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研究

2019-07-30 08:24杨红梅陈超杰尹德明
梧州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药材中药考核

杨红梅,贠 禄,陈超杰,尹德明

(1.2.3.4.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而杂、实践性强、实用性强[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该熟练掌握中药材真伪优劣的鉴别、能够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源。那么,如何在内容多、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2]。本文以“内容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教学方式为研究思路,从教学团队的建立、课程框架的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等方面入手,进行“中药鉴定学”的课程改革。

1 “中药鉴定学”教学现状

1.1 教师的“非教学性”定位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层次大学的存在,作为教学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追求与社会、地方经济的互动和融合,要求教师坚持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并举,更加侧重于教学研究[3]。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过多地追求学术研究,造成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

1.2 教学内容多而杂,学时分配不合理

中药鉴定学现用教材多按总论和各论部分编写,大概20章左右,内容涉及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中药鉴定的方法、依据、内容,其他各类药物(总计400种左右)的具体鉴定,内容多而且复杂。在中药鉴定的学时设置上大多地方本科院校都是总学时控制在50~70之间,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1/3,这样很难完成教学目标。

1.3 理论教学单一、实践项目陈旧

中药鉴定的信息量大,很多品种易混淆、难鉴别。而老师大多在理论教学上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再加上受条件的限制,有些学校缺少药材实物,这样学生被“灌”的越多越“懵”,也就更容易对本门课程失去兴趣。在实践教学中,基本以传统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为主,很少采用色谱法、指纹图谱鉴定技术、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等这些新方法来训练,这也严重的缩小了学生的视野、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1.4 课外实践开展不够

关于中药鉴定学的实践训练,由于受到经费等条件的制约,多数院校(大约占65%)是在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实验项目基础上,在标本馆进行性状鉴定的训练,而标本馆的中药标本品种有限,也缺乏伪劣品的标本,难以做到比较鉴定[4]。另外,中药标本在放置过程中,颜色、气味、质地等也会发生变化,这也造成了与市售药材的差别,学生难以正确鉴定。

1.5 考核方式简单落后

地方本科院校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色和职业导向,它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现在很多学校考核的方法仍是仅以传统的笔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则会严重的制约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达不到教学目的。

2 “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思路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并能胜任中药鉴定相关岗位的工作。本研究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核心能力为中心,以课程体系为依据,设计“内容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改革思路。见图1。

3 “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措施

3.1 校企融合开发课程和“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立

校企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高校科研人才聚集,但资金相对缺乏,生产经验不足,技术革新能力不够,这正与企业形成了互补[5]。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对课程有针对性地选择、整合、改编,使企业技术与创新渗透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中,使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相吻合。

校企融合的主要目的是知识系统与产业系统的有效结合,所以要求专业教师具备将学科知识转化为产业行动的能力。中药鉴定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需要学术领军人物,更需要具有双师素质和企业背景的教师。可以采用培养与外聘相结合的方式,让在职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业界专家来校授课,对学生实行实习、实训“双指导”,从而构建校企优势互补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3.2 课程模块的构建

依据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核心能力为中心,以课程的体系为依据,设计“能力递进”的课程模块,改革传统的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通过课程模块和课程项目的学习训练,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中药鉴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完成常见中药材的鉴定、实习实训基地的训练、中药鉴定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等项目,做到能力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提升。

3.2.1 模块1中药鉴定基础

中药鉴定基础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两部分,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中药鉴定的目的、依据、方法等。基本技能是训练学生徒手切片、显微镜操作、植物组织绘图和中药组织制片等技术。

3.2.2 模块2中药鉴定技术

中药鉴定技术包括中药鉴定新方法新技术和各类常见中药材的鉴定。中药鉴定新方法新技术有指纹图谱鉴定技术、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生物活性测定技术、数字化、自动化质量控制技术等。各类常见的中药材有植物药、动物药、树脂类中药、矿物类中药、中成药等的鉴定。

