主要设计方向,并将其精心刻画,从而使得建筑变得宽大、通透、明亮。整个建筑内数量巨大的透明落地窗可以让空间使用者很轻松的环视周边环境,从而达到心灵上的开阔和沟通,进行使得自身的视觉空间得到无限的延伸。“春馆制药女子公寓”整体设计没有采取传统的空间形式进行设计,而是以空间使用者日常爱好和活动规律为方向进行设计,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建筑空间设计的以人为本原则。

4.2 尊重自然的原则

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是“云空间”建筑设计概念下很重要的设计原则之一,它所提倡的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但需要考虑到建筑内部空间的体验外,还需要重视建筑与外界自然环境的交流和融合[10]。设计师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智慧来进行设计,在材质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选择能和周边环境相融合的材料进行制作,尊敬和爱护自然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可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如图2所示: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妹岛和世”设计完成的日本“大仓山集合住宅”设计就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的原则。在这个建筑作品中,她没用利用各种现代生态技术来表达绿色设计概念,而是非常巧妙地利用了不同植物的特性并栽植在流行性风格的建筑内,利用高低错落的植物装饰将原本纯白的建筑空间烘托得充满活力。

“云空间”建筑空间设计概念下尊重自然原则中最重点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对建筑周边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应该利用这些环境特征,充分发挥设计师的聪明才智,设计出符合空间使用者内心需求的和谐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从而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人们在长期居住的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思维理念与和谐的自然界相互融合,进而产生出全新的“云空间”建筑设计概念,这一概念为今后的环境设计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11]。在今后的设计道路上,我们应该在以人为本设计原则和尊重自然规律原则的基础上,将全新的“云空间”建筑设计概念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云空间”建筑设计概念在实际环境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

猜你喜欢
透明性不确定性使用者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日本建筑师蛇形画廊展馆的透明性特征探析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透明性理论与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全球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增加 玩具店囤货防涨价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从实践中认识水性坦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