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兽类一新记录

2019-08-01 03:55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苔原量度序列号

刘 洋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苔原鼩鼱(Sorextundrensis)是1900年Merriam根据采自于美国阿拉斯加的标本命名[1]。隶属于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鼩鼱属(Sorex)。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的萨哈林岛(Sakhalin Isl)及西伯利亚,从伯朝拉河(Pechora)到楚科奇(Chukotka),向南直到阿尔泰山,蒙古,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西北育空(Yukon)[1]。Hoffmann2把苔原鼩鼱作为可能分布于中国的两个鼩鼱类物种之一列于文中,王应祥[3]在附录- B中用“?” 表示它可能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呼伦尔盟西北部,Smith and Xie[4]在其书中也用“?”将其标示于中国的阿尔泰山和新疆。刘洋等[5]首次证实了苔原鼩鼱在我国内蒙古有分布。Bannikov等[6]利用116条细胞色素B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关系(NJ)将苔原鼩鼱分为新北区组(Nearctic group,NA)、东古北区组(Eastern Palearctic group,E)、西古北区组(Western Palearctic group,W)、南中古北区组(South Central Palearctic group,SC)和北中古北区组(North Central Palearctic group,NC)5个进化支系。Hope 等[7]基于cytb基因构建的贝叶斯树(Bayes)将苔原鼩鼱分为中西伯利亚组(Central Siberia;CS)、东西北利亚组(East Siberia;ES )、海事东北亚组(Maritime Northeast Asia;MNA)、新北区组(Nearctic;N)、远西西伯利亚组(Far West Siberia;FWS)、阿姆加盆地组(Amga Basin;AB)和西西伯利亚组(West Siberia;WS)共7个组。

本文主要核实了采集于山西省宁武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沟的1号雌性鼩鼱类标本物种,通过构建系统进化关系,发现其与位于日本海的俄罗斯莫涅龙岛(Moneron Island,Japan Sea,Russia)的一条序列(序列号:AB244646;图27#)聚在一起,并属于MNA组。该纪录扩大了苔原鼩鼱的分布范围,黄河是其向南扩张的阻碍。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分子实验所用材料为采集于山西的一号雌性鼩鼱标本,剥制标本及浸泡于95%酒精中的肌肉组织均保存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室。

1.2 分子实验及系统发育分析

1.2.1 分子实验

用酚-氯仿法提取总DNA。使用哺乳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通用引物L14734和H15985[8]对样本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纯化试剂盒纯化后送北京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1.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获得的基因片段通过DNASTAR,Lasergene软件包下的Seqman进行手工拼接校正;使用MEGA 5[9]将其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序列,通过检查是否存在终止子和空位以检验其片段是否存在假基因。利用GenBank下的BLUST功能对所获序列进行相似性搜索,发现与所测序列相似性高的物种为苔原鼩鼱。

1.2.3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苔原鼩鼱7个组[7]序列,序列选取原则为同一单倍型选用一条序列;剔除下载序列中含W,M,R,Y,K的序列,短片段序列少用,每个组选择3-8条序列(序列号见附图1)。联合下载序列和所测序列,以中鼩鼱(Sorexcaecutiens)为外群利用贝叶斯推断法(Bayesian inferrence,BI)和最大似然法[10]进行分析(采集于山西的鼩鼱物种与鼩鼱属其它物种构建的系统进化关系预处理结果略)。

1.3 外形及头骨量度

外形量度利用野外记录所得,包括性别(sex)、年龄(age)、体重(Body Weight,BW)、头体长(Head and Body length,HB)、尾长(Tail length,TL)、后足长(Hind feet length,HF)、耳高(ear length,EL)等,精确到0.1cm。头骨量度标准参照刘洋等5的方法进行。

2 结果

2.1 分子实验结果

使用MEGA 5[9]软件对所获序列进行对位排列后发现目标序列未有插入和缺失现象发生,序列能转换为氨基酸,表示所获基因为非假基因;将比对后的序列提交到GenBank,序列号为MK341538。

2.2 系统进化关系

贝叶斯法(BI)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系统进化关系基本一致(见图1),除中西北利亚组(CS)未聚为一支阿姆加盆地组(AB)在地理位置上是两个区域外,其余5个组的序列均分别聚为一支。从图1也可以看出,通过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采集于山西的鼩鼱(编号SAFLY01)均聚于苔原鼩鼱MNA组。