3.2.3 模块3中药鉴定综合实训

中药鉴定综合实训包括实习基地训练和实地调研。实习基地训练主要在药检所、药店、饮片厂等地训练中药快速鉴定技巧和常见中药伪劣药材的鉴定。实地调研主要在药用植物园、中药材批发市场进行药材原植物及性状鉴定。

3.2.4 模块4中药鉴定的能力提升

中药鉴定的能力提升包括中药技能考核和技能大赛。技能考核占期末考试成绩的30%,分中药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两部分。技能大赛主要指主办校内的中药标本制作、药用植物摄影和中药材的鉴定等竞赛项目,并积极选拔参与其他级别的竞赛。

3.3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3.1 制作教学课件

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课件以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为蓝本,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收录有代表性的常用中药200多种,涵盖了中药来源、性状、显微和理化4大鉴别内容。课件突出学习重点,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示中药鉴别要点,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3.2 建立“纵横比较、重点讲授、举一反三”的讲授法

中药鉴定学信息量大,易混淆内容多,类似品难以鉴别。所以对于重点中药、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对于有相似鉴别特点的药材进行纵横比较,明确共性及特性;结合新课内容反复复习,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

3.3.2.1 抓住共性,突显个性。抓住共性这一本性,突显个性这一特征。如根头膨大的药材比较:人参、党参、银柴胡、桔梗、黄芩等具有根头膨大的共性,但各有其特性,可以比较鉴别。如人参的“芦头、芦碗”为根茎及茎痕所致,银柴胡的“珍珠盘”为多数疣状突起的茎残基,另有凹陷的须根痕点称“砂眼”。

3.3.2.2 内外结合,宏微双管。事物的内在特性和外在特征相结合为自己的特点,所以在鉴定每个中药时,要仔细比较内外特征的异同。如伞形科药材大多含有挥发油,所以都有明显的气味,内部一般具有分泌组织,但分泌组织类型不同。

3.3.2.3 承上启下,前后贯通。中药鉴定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每一章节又有其相似的特性。在教学中要注意总结归纳,比较分析。如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根入药叫“板蓝根”,叶入药叫“大青叶”,两者的有效成分相近、药效相似,但在形态上分别具有根及根茎类药材和叶类药材的特征。

3.3.3 教学内容联系实际

定期进行市场调查,收集各种中药品种及其混淆品﹑伪劣品,了解市场动态和信息,面向市场进行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①主讲教师与企业专家、药师共同分析教材,制定教学大纲。

②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讲授,并实施现场教学。

③组织学生到药材批发市场及药用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

④组织学生参与中药鉴定的技能大赛,内容联系市场实际,邀请业内专家参与评判。

3.3.4 建设并开放性状鉴别实训室

建设并开放中药性状鉴别实训室,这里有教学沙盘、中药图书资料、中药蜡叶标本、生药标本、真伪鉴别标本等,给学生直接的感性认识,通过看、摸、闻、尝等进行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3.5 开发中药鉴定学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渗透性强。开发中药鉴定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内容包括试题库、常用中药材及饮片标本库、常见药用植物图片库、伪品药材图片库、易混淆药材及饮片图片库、学习讨论区和教师答疑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击查阅,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4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

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的安全和药效,对药材的准确鉴定是有关中药的研发、生产、使用的基础[6]。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鉴定技能、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理论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呢[7]?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递进”为主线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具体措施见下页图2。

图2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

3.5 丰富考核内容,多方检验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地方性本科院校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色和职业导向,它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如果仅以传统的笔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则会严重地制约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达不到教学目的。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中药鉴定的操作能力,增强毕业生适应行业的能力,在课程考核上要根据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改革,使课程考核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法和过程见图3。

图3 中药鉴定学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

4 “中药鉴定学”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对2013、2014、2015届制药工程135名学生进行具体实施,并与2011、2012届在教学效果上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学生年级改革前改革后20112012201320142015理论考核平均成绩7170807882实践考核平均成绩6568818584参与本课程相关的创新项目02557参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师科研项目11435

通过对中药鉴定学教学现状的分析,从教师、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在课程学习和项目训练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药材中药考核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