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灿与陈子龙的前后期词比较研究

2019-08-01 06:32樊晓娟浦娟
大观 2019年4期
关键词:风格

樊晓娟 浦娟

摘 要:徐灿与陈子龙是明清之际两位有名的词人,他们的出生时间大致相同,年岁相当,并且都经历过甲申国变,经历国变后他们的词风都发生了转变和提升,两位词人前期的词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后期的词中使用的意象和词的风格又有着差异。

关键词:徐灿;陈子龙;词意象;风格

一、徐灿与陈子龙的前期词比较

《幽兰草》是“云间三子”的唱和词集,这本词集已有学者考证是明末年间的刻本,共有三卷,三子的词作各占一卷,陈子龙的词作是《江蓠槛》。《唱和诗馀》是清顺治七年的刻本,共收词六种,其中陈子龙的词集是《湘真阁存稿》。故以明亡为界限,陈子龙前期的词收录在《江蓠槛》中,而后期的词收录在《湘真阁存稿》中。在清代,收录徐灿词作的有陈维崧的《妇人集》,另外有陈廷焯的《词则》等等,到清光绪年间有徐乃昌的《拙政园诗馀》(徐灿撰)校刊本。

《幽兰草》中收录陈子龙的词55首,涉及的内容有抒发情感的、感伤时令的以及咏物的。陈子龙词中抒发情感的词也大都与时令相联系,伤春悲秋是陈子龙前期词的主要内容,如《南乡子·春风》《眼儿媚·春闺》《蝶恋花·偶见》。陈子龙前期的词多清丽,像是女子在闺阁之中感伤时节、诉说情感的作品。同样的,徐灿词中涉及女子伤春悲秋的主题也十分多,在徐灿前期词当中也有很多关于女子形态、穿着的描写,其实也是她对自身的描写,词中塑造了很多女词人自己的形象,比如翘首等待的女主人公,因伤心哭泣而变得消瘦的女主公等等,如《浣溪沙·春闺》《如梦令·闺思》《西江月·春夜》。徐灿与陈子龙一样,徐灿前期的词绝大部分都是以伤春悲秋、美人迟暮为主要内容。

徐灿和陈子龙的词中有很多意象是相同的,而在这些意象当中,他们的前期词中涉及最多的意象是“春”。据笔者统计,陈子龙前期词《江蓠槛》中涉及“春”意象的词有《菩萨蛮·春雨》《南乡子·春风》《蝶恋花·春晚》《清平乐·春绣》《木兰花令·寒食》《木兰花·杨花》《探春令·游丝》《眼儿媚·春闺》《渔家傲·春暮》《一剪梅·咏燕》《临江仙·小春》《南乡子·冬闺》《鹊踏枝·除夕舒章以此词见寄因秉烛和之》《虞美人·立春》《南柯子·春月》《南乡子·春寒》《醉落魄·春闺风雨》《天仙子·春恨》《惜分飞·新柳》《更漏子·春闺》《桃源忆故人·南楼雨幕》《蝶恋花·春日》《小重山·水阁春月》《画堂春·雨中杏花》《浪淘沙·春恨》《蓦山溪·寒食》《青玉案·春暮》,共27首。徐灿《拙政园诗馀》中,前期词涉及“春”意象的有《捣练子·春怨》《西江月·春夜》《西江月·感旧》《西江月·感怀》《醉花阴·春闺》《卜算子·春愁》《如梦令·闺思》《如梦令·春晚》《如梦令·杨柳丝丝青纵》《如梦令·便别桃源仙洞》《如梦令·隔夜黄鹂娇哢》《菩萨蛮·恨春》《菩萨蛮·春闺》《木兰花·秋感》《虞美人·春闺》《一络索·春闺》《点绛唇·春暮》《惜分钗·春闺》《忆秦娥·春归》《忆秦娥·感旧》《诉衷情·暮春》《锦堂春·感怀》《采桑子·春宵》《踏莎行·饯春》《浣溪沙·春闺》《蝶恋花·春闺》《蝶恋花·春晚》《蝶恋花·咏事》《蝶恋花·蝶不恋花花恋蝶》《青玉案·春晓》《一剪梅·送春》《风中柳·春闺》,共32首。可以看出无论徐灿还是陈子龙,在前期词当中涉及“春”这个意象的词作都占半数,并且他们的前期词大多都以春为题。徐灿与陈子龙笔下所写的“春”大多是春愁,他们抒发情感的时候也大多与春景相关,并且他们在涉及“春”这个意象时,所表达的内容或是怀人或是感叹时光的流逝,流露出来的都是悲伤的情感。这些“春”的意象在两位词人的笔下承载了他们深沉的感情,伤春悲秋的词就是徐灿和陈子龙前期词作最主要的内容。

