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2019-08-01 01:31芦庆芳
都市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培养现状艺术设计职业教育

摘 要:当前我国正经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显,客观上也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本文通过对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探索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职业教育 艺术设计 培养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客观上也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的全面建成。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发生,而作为引领这场革命的先锋,中国正进行着全面深化改革,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战略。为实现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全国上下对具有高级技术的人才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此背景下,研究艺术设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全面高速的发展,由此也奠定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全国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和专业美术院校都设立了与艺术设计相关的院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学生人数不少于60万,已经成为名实相副的艺术設计教育大国。然而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其专业培养模式和发展特性还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这也就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呈乱象态势。

随着近些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产业在科学和技术基础上越来越追求与艺术和文化的结合,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多文化背景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在就业市场颇为抢手;这也导致了近十多年来选择艺考的学生呈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增设艺术设计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的现象。因为动辄上万元的学费,更有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开设专业高校,且不在少数。很多高校在设置专业和招生上过于激进,在没有了解清楚本学校的优势和特长、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的情况下,增开专业、扩大招生,由此也造成了专业设置的重复和浪费。再加上师资队伍跟不上,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特色不突出,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偏低等原因,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现了以下状况:

一、文化水平偏弱,学习专业能力较强

我国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录取模式为专业术科成绩加上文化课成绩。很多艺考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专业学习上,因此也导致了文化课学习时间较少,高考文化成绩偏低的现象。但在专业学习上,他们一般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来应对专业术科考试;时间长的有二至三年,短的起码也有一年左右。当然,对于知识涵盖面非常广的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来说,这点时间还是是相对较短的。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量却非常之大,比如:要熟练掌握造型、表现和塑造能力(结构、比例、空间关系等);精确把握对象结构和体面关系,并能完整表现(表现生动,刻画深入);有明确的色调意识和良好的色感,色彩对比及调和关系明确,具有美感;色彩与形体结合好,表现生动,形体刻画深入;能熟练掌握人物比例、特征和动态,并生动的再现;具备初步的设计理论基础知识。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很大一部分学生达到了考试的基本要求,顺利的进入了高校继续学习。由此说明,当前绝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能力方面比较突出。

二、专业能力掌握一般

首先,很多高校在专业定位上模糊,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专业定位和顶层设计直接决定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方向,努力构建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为重要的环节。而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更多的参考工艺美术专业和造型艺术专业,且受限于手段及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普遍只重视技能训练,对政治、文化、语言等理论基础和人文知识容易忽视,各专业之间和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彼此孤立。就目前国内设计教育环境来看,很少有高校可以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和创新理论方面提供科学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地认识和观察事物的方法。

其次,师资配置结构不完善。因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加上高校快速扩招,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以绘画专业出身,在其学习生涯中并没有经历完整的、系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缺乏相应的设计观念;一部分是传统工艺美术出身,他们对设计的理解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大相径庭;还有一部分属于工科转型的工艺老师和少量国外留学回来的设计艺术专家。在学历上,本科学历的教师占了很大部分,有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只占少数;职称上,讲师和助教比例较大,而副教授和教授占比较低。

再次,课程理论结合实践情况不理想,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很多艺术设计类院系在设计实践实训环节,更多的是以虚拟项目、比赛类项目为主,其理论意义大于实践,没有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企业需求,学生也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课程设置上滞后于市场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从而导致毕业生无法达到企业用人要求。

最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从中学进入大学,学生年龄一般是18-22岁,其在心理发展和自我认知方面仍然处于不稳地期,加上家庭教育对学生自我管理的缺失、社会多元化冲击,当代大学生在认知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和职业规划管理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三、职业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是多方面的。即便是刚从高校走出来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业综合能力方面笔者认为至少也应该具备团队协作能力、扎实的技术功底、主动的创新意识、多元的文化背景、务实的实践能力和明确的职业规划。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相对比较优越,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荣誉感普遍不强,重竞争轻合作,合作心理素质弱,往往会表现出自负、嫉妒、任性、自卑、焦虑、猜疑等现象,很大一部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不强;受长期应试教育影响,学生更多唯标准答案是从。主观能动性偏弱,创新意识和欲望不强,对创新的概念理解不够;自我管理能力稍弱的同学在网络化和智能化充斥的今天,已经迷失自我,相当一部分学生追求以休闲、娱乐消费为主的大众文化、快餐文化,文化功底普遍较弱,且由于西方设计界的强势,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冷落,学生在文化内涵上缺乏清醒认识;因为设计界在技术和观念上更新速度非常快,对于自己专业,只有少部分同学可以做到非常了解,而大部分学生只是一般了解,对于适合自己的职业没有长期的、明确的方向。

总 结

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艺术和必然性和偶然性并存,在全国上下高举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更清晰的认识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的制定出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探索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提供参考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 马敏.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模式初探[J].才智.2011

[2] 潘丽媚.新就业形势下对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

[3] 袁熙旸.著.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 朱和平.著.世界现代设计史【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芦庆芳(1988—),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培养现状艺术设计职业教育
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法庭速录技能的培养现状及前景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