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辛格《动物解放》的伦理审视

2019-08-01 01:12何如意
戏剧之家 2019年19期
关键词:辛格彼得保护

何如意

【摘 要】彼得·辛格作为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国际生命伦理学会的创始人提出了动物解放论,他把道德范围从人扩展到了人之外的动物。《动物解放》作为辛格的代表作旨在宣扬一种动物保护及福利的理念,倡导人们去关心和爱护动物。本文通过对彼得·辛格《动物解放》的解读,分析我国当前动物的生存现状,探寻动物保护及福利的伦理依据,为人与动物的和谐发展提供更多的伦理路径,致力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彼得·辛格;《动物解放》;保护;福利;伦理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222-02

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一书于1975年出版,从此“动物解放”一词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该书随后又被译为德、意、荷、法、日等各种版本,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引发了全人类的思考。关注动物保护、动物福利也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

一、我国动物的生存现状

动物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动物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第一,因工作、搬迁等原因遗弃动物,造成流浪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加或因个人心理因素虐待动物,对动物造成一定的伤害;第二,生产者为了经济利益,活剥动物皮毛,进行动物皮毛贸易;第三,黑市上的“野味”餐饮,采用活体动物直接烹饪;第四,在实验室里,不当操作造成动物的死亡,没有人情关怀,让动物承受不必要的痛苦;第五,野生动物被捕杀的现象等等。因此关注动物保护与福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二、基于动物保护及福利的伦理审视

(一)尊重动物——动物感觉论。动物感觉论以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把能否带来快乐作为评判道德与不道德的标准,认为动物也具有情感的表达,能够感受到痛苦与快乐,所以动物应该同人一样被列入到道德评价的范围之内,得到同人一样平等的道德关怀。

当前很多动物养殖场为了达到提升产量的目的,无视动物原有的生活习性,忽视动物的精神感受,把动物仅仅当做生产的工具。基于动物感觉论,我们应当重视动物的精神生活,尊重动物本身的生活习性,杜绝将动物与外界隔绝的情况发生,动物同人类一样具有情感,忽视动物的精神生活有违伦理。要尽量为动物的生存提供足够的水以及食物,确保动物能够健康成长。

(二)爱护动物——动物权利论。雷根作为动物权利的倡导者,认为动物与人类一样具有意识和感受苦乐的能力,主张赋予动物一定的道德权利,赋予动物一定的道德地位。

人类肆无忌惮地食用动物,为了其健康又销毁大量患病的动物,实则这种虐待动物的方式更容易导致动物患病或者死亡,更加加大了人类感染病菌的可能性。对待动物的态度主要取决于我们对于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人类和动物都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理应共同享受各类自然资源,做到和谐共处。人类应当充分保护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体。动物的存在有其特定的价值,人类不应当根据自身的主观感受对其进行伤害,每一个动物的生命都应该是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要赋予动物生活自由的基本权利,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三)敬畏动物——敬畏生命论。施韦泽和泰勒作为著名的哲学家将道德关怀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生命,提出有机体是生命的目的中心,有机体是有其“善”的存在物,因而也都有其天赋价值,他们承认动植物的价值,提倡众生平等的价值观念。

人类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盲目引进国外的畜禽品种,外来品种的引入扰乱了当地生物的繁殖与生长,导致生物品种的减少、数量的下降。我们应做好动物保护及福利这项工作,合理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依照动物的生存方式,敬畏动物,敬畏生命,不然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四)善待动物——德行修养论。康德认为,“我们之所以倡导对动物的仁慈情感,是因为这种有助于培养对他人的仁慈情感”。德性修养论认为人类的品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品行、善良的品性在对待动物上也是仁慈的,因为以赋有善意的情怀对待动物,久而久之對待人类也同样赋有善意,以粗暴的行为对待动物逐渐会发展为对待他人也是粗暴、冷漠的。

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的综合素质。活剥动物皮毛、野味餐饮、注水猪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某些个人品德的低下,呈现出国家无视生命、缺乏人道观念的现状,一个人赋有道德情怀的人,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的人更应该懂得善待动物,不要让个别的违法犯罪分子破坏中华民族仁爱和谐的传统道德。

三、我国动物保护及福利的伦理路径

人与动物两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人类理性对待动物才是当前明智之举,那么人类该如何理性处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和改进:

(一)国家维度:完善动物保护及福利法律制度,加强动物保护监督体系。我国于 1989 年正式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后经过几次修订也加强了对破坏野生动物行为的惩治力度。为了推进动物保护及福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还需要完善动物保护及福利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障动物的基本权利;其次,监督管理体制的设置是实现动物保护及福利的保障性功能。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督、引导企业按照动物福利标准养殖、生产动物,引导个人文明饲养宠物,还应加强其理论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全社会宣传动物保护及福利的意义。

(二)社会和企业维度:合理养殖和收养动物。在某些农场中,肉食的养殖和生产完全违背动物的生活习性,生产者为了获得高额的经济利益,把动物看作是肉食生产的机器。因此在动物养殖实践中,企业应强化工作人员的动物保护及福利意识,在饲养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合理的动物养殖方式,尽量给动物提供较好的生活需求,要人道地对待动物,满足动物的基本生存需要,关注动物的健康。

(三)学校维度:加强动物保护及福利伦理思想教育。在我国,关于动物保护及福利伦理教育欠缺,学生对于动物保护及福利伦理意识不足,所以开展动物保护及福利伦理教育,确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形成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尤为重要。在课外,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关于保护动物和生命的公益活动,还可以去动物保护区或者动物园等活动场所亲自体验,将有关动物保护及福利的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关爱动物。

(四)个人维度:转变方式,理性消费动物产品。传统利用动物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不仅给动物的身体和心理方面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使其种类减少甚至毁灭一些动物资源,这就告诫人类需要提倡理性地、得当地利用动物,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念,并且转变传统的利用动物的方式。例如:合理保存肉质食品,理性消费,避免购买过多而导致过期浪费的现象;其次,尽可能较少地用动物来进行更多的试验,野味餐饮、貂皮大衣要坚决抵制。总之,在生活中,个人应当树立文明消费动物产品的意识,文明食用动物产品,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辛格.动物解放[M].祖述宪译.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2]牛庆燕.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与生态秩序的构建[J].浙江社会科学,2015(12).

[3]薛桂波.负责任的科学咨询何以可能——科学家参与公共决策的伦理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5(1).

[4]曹顺仙.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

[5]孙建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述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8).

[6]乔永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

[7]贾尧天.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汉字文化,2018(19).

[8]郭辉.环境伦理学的过去与未来——尤金·哈格洛夫教授访谈录[J].晋阳学刊,2018(2).

[9]刘海龙.环境正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重要维度[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5).

猜你喜欢
辛格彼得保护
我的自由
长不大的彼得·潘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看电影
手机不通
“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