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IBE”为特色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以互联网金融专业为例

2019-08-02 00:48屠萍萍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教育

屠萍萍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 绍兴 312088)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逐渐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因素,对于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生,高校如何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将互联网、金融与创新创业三者有效融合,构建一套有互联网金融专业特色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显得至关重要。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创新创业观念滞后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也较片面,虽然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结合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差别化创新教育的仍较少,不少学校老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了学生就业及社会实践而开设,难以将创业和人才培养相结合,这样就难以在专业学科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而大部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也有一定误解,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创业就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忽视了创业过程中人生目标、价值理念以及品格塑造的培育,这样很难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创业培训。

(二)创新创业资源匮乏

创新创业教育在资源上相对缺乏,很多高校针对创新创业的教材、师资和环境等条件都不具备,其中创业导师的缺乏又是很重要的一大因素,因为专业限制,创业导师既要懂专业知识,又要有创业经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目前很多高校的创业导师队伍力量薄弱,很多创业导师的知识和能力层面都不足以辅导学生进行创业。同时,创业教育的另一大缺乏资源是优质创业教材,例如互联网金融专业,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编写的创业教材不多,学生用的教材都千篇一律,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创新性,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行业领域专家的指导。

(三)创新创业教育制度障碍

很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浮于表面,还未纳入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度中,对于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能只是一门选修的边缘课程,没有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更没有将其纳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课程设置偏随意化,专业相结合的学科化建设还不够健全,更多的是停留在创业导师对学生创业比赛的指导上,没有专业化地、系统性地融入教学课程中,这样就很难做到创业教育覆盖全体学生,而是针对参加创业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一部分同学进行教育和培训,涉及的专业学生面较狭窄。

二、“全链条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

“全链条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以“IBE”(Innovation-based Entrepre-neurship)为导向,让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金融专业有机结合,构建以“意识激发+技能培育+团队孵化+项目优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育。“IBE”具体是指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这是浙江大学林伟连教授和吴伟博士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所开创的一种新型教学实践方法,浙江大学通过采用“IBE”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成立了200多个创业团队,并将“IBE”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模式教育辐射到了全国高校,引起一片学习热潮。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时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专业应运而生并催生了对“既懂IT技术、金融学,又有互联网思维”的交叉综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相比于其他传统专业,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创新性更强,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该院互联网金融专业借鉴浙大学生创业模式,以“IBE”为导向,通过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校园创业园店铺开设培养学生创业技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积极挂钩,努力实现互联网金融领域一线创新人才的培养。结合“IBE”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课程体系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结合“IBE”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课程体系

(一)个性化定位,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按照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定位,将互联网金融创新创业理论教育面向全体专业学生,通过专业知识课堂教育和定制实训软件平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开设“创业企业投融资”“网贷与众筹”“创业精神与实践”“互联网思维”等通识性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文化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着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培育,在修读学校统一开设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同时,系部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专业大一新生进行职业测评,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个性,制定“职业生涯记录本”,每学期制定学习目标并评出学习标兵,让每个学生一进校门就找准自身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创新创业知识并激发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了解创新创业对国家、对学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担当力。[1]

(二)打破时空界限,培育创新创业技能

针对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潜能的学生,互联网金融专业探索出仿真金融业务与岗位实训、组建与运作投资公司、仿真证券交易、专业实训与竞赛结合的训赛融合等实训形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发和整理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资源,提升实训教学内涵。学生通过对真实金融业务环境中典型单位、部门与岗位的系统模拟,构建仿真金融机构的实训岗位和业务任务,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体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了解现实社会大金融机构的运作和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不仅打破了学生实践学习的时空界限,也培养学生从事金融工作所需的综合业务技能、证券投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使学生具备大金融大格局意识和专业综合职业素养。[2]

(三)推进产学合作,组建微创业团队

近年来,我院互联网金融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促进产学合作,努力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通过“互联网+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竞赛、撰写金融产品营销策划方案等活动,将理论和实践无缝衔接,打破时空的界限,培育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组建微创业团队。微创业培育平台的理论教育通过开设“创新战略思维”“互联网金融投资”“金融产品营销”“商务谈判与沟通”等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战略规划、企业风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成功或企业运营的方法和技巧。结合理论平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微创业培育平台的实践教育通过开设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讲堂、1+1导师指导等,与创业学生进行案例共享、实务指导、项目诊脉、融资指导等,切实推进创业项目的落地和已运营项目良性发展。[3]

