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邦: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

2019-08-03 04:58余凌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情商办学理念

本刊记者_余凌

记者:电子科大附小是由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和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一所小学,被寄予厚望。您任校长后提出要办一所与世界双一流大学相称的小学,努力为中国基础教育构建一个不一样的办学范式。能否请您具体谈谈这一办学目标?与世界一流大学相称的小学应当具备哪些核心要素?

康永邦: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顶尖学府之一,在知识创新、学术引领等方面走在前列。作为这所大学的附小,理应匹配发展。并且一所好的小学,可以为这所大学乃至成华区、成都市在人才引进方面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我们学校既然依靠这么好的一所大学办学,那么在教学教研、品牌建设、知识普及等多个角度必须与电子科大相匹配。这是让附小成为“与世界双一流大学相称的小学”总的思路与格局。

其次在办学理念上一定要处于全国前列,把握时代脉搏做教育,要体现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民族、社会等多个层面对教育的要求。附小的所有办学理念都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判断下提出的。习总书记“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和基层村官交流时说过做实际工作情商更重要等。以此来看,附小培养学生“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符合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第三点,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要跟上电子科大的步伐。有一句话大家都听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对小学也应如此。通过带领让老师成为学习型、成长型的老师,电子科大附小在人才战略上坚持“自主培养,吸收引进”。现有6名特级教师、4名教育部国培专家、3名正高级教师,这在小学界不多见。

还有学校的治理体系要走在前列。小学虽然小,但是面对都是儿童,所以也要用“大”的视野来看待小学的治理架构。我们学校目前有四个校区,坚持实施“一体化管理”,在教师中推行“人人当干部”管理模式。这个举措是为了加强学校老师之间的链接,让大家彼此服务、相互合作。同时,学校在家校共育方面也探索了一些新的路径。推行“家长资格证”,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学校的课程建设也是我们一直重点关注与优化的领域。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综合化、校本课程个性化。我们学校也是率先在西部地区实行“走班制”教学。

但现在让我还比较忧心的就是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学校现在人数多,但场地却十分有限,在学生体育锻炼时都显得有点狭小。我甚至都有往地下发展锻炼空间的想法。

记者:近年来,电子科大附小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这得益于不断深化的改革。而对于改革之路,您曾说“望远处的目标,走脚下的路”。能否请您结合校长的角色定位和工作开展,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康永邦:我们附小人的“教育梦”是“办不一样的学校,做有灵魂的教育”,也就是建构一所“新学堂”。我在学校推行的所有改革创新都是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比如我也会考虑如果5G时代来临,应该如何将这个信息化新浪潮应用于教育中。

当我们研究成功学校的案例时,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其可推广性、可复制性有多强。之前有教育专家说,附小的教育模式与理念适用于各种层次的学校。我坚信把孩子的身体搞好,最终一定可以成为老百姓选择学校的无法动摇的硬指标。这将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转变。

现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深究其中可操作性、实效性就会发现有些理念是很难推动。附小的教育理念看上去有点“俗”,但我们就是要让只要会认字的老百姓都知道我们学校在说什么,并且无论师生还是家长通过这些理念或标语能找到其中实现的路径。

记者:AI时代、大数据时代、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社会上引发了育人焦虑,我们培养出怎样的孩子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康永邦:要守住人才培养的三条核心底线: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身体好是硬指标。情商高,是因为我们处在协作型社会,无论干什么,人与人之间必然发生关系。学习能力强,现在是新事物井喷的时代,学校里学的知识是肯定不够的,所以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习惯与毅力。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记者:您推行“新学堂”十三项改革措施多年,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那您觉得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需要继续深入推进?

康永邦:现在十三项改革都已经有了框架,也推行了一段时间,但都还有继续深入的空间。比如,在“成长课堂”方面,我希望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与大纲要求,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让学生动起来。甚至能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更适宜的环境中上课。这样做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我们老师现在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操作层面不好把控。

我常会问三个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我的理解是,有灵魂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让孩子心中有太阳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好的学校则有三个标准:让教师和谐成长,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幸福成长。在古代,学堂是可以教化一方人文,让周围的老百姓向善向好的。我们现在也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周围社区的风气,让家长们也能从中汲取养分,从而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这三者之间是互为促进,相生相长的。

好校长也有三个标准,善良、善思和善行,这三者呈金字塔结构。塔基是善良,做教育的人必须是善良的人。塔腰是善思,要时刻思考教育与时代的关系、追寻教育的本质、探索教育的规律。塔尖是善行,好校长一定是知行合一勇于实践的人。做教育就是做善事,想把教育做好的人都是想把善事做大的人。

猜你喜欢
情商办学理念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低情商的6个原因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二则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