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郎探母》赏析

2019-08-01 01:12胡乃文陈芸
戏剧之家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京剧赏析

胡乃文 陈芸

【摘 要】京剧《四郎探母》不单单是一出具有悠久历史的老戏,它同时也反映出京剧自诞生200多年诸多流派和名家的智慧,此戏在文本、唱腔、表演以及情感抒发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时至今日,《四郎探母》依旧流传广泛,足见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本文主要从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这两方面对《四郎探母》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京剧;《四郎探母》;赏析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051-01

依据杨家将故事进行改编的《四郎探母》在中国戏曲界经久不衰,也受到了广大票友的喜爱,此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我国戏曲舞台丰富的创作实力以及经典故事改编的文学功底,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在今天来看仍然魅力非凡,不愧为戏曲界的文化瑰宝。

一、《四郎探母》的艺术价值

从京剧目前的常演剧目来说,以宋代杨家将为主体的戏曲依旧是当前舞台上最被观众所熟知且喜爱的剧目。《四郎探母》和其他很多改编的杨家将戏曲作品有较大的差异,它主要描写的并非是金戈铁马的杀伐,也并非是蒙冤忍屈的大义,该作品中为观众所呈现的是传统英烈戏中较少涉及的一个“情”字,是在杨家这样一个英雄家族中,那种解不开、化不了的母子情、夫妻情以及手足情,这样的内容在相同题材戏剧着重描述杨家将的刚勇中添加了一丝暖色以及情感的温馨[1]。

《四郎探母》这部京剧在梨园中影响深远,它从整体的艺术风格来讲较为清新脱俗,整体节奏的安排巧妙得当,演出效果也尽如人意,戏曲唱腔卓爾不凡。从文本上来看它并不输于任何改编自杨家将的戏曲作品。着重刻画了战争给当时人们带来的离别之苦以及无法磨灭的相思情怀,而其中又穿插了英雄大义,让广大票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珍贵。《四郎探母》戏曲结构精巧,言辞之间令人感动,很少有普通老戏看到的“水”“碎”痼疾,无论是演出还是唱腔都丝丝扣入,动人心弦。其情节脉络与普通京剧故事所呈现出的那种情节简单直白、平铺直叙大异其趣,在情趣以及情态方面体现出人物互动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危机矛盾高潮时也强调应用戏曲悲剧喜写,这种别出心裁的手法令人眼前一新。

与此同时,《四郎探母》和过去的京剧老戏比起来在面貌上也更加灵巧,例如说戏中“自报家门”的情节便匠心独运:并非所有人物首次上场都应用,而仅仅在整个剧中运用了2次——首先是杨延辉上场时,其次是杨宗保上场时,其他人并未采用。其中的原因仔细品味而来不乏意味深沉,由于“坐宫”属于整部戏剧的开始,故事始末情由、人物的来龙去脉都亟待说明,则自报家门不仅是京剧的叙述规律,同时也是非常简洁的介绍方式。“巡营”中的“自报家门”则有神来之笔的意味,此时,因为杨宗保上场是下一个事件以及人物群落的展开,杨宗保“自报家门”则为之后的人物、故事起到了非常好的铺垫,可以说如此灵活的应用“自报家门”并不着痕迹,在京剧老戏中也不是很多。

尤其要强调地方是,《四郎探母》被广大票友公认是唱功戏,唱腔的表现繁重多彩,妙笔横生。更让人惊叹的一点是,《四郎探母》如此多唱段,都是应用【西皮】板式,这不单单让此剧具有一大特色,表现出民间艺人集体创作的高明之处,同时在京剧传统剧目尤其是大戏中也非常少见。

二、《四郎探母》的文化底蕴

《四郎探母》之所有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并为广大票友所喜爱,是因为该剧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可以说,一部《四郎探母》情感真挚,体现出人类的真性情,可以充分激发起观众的同情与关注。和过去杨家将故事的叙事艺术手法有明显差异的是,《四郎探母》中对于国家、民族、朝廷等方面的叙事被弱化,基本上表现的是普通人的情感画面。恰恰是这种普遍意义上的觉悟,触动了非常多观众内心柔软之处,可以不顾杨四郎降将叛徒的身份,对他的遭遇抱有更深的同情。感人的画面,动人心弦的唱词,把自己的辛酸娓娓道来,通过唱词进行叙事,饱含无奈之情,进一步渲染了刚刚相聚又离别的画面。当戏曲中演绎到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中探望自己的老母亲,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时的唱词:“千拜万拜、赎不回过儿的罪……”这样感人肺腑的唱词和腔调在很大程度上唤回了观众的情感[2]。

千年前的一曲《四郎探母》可以让如今的观众百看不厌,情感就像是开闸的洪水予以宣泄,特别让一些经历沧桑和分别的老人情难自已。该剧如同《俄狄浦斯》可以上演两千年那样令人震撼,《李尔王》可以在四百年之后依旧令人动容,说到底这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三、结语

京剧《四郎探母》并不难以理解,其关键是描写战乱中人们非常渴望和珍惜的“情”字。所谓唯有情感最动人,无论何种艺术形式,有了情感的存在便拥有了温度。在《四郎探母》这出戏中,演员唱、念、做、打表现出了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受到了无数票友的赞叹。《四郎探母》不可避免地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在某个角度上来说体现了当时时代的伦理观。但我们更应注意其中所彰显出的人道主义光辉以及传递正能量的一面。杨家将的故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前再次体现出了提升民族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味“粘合剂”作用。中华民族是多元化的民族,我们正因为这种“粘合剂”的力量而团结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崔伟.殷殷探母情浓浓京腔韵——话说京剧《四郎探母》[J].中国京剧,2018(11):11-17.

[2]李舒.《四郎探母》久演不衰的原因[C].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15:2.

猜你喜欢
京剧赏析
京剧表演开始了
关于京剧穿越历史传唱不息的思考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