2.3 外形及头骨量度结果

从上述测量数据可以看出,采集于山西的标本外形及头骨量度均比内蒙的标本大(见表1)。

图1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构建苔原鼩鼱贝叶斯树和最大似然系统进化树Fig.1 Phylogenetic tree of sorex tundrensis inferred from Bayes tree and Maximum likelihood tree based on the cytb gene

表1外形及头骨量度及与内蒙古苔原鼩鼱测量数据比较(单位:mm,g)

Tab.1ExternalandcranialmeasurementsofSorextundrensis,andcomparisonwiththedatafromInnerMongolia(Lengthinmm;Weighting)

野外记录号性别体重(g)体长尾长后足长上颌骨宽No.sexBWHBTHFMB山西10年031♀86933124.9内蒙古4号标本∗650~5428~329~104.2~4.58野外记录号眶间宽第二上臼齿宽腭齿长上齿列长下齿列长下颌长No.IOBM2-M2PILUTRLLTRLLM 山西10年0313.544.528.248.27.611.28内蒙古4号标本∗3.04~3.284~4.37.08~7.386.48~7.7.26.22~6.549.4~10.1

注:&:数据来源于刘洋等[5]

Notes: &:data from Liu et al.[5]

图2 苔原鼩鼱分布图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Sorex tundrensis

2.4 生境及分布

采集于山西的苔原鼩鼱,其分布的生境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同域伴生的小型兽类有间颅鼠兔(Ochotonacansus)、龙姬鼠(Apodemusdraco)、棕背鼠平(Myodesrufocanus)、社鼠(Niviventerconfucianus)和川西长尾鼩(Chodsigoahypsibius)[11]。伴生动物以棕背鼠平、龙姬鼠为优势种,社鼠、间颅鼠兔、川西长尾鼩数量较少。

综合刘洋等[5]和Bannikova 等[6]的苔原鼩鼱分布坐标信息,利用ArcGIS软件生成苔原鼩鼱分布如图2。图中点1为山西调查样方坐标,点2坐标数据来自本刘洋等[5],其余坐标点数据来自Bannikova等[6]。

3 讨论

苔原鼩鼱主要特征为夏季体毛3色:上体暗棕色,体侧淡灰棕色,腹部淡灰白色;冬毛双色:上体暗棕色,腹部淡灰白色[4]。将采集于山西的标本和采集于内蒙古乌兰诺尔的苔原鼩鼱标本放在一起,难于分出彼此,它们在色泽上相一致,尽管采集环境不同。前者采集于内蒙古乌兰诺尔泡子附近的灌丛环境,后者采集于森林环境。

从测量数据看,采集于山西的标本比内蒙的标本大。采集于山西的标本头体长小于北美和阿拉斯加标本,尾长与北美和阿拉斯加标本较为接近[5]。

采集于山西的苔原鼩鼱和采集于内蒙古乌兰诺尔的苔原鼩鼱(序列号为GU570995、GU570993 和GU570994)[5]均位于海事东北亚组(MNA)内。从分子进化的关系证实了采集于山西的鼩鼱为苔原鼩鼱且属于海事东北亚组。采集于山西的苔原鼩鼱与位于日本海的俄罗斯莫涅龙岛(Moneron Island,Japan Sea,Russia)的序列(序列号:AB244646;图27#)聚在一起且位于MNA组的基部,揭示它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山西发现的苔原鼩鼱分布的生境类型为落叶阔叶林,不同于采集于内蒙乌兰诺尔的柽柳灌丛,增加了苔原鼩鼱的生境分布类型;苔原鼩鼱在山西的发现,是我国记录的第二个分布点,是目前发现中国最南的一个分布点,也是其在全球最南的一个分布点,黄河是其向南扩张的一道屏障。

致谢:四川大学范振鑫副教授提供苔原鼩鼱外文文献;钟光辉、王平协助苔原鼩鼱序列提交;侯全芬、廖锐野外标本采集,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苔原量度序列号
汉译本《造像量度经》综述
In Russia's far north,legends and lives are frozen in time
一种离线电子钱包交易的双向容错控制方法
一种控制器硬件序列号的更新方法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车辆配置序列号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的解读
高中地理教材中苔原的补充解读和复习策略探究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机械能转化量度的认识误区
再论青藏高原苔原:地球第三极地理极性之确认
课堂教学应把握好六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