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创作的“法”与“心”

2019-07-30 08:30李博宁
名家名作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书画大师

李博宁

在书画的圈子里待了几年,认识了不少的名人、大师,也见到了不少初出茅庐的学徒、新人。学徒想要成为大师,大师想要名垂青史,而这一切,都要靠创作精美的作品来实现。一件精美的书画艺术品,在创作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有精湛的技艺、丰富的经验,更要将强烈的情感和自身的精神融入其中。技藝和经验让书画作品获得华美的外表,情感和精神则让书画作品拥有强大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强大灵魂的作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因为它们不仅美,而且美得有情有义,有骨气,有神韵。这样的作品,品读起来,让人心生万千感慨,自己的灵魂,以这样的作品为渠道,才能与创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书画创作者的首要使命,是传承文化。所谓传承文化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融于创作的过程之中。书画创作者生长于中华文化的文化氛围之中,追慕先贤,临习古体,文化的血脉,便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悄然延续。先贤的作品,便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品读先辈的作品时,书画创作者不仅要以欣赏者的眼光,去体味作品的美好,去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精神,更要以同是创作者的眼光,去解读其表达情感和精神的方法,去学习其展示文化元素的技巧。然后将这些方法和技巧吸收、改进,用以表达自己的内心,这内心,同样是在中华文化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同样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是师法古人,还是开拓创新,只要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是诞生于中华文化之中的,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便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传承文化的脚步就不会停歇。

书画圈子里每天讨论的,以前是技术、师承,现在则是市场、声望,却很少有人谈文化,谈传承。这是不可取的,虽说传承文化不需刻意为之,但却依然需要每个书画创作者将其放在心中的首要位置。正如佛家所云,心中有佛,便能为善。心中有了传承的信念,便不会被“名利”二字迷了心窍,笔下所写所绘的,便是承载文化的佳作名篇。

学古法,创今法,全无一定法;将人心,比自心,都是中国心。书画创作是一次漫长的旅途,载你前进的是法,而指引方向的是心。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书画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小小书画廓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