二、徐灿与陈子龙的后期词比较

陈子龙后期的词集是《湘真阁存稿》,这个词集里面收录了陈子龙后期的词作共29首,因为陈子龙后期词的创作只到清顺治四年,所以流传下来的词作较少。

(一)徐灿与陈子龙词中的意象比较

徐灿和陈子龙后期词中的意象以及词中描绘的景象大多是相同的,只是后期的意象赋予了因时代更迭带来的情感。徐灿的词里常有“梦”“月”“花”“春”“杜宇”“归鸿”“柳”等意象,在她的后期词里,梦是残梦,月是残月,花是落花,柳是败柳,春天也已经逝去,朝代的更迭如季节的更迭一般一去不复返,如花落春去一般不能逆转,于是她的梦不完整了,家乡的月也便残缺了。徐灿后期词当中常用“春去”“落花”来象征明朝的衰亡。这样的写法在陈子龙的词中也有,他也常写到残花败柳、花落春去的景象,以象征时事的变化。

在陈子龙和徐灿的后期词中,他们不仅常写春光被风雨带去,以及柳絮飘零、花瓣坠落的景象来暗喻明朝的倾覆,同时他们也在后期词中描绘飘零之物或写苍茫之景,总是展现给读者一副零乱的图景,这种残破的景物,正是由于明清易代时的战乱造成的,如陈子龙的“轻狂无奈春风恶,蜂黄蝶粉同零落。同零落,满地萍水,夕阳楼阁”(《忆秦娥·杨花》);“夜久落春星,几阵东风,残月梨花碎”(《醉花阴·拟艳》)。如徐灿的 “问羁人邸舍,风雨钟残”(《洞仙歌·梦女伴》);“看过眼、倦杨青老,怨桃红歇”(《满江红·示四妹》)。他们既通过描写这些零落衰败的景物来比喻明朝的衰颓败落,也通过这些景物来衬托自己的身世和心境,故国破灭了,怎能没有飘零之感,怎能不让这些景物染上悲伤的色调。因为明朝的灭亡,这些有思想的词人在清朝找不到归属感,汉家的故垒,已经化作一抹苍烟,自己的人生也如浮萍一般没有根基,只能随波飘零。于是他们在词中抒发了这些情感,便有了后期这样的思念故国的词,从而导致他们的词由前期到后期发生了转变。

