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一姐:圆梦路上鲜花盛开

2019-08-02 03:19王瀛耿萍
北京纪事 2019年16期
关键词:花仙子种花花卉

王瀛 耿萍

创业:做别人没有的花卉种子

曹玉美和花的缘分与生俱来。她出生在北京花乡草桥黄土岗,草桥的养花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盛于明清两代。在古籍《帝京景物略》就有记述:“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身边邻居、家里的长辈都爱种花养草,在环境的熏陶下,曹玉美从小就对花情有独钟,很多当时在市面上并不普及的花卉品种她都见过,五六岁时讲起花道就有板有眼。

20世纪80年代,国庆35周年之际,因为天安门广场摆花坛的需要,曹玉美家的庭院中也种起了串红、鸡冠花等花卉。那年,曹玉美的父母用小院种花的收入换回一台电视机,还给她买了新衣服,养花浇花她也功不可没。养花开心又致富,少女曹玉美心里美美的。

学生时代的曹玉美是理科优等生,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她,顺利地进入了一家生产显像管的国有企业。可惜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下岗潮”,曹玉美也没能幸免,31岁的IT精英女成了一名下岗女工,“铁饭碗”碎了。“被下岗”的阴影,加上内心想创业的小火苗,她已忍无可忍了。

大学毕业后做了10年行政,她心中的种花梦一直沒有改变。爱花,就以花为业,把兴趣和经验转化为资本。可是,IT精英女要种花养草做农妇,首先曹玉美的先生就反对:“家门口找个工作吧,别太辛苦折腾了……”

“总该为梦想拼一回,再不种花我就老了……”曹玉美坚定到底。亲人好友也一致反对,曹玉美学的是计算机,与种花完全南辕北辙。光凭喜欢是不够的,况且,写字楼里的白领你非要养花种草整什么农业,平时泥里滚土里爬,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值吗?看着曹玉美一百年不动摇的样子,一向支持她的母亲说:“下了决心就干吧,要是忙不过来,妈妈给你当帮工去。”说着这话,却眼圈红了。

人都说,三十不改行,四十不学艺。31岁的曹玉美走出写字楼,从IT女白领到做花农,这个神思路是不是太冒险了?曹玉美不是没头脑的人,她早已作了充分的市场调查,那段时间,她每天骑着自行车,几乎逛遍北京所有花市,经过市场调研以后她发现花乡地区种花的人特别多,但是做花卉种子的公司没有。做独家,做首家,就做花卉种子!时隔多年,想起这件事她还是兴奋不已:“我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在别人没注意的地方,发现了生意。”

几个月后,曹玉美把修剪得漂漂亮亮的鲜花排在北京南城草桥农家院里接受客户“检阅”。她可能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她会成为中国乃至亚洲花卉种业榜上有名的人物。

创业艰辛,曹玉美之前一直在做管理工作,跟销售不沾边儿,所以,创业之初要熟悉市场、熟悉产品,当时就到北京的各大花卉市场考察,走访花卉种植大户,到花卉市场摆地摊。创业艰难,常常会通宵不能睡觉。但是3年之后,她慢慢积累了经验,推出用户喜欢的产品,也开始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

2001年,由于拆迁,曹玉美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元,在京南的新发地重新盖起厂房和宿舍,公司逐渐步上了正轨。

追花梦,“负翁”的花花世界

从2003年开始,曹玉美做种子出口,除了经济收益之外,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外商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尤其是日本客户,对于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不合格就要推倒重来。因此,必须坚持保证种子质量,通过各国的检验检疫,每年还要参加亚太种子大会、世界种子大会展示产品,去国外参展,同时考察市场需求变化。

田园气息

曹玉美在新发地创业7年,可是因为城南改造,丰台没有地了,直到有一天,她在北京市农委的一个会议上得知,北京通州有大片土地,而且政府非常支持建设农业种植。2011年,曹玉美来到北京通州于家务,看到广阔的土地,她将在这里,开启花样新篇章,她惊喜不已:这里非常适合做种子试验、展示、研发、培育!

迷你花园种植套装

600亩荒凉的田地,要在这里盖房、修路、拉电布网、申请贷款、组建团队,建起美丽的万花园、种业基地……曹玉美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规划,逐步落实。2012年8月,花仙子万花园开园首日迎来千名游客,曹玉美连续数月无休,直到开园庆典结束。开园第4年,曹玉美还清了向家人、亲友借的钱,摘掉了“负翁”帽子。前面那些年,她把自己家房子抵押出去,向亲友借债几十万元,还把妹妹家的房子也给抵押出去,每提及这些,她总是心怀歉疚地说:“从情感上,我欠家人太多,所以我必须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好。”

目前,花仙子万花园春夏秋冬有几百个品种,一年能看到三茬花,而且不光是花,还有中草药和蔬菜。从花乡种花卖花到育种建园,一路走来,曹玉美一直在新的转型与探究中:在园区里做花卉旅游,但不以门票为主要收入,而是把游客的二次消费作为生意重点。因为在曹玉美看来,游客来观花会有买种子的冲动,买种子的同时也会购买与种花有关的相关产品。起初的花仙子万花园还只是小小的花园,通过几年的努力,以及新技术的引进,如今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花卉观赏基地。每年有几百种花卉在此争相绽放,花期从4月到10月。游客不仅可以在花海中享受百余种花卉的美丽,还可以参加京城独一无二的家庭园艺指导和体验。目前花仙子万花园已经由原来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发展模式,增加了房车露营、花海景观、马术、动物乐园、蔬果花卉采摘、DIY手工制作、餐饮以及植物料理等项目,让国内的爱花者与国际接轨,传递真正的园艺生活理念。虽然已经稳坐了花种行业的“头把交椅”,但创业路上的曹玉美仍在不断创新学习,她期望能用跨界融合的模式,让她的花花世界走到每一个爱花人的生活里。

