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奏鸣曲《暴风雨》的作品分析与演奏分析

2019-07-30 08:30刘瑞
名家名作 2019年2期
关键词:奏鸣曲踏板暴风雨

刘瑞

[摘       要]贝多芬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位音乐巨人建立了古典主义的典范并开创了浪漫主义。他的作品在情感和内容表达上具有强烈、深刻、悲剧和戏剧性的特点,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音乐艺术辩证法,具有独特创新的结构和独特的布局,内容和形式已经高度平衡和充分展现。

[关  键  词]贝多芬;《暴风雨》;艺术特长生;演奏分析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几乎贯穿了他的全部生活,具有一些自传的意义,而且远超其他曲风,对钢琴家和作曲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史上具有突出的艺术地位,因此,被誉为钢琴文献的“新约圣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第17首钢琴奏鸣曲——《暴风雨》,是他的杰作之一。

一、贝多芬及其音乐风格

贝多芬幼时家境贫寒,5岁时患有耳部疾病,并且在他年老时耳聋。但他对音乐的热爱并没有使他失去信心。相反,他凭借不屈不挠的意志创造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他的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可以概括为热诚、高贵、大气、精力充沛和饱含感情的。

二、奏鸣曲《暴风雨》作品分析

(一)和声曲式结构

D小调奏鸣曲《暴风雨》有三个乐章。这部作品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用奏鸣曲的形式写成的。

第一乐章是Allegro,由简短的引子引入,之后是C大调的重复,然后并没有根据传统曲调走势,直到第二十一小节才正式进入D小调。第一个主题是与对方一起玩,并用低音和高音演奏悲伤的气氛。同时,三位一体的伴奏表明,暴风雨即将到来。第二个主题充满了强烈的情绪,突出了基调的不稳定性,使乐曲充满戏剧性。最后一个主题逐渐以D小调和弦的扩展功能结束,在激烈的战争之后给人一种突然的平静感。

第二乐章标记为慢板,整个乐章简单却充满情意。这让人们忘记了以前的矛盾和不幸,快速沉迷于沉默和快乐。

第三乐章是小快板。整个运动的音符由3/8拍的16个音符组成,旋律感非常强烈。在曲折婉转的流动之后,逐渐消失并结束了音乐。

(二)艺术特性

奏鸣曲《暴风雨》中的音乐主题充分体现了两种音乐辩证法的艺术特征。第一乐章的主题是基于三大對立和对立因素,即宽阔的沉思、生动的和声和抒情口才,形成了速度与情感的鲜明对比。矛盾和相反的情绪反映在同一个动作中,比如响起、颤抖和战斗。辩证法的艺术特征也体现在各个乐章的对比与联系上。第一乐章的第一个主题是冥想、兴奋和讯问,它以三种不同的速度表达。第二个主题是激情和大胆。第二乐章清晰明确;第三乐章活泼大胆,经过精神斗争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三、奏鸣曲《暴风雨》演奏分析

(一)节奏

演奏贝多芬的音乐,节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人曾经说过,当我们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我们不能改变、添加或忽略任何东西。虽然这首曲子不是很复杂,但这首曲子必须注意节奏。节奏的整个难度是在不停顿或拖曳的情况下保持十六分的流畅音符。音符的连接必须贯穿整个乐章。这听起来像一个无缝的水流,像奔腾的马蹄声。

(二)速度

无论什么样的音色,速度都非常重要。不准确的速度可以彻底改变旋律和情感的表达。具体而言,贝多芬的作品通过速度的变化反映了音乐作品的意境、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差异。在第三乐章中,节奏似乎非常紧张,但不能随意加速。你需要像清澈的滚动水,从一个声音到另一个声音悠闲而无缝,它继续流入下一个声音。我们应该注意到贝多芬选择这首作品的速度,在演奏曲调时,每个演奏者的速度是不同的,但它是以原作者的情感为基础的,并且乐曲给出的情感必须取决于作者的速度。贝多芬在乐曲速度上的标志通常意味着乐曲中最快的速度而不是整首作品的标准速度,所以我们不应该超过他标记的速度限制。

(三)踏板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闻名海内外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都会使用到踏板。如果必须使用辅助踏板连接两个不同的主题乐句,要消除共鸣吼声,使乐曲声音更小,然后将其更换为每个小节。在踏板的数量上,当有十六分音符时,建议在第二个音符弹完后再次更换踏板。这是两个声音没有混淆的时候,他们可以更合理地连接最后一个声音。

作者单位: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奏鸣曲踏板暴风雨
手机上的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暴风雨前
某轻客车型离合踏板回位不良研究
The Storm暴风雨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饥饿奏鸣曲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呼噜奏鸣曲
科技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