徐灿和陈子龙在后期的词中不但用“落花”“春去”来比喻明朝的灭亡,他们也常常写到鸟的意象。陈子龙前后期词有关鸟的意象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前期喜欢写“莺”“燕”,后期也多是涉及“莺”“燕”。在词中,“莺”和“燕”的意象一般是女子在写闺中之情的时候使用得比较多,用以表达自己的闺中情怀。陈子龙前期写“莺”“燕”意象的有:《菩萨蛮·春雨》《清平乐·春绣》《眼儿媚·春闺》《醉桃源·题画》《谒金门·五月雨》《蝶恋花·偶见》《玉蝴蝶·美人》《天仙子·春恨》《更漏子·春闺》《桃源忆故人·南楼雨暮》《蝶恋花·春日》《武陵春·闺怨》。后期写“莺”“燕”的有:《望江梅》《诉衷情·春游》《山花子·春愁》《踏莎行·春寒闺恨》《蝶恋花·春闺》《青玉案·春雨闺思》《江城子·病起春尽》《二郎神·清明感旧》。总体来说,陳子龙前后期词中的意象没有大的变化,前期主要涉及的是“春”“花”“莺”“燕”,而后期也是这几个。而徐灿后期词中鸟的意象由前期主要写“莺”“燕”转为了主要写“杜宇”。徐灿词前期涉及“燕子”的有《醉花荫·风雨》《西江月·感怀》《玉楼春·寄别四娘》《菩萨蛮·不雨》《虞美人·春闺》《一络索·春闺》《忆秦娥·春归》《青玉案·春晓》《满庭芳·姑苏午日次素庵韵》《声声慢·感怀》《水龙吟·春闺》《望江南·燕来迟》《醉花阴·春闺》《锦堂春·感怀》等。徐灿后期词中涉及“杜鹃”的有《踏莎行·水咽离亭》《满江红·有感》《临江仙·系舟》《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满江红·感事》等。一般来说写到“杜宇”,就意味着写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徐灿前期也有“杜鹃”的意象,这个意象在女词人前期词的笔下就是春天流逝的一个象征,而到后期词中这个意象使用得更多,并且赋予了对旧日家国的思念之情。

(二)徐灿与陈子龙的词风格比较

在陈子龙的前期词和后期词中,不仅意象使用没有发生变化,连风格也没有发生变化,后期依旧是婉约风格,不直言词中所写为何事。如《点绛唇·春闺》一词中写到“芳草王孙路”“杜鹃啼处”,就可以隐隐看出写的是故国之思。这首词是陈子龙词中写故国之思最为明显的一首,遍观陈子龙的后期词,只有这一首涉及“杜鹃”意象,但实际上其中所写的故国之思的情感还是很含蓄的。陈子龙的词写法十分含蓄,可以说是在写儿女之情,也可以说是在写兴亡之感,他的词作所写内容的界限很模糊,难以分辨到底在写故国之思还是儿女之思,就像花间词一般,陈子龙的词作显现出多义的现象,呈现出婉约一派的风格。而写故国之思的词到了徐灿的手中却是另外一番特色。如:

过眼韶华,凄凄又、凉秋时节。听是处、捣衣声急,阵鸿凄切。往事堪悲闻玉树,采莲歌杳啼鹃血。叹当年、富贵已东流,金瓯缺。

风共雨,何曾歇。翘首望,乡关月。看金戈满地,万里云叠。斧钺行边遗恨在,楼船横海随波灭。到而今、空有断肠碑,英雄业。(《满江红·感事》)

徐灿后期的词大多都如这首词一般,在写国事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的时候都是十分明显的,她对国事的描写并没有藏匿于任何事物的背后,比如这首词中的“玉树”“金瓯”“乡关”“金戈”“斧钺”,都直接透露着这首词的主题,徐灿不仅在词中直接写故国的灭亡,还写到了战事,并且词中显现的是豪迈的风格。

徐灿在后期词中直接写到国家灭亡、朝代更迭以及对故国的思念,而陈子龙并没有直接写这些主题,而是模糊了爱国词与闺阁词的界限,将自己的忧患之思含蓄地在词中表达出来,从而使其前后期的词都呈现出婉约的风格。徐灿不同于陈子龙的地方是她后期词已经由婉约转向了豪迈的风格,直接抒发胸中故国之思的块垒。

徐灿和陈子龙的前期词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明亡以后,他们的词都发生了转变和提升,并且走向了不同的风格,徐灿偏向豪放风格,而陈子龙仍延续婉约一路。如果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的话,那么与陈子龙同时代的徐灿对清词的中兴也有着推动的作用,而且徐灿以其豪放词风对陈子龙的婉约词风作了补充,从而促进了清词风格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陈廷焯.词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陈维崧.妇人集[M].北京:中華书局,1985.

[5]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

[6]严迪昌.清词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樊晓娟,楚雄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

浦娟,共青团楚雄师范学院委员会

猜你喜欢
风格
装饰中的禅意风格
浅析极简主义设计对海报设计的影响
浅析企业网站的吸引力
论陆游词的“太白之风”
非“舞”之舞
浅谈日本浮世绘设计艺术风格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