创新,转型,前路崎岖终不悔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只顾往前跑,还得看脚下的路。其实,除了看清方向,还得有见山开路的魄力才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敏锐,还要有一望三千里的高度,这就得不停地学习与充电。虽然是传统农业,但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大步流星,不断地创新,才能走在时代前列。

2014年,花仙子万花园引进种植了彩色玉米,色彩艳丽,颗粒紧实,吃起来香甜软糯,深受人们喜爱。农业艰辛,一场辛苦忙碌,却有时会因为气候、水肥、土壤等多种原因,造成产品不尽如人意,这是农人经常遇到的无奈。园区里的鲜食水果玉米,原本是作为丰富游客的采摘项目而种植的。可是,彩色玉米临近收获时,有一些玉米因为管理不善,长得很袖珍,按照粮食的产值来说,难以达标准。员工看了都一声叹息,减产是难免的了。

秋千

快乐的母亲

曹玉美卻发现,这些发育迟缓的小玉米,从外形看却是小巧玲珑,珠粒晶莹剔透,样子很萌很可爱,如同把玩在手的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不如用这些“小宝贝”制作饰品和挂件,或许会有人喜欢呢!曹玉美和园区内几个巧手姐妹一讨论,全票通过。等玉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烘干,去除水分后,姐妹们用装饰玉珠、彩绳等辅料,尝试着制作了几十条玉米项链的样品,随后精选其中几个,拍照上传到微信朋友圈。没想到随手这么轻轻一晒,朋友圈就开锅了!不到一天,别有风情的“水晶玉米”挂件被一抢而空。“食品变饰品”,好吃好玩。食用的水果小玉米被“巧娘”们串成精致的项链进行售卖,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身价,还掀起一股新风尚,一个玉米饰品产业宣告隆重登场!

看到自己推出的玉米项链大受欢迎,曹玉美也备受鼓舞,园区内原本要种植花卉的地方,也都被她种上了水果玉米。曹玉美刻意采用粗放式管理,不浇水、不施肥,“饿得”它们长成迷你型,要的就这个萌味儿。每年国庆节之后,这批玉米开始采摘,预计产量能有10万个以上!曹玉美说,风干后的玉米非常结实,一条项链戴上几年完全没问题。水果玉米饰品的市场前景很令人看好,彩色水晶小玉米独一无二,无论是送礼还是个人收藏都美美哒。现代农业重在创新,未来的玉米饰品实现批量化生产,需要很多心灵手巧的巧娘来制作。她还计划培训一些赋闲在家的妇女,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就业,实在是一举多得!

一应俱全的儿童游乐设置

欢乐的游人

手工体验

而今,花仙子万花园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花卉种植、观赏景点。每年几百种花卉争相绽放,游客不仅在花海中享受芬芳惬意,还可以参加京城独一无二的家庭园艺课程。让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在这里慢下来,静下心来,发现生活的美好:

“不用到婺源,北京通州花仙子万花园就可以看到漂亮的‘油菜花。”一位游客的帖子在网上一发,立刻吸引了许多游人赶来游玩,疯狂拍照。“油菜花太美了,实在令人醉心!但是,要更正一下,这不是油菜花,是板蓝根。”花匠小李告诉游人。于是,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板蓝根小时候,是这个样子的……喝了半辈子板蓝根,头一次在花仙子万花园知道这片“油菜花”原来就是板蓝根花……板蓝根的根和叶子都能入药,花也可以泡水喝,万花园里面有很多中药花呢。

“那迎风开放的,很像电视上说的罂粟哦。”有个游客说道。小花匠告诉他,这叫冰岛虞美人,它还有个别名叫冰岛罂粟,和罂粟长得有点像而已。

儿童科普

作为一家卖种子的农业公司,花仙子万花园靠售卖家庭园艺种子,其中包括花卉、蔬菜、中药、水果等,每年营业额达两千多万元,解决了当地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另外,这里还是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内蒙古、山西的农业专科学校的实习基地。

曹玉美创业20年,历尽坎坷,最困难的时候为了给员工发工资,把自己的房子、亲戚家的房子都拿去抵押。她锲而不舍执着努力,从卖花姑娘成为全国知名的花园种业“神级一姐”,她领导下的花仙子园艺已发展成为国内颇具特色和影响的花卉企业,产品出口美国、日本、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

站在自己的产业园中,看岁月匆匆,这些年风雨跋涉、得失悲欢仿若一瞬间,置身花海的曹玉美心中万般感慨:倘若人生能重来,她仍愿选择在这个花花世界,爱我所爱,历经艰辛,无怨无悔……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曹玉美(右5)和她的小伙伴告诉你,这不是罂粟花

猜你喜欢
花仙子种花花卉
李鱓·花卉十二开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种花小能手
种花
春日“花仙子”
《花卉之二》
种花记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
花仙子派对
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