(四)完善实践平台,优化创业项目

互联网金融实践平台高度仿真现实金融创业生态圈,学生可以在线下场景建设,模拟中小企业、个人、出借者、借款人等各种金融市场小微角色,按照实际模拟工作发起业务需求,通过角色互演,在线上完成如企业融资需求、个人投资理财等金融创业服务,同时借助上述投融资业务的实现,完成证券、银行、保险的相关金融产品营销工作和交易的业务办理。实现在高校实训室内就能对实际社会金融岗位工作的再现与模拟,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高职教育内涵,加强创新创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专业综合技能,有效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优化创业项目质量。[4]

三、“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体系构建不仅是要在理论上改变课程体系的设置,更要选择一条创新创业的路径,通过改进教育模式、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打造创业孵化平台、校政企合作等路径,最终实现以“IBE”为导向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一)深入金融企业调研,构建多样化创业教育模式

深入走访调研金融企业,把企业认证或资质认证引入课堂。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企业或相关教育机构开发了一系列员工培养方案,对高校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借鉴作用较大。高校在经过严格考察、仔细借鉴、认真筛选后,可以考虑将这些课程和资质认证引入高校专业教学的创新创业课堂,作为选修课,设置学分,计入最后考核环节。[5]

我院互联网金融专业团队调研组深入浙江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调研与考察,与蚂蚁金服芝麻信用资深产品经理及相关负责人等就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进行深入交流,通过借鉴蚂蚁金服的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带领创业学生学习参观支付宝、农村金融、蚂蚁小贷、芝麻信用等产品的实时交易数据。结合多个走访企业的员工培养方案,将线上线下的各种服务模式、节能环保的理念、大数据开发等先进技术和创新运用到互联网金融的学生创新创业课堂设计中,构建多样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二)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加大空间支持力度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软件,用企业名称命名来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环境和创新创业模拟环境,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

我院互联网金融专业联系前往绍兴市绿岛蔬菜科技示范园调研,共建“互联网+农业众筹实践基地”。这一方面促成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形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空间支持,同时探索“互联网+”形式的农场创新经营方式,宣传了优质特色农产品在互联网上的种植、销售项目,老师与学生为企业提供互联网众筹等形式的方案创意设计和仿真实践推广平台,开展互联网农业众筹项目的实践教学和仿真商业运作。同时,学院还与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及绍兴15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金融教育实验室,实验室积极开展“存款保险宣教”等系列主题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法制观念,构建和谐金融关系,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学院还成立了15支创新创业金融教育实验室志愿者服务小分队,特别聘请15家商业银行宣讲员作为指导教师,为金融宣教活动提供创业就业指导。

(三)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营造创新创业实践氛围

社会就业是大学教育的最终走向,而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实践平台,让优秀企业家走进校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企业专家指导、市场开拓、成果展示等环节,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氛围。

我院互联网金融专业与东北证券合作“东北证券同花顺杯”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邀请同花顺企业知名专家指导学生。企业专家对大学生证券投资比赛进行了讲解。同时,积极开启校企合作模式,互联网金融专业与微贷网达成长期合作,互联网金融专业与微贷网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互联网金融专业,共育人才。通过层层选拔,学生可入驻企业提前实习,这不仅为学生营造互联网金融创新创业实践氛围,开拓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更是为今后的职场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政、校、企三方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方向引领

“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让创业精英走进校园,更要让创业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渠道,帮助学生在创业环境中历练和成长,高校要加强与企业和政府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会。

我院互联网金融专业有力借助钱塘江金融港湾高等教育联盟联盟平台,作为理事单位,多方协同育人、共建共享,积极整合政、校、企金融资源,促进跨校人才交流与培养,设立“校企联合培养金融人才实验班”。依据金融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吸引联盟优质师资跨校授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的协同开发与共享。同时,积极促进在成员高校之间的跨校交流与培养,尝试建立联盟内部金融学类学生组织间的常态联络机制,联合组织学生开展认知实践等活动。

总之,以“IBE”为特色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实践为基础,以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作为教学改革理念,将互联网金融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在互联网金融专业教育的同时增加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重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实现校、政、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努力培养互联网金融方向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央企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