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2019-08-06 19:20刘祥新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设置技能院校

刘祥新

2017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都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研究,以便为学校课程设置与排课选课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

一、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现状

课程处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转变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其它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中来,课程是宏观的教育思想与微观的教学活动之间联系的纽帶。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以便找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在我国,办学历史比较长且坚持职业特色的职业大学多在课程设置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条件,再加上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也相对比较多,因而在课程设置上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制度与保障体系,课程设置做得比较成功。在课程设置上他们多采取了职业能力分析表(DACUM),对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有较为详细的分析。

对于一些刚刚开始举办高职的院校,则在某种程度上沿袭了以往本校的办学传统,尚未形成有高职特色的、科学的课程设置。如有院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方面是采取传统的方式,完全由学校人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来制定,在制定课程时也参考了社会工作岗位对高职教育毕业生的要求,但并无进行详细调查。有些新创办的高职,各项准备工作不是很充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高职课程设置的理论了解不够。

很多民办职业院校采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结合企业需要设置课程。但是由于它有较高的实施环境和条件要求,如需要高水平的师资、现代化的设备以及紧密而富有成效的校企合作与产学结合,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与创新中己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课程内容仍然存在重知识介绍轻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兴趣不浓等现象。这又将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低、离职率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总结起来,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脱节。由于前几年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模糊不清,导致高职教育课程设计在学生知识掌握量和技能训练度上,没有形成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定位,对高职学生学习完成课程后应该获得的岗位核心能力缺乏功能引导。由于课程内容编制并没有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学生毕业缺乏核心就业能力。高职院校教师是编制课程内容的主体,依然存在重理论和学科化倾向等现象,忽视课程内容与就业核心岗位能力的联系,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二)课程设置缺乏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突出其类型特色,即职教性。高职院校与企业、学生学习与企业工作实践存在紧密的联系,这种本质属性要求高职教育课程应该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有其独特的课程结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合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键。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数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大多数是流于形式,或以带学生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主,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又缺乏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等原因,导致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不够深入,高职教育课程与企业生产联系不够紧密,课程缺乏类型特色。

(三)高职课程教材不适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课程使用的教材,都在不同程度上留有删减或压缩本科教材的痕迹,即使有些高职院校组织教师开发一些校本教材,但由于缺乏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开发,教材内容并没有与本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相匹配,甚至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专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学生毕业后用不上专业课程知识。教材内容仍然没能统筹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关系,很难开展高职教育倡导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三、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对策与建议

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首先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系统设计课程体系,既要体现“高等性”,服务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又要突出“职教性”,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形成体现层次特征和类型特色的高职课程新体系。

其次,不能忽略通识课程。高职教育要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整个课程体系要体现“高等性”,通识课程的开设要体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为专业服务相结合,公共选修课程要为提高学生人文、艺术修养和科技素质服务。通识课程的设置不是针对某个职业岗位,而是培养学生职业的通用能力以及个人发展的竞争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的目的,一方面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服务,另一方面为更好地学习专业服务。

第三,构建适应三层次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三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探中学”三个实践教学层次。第一层次的“学中做”,帮助学生完成技术知识的获得和单一技能的训练。高职院校“学中做”是指将专业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教学设计,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合起来组织教学,采用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来完成。通过第二层次的“做中学”,完成综合项目训练。综合项目指每一门专业课程结束前,要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该项目要把该门课程的技能点、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第三层次的“探中学”,独立完成毕业设计。高职院校在教学育人中的一项重要创新活动,就是教师以应用型课题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应用型课题一般来自企业的真实研发项目,能把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的技能技术和知识连接起来,实现知识和技术技能“连线成面”的效果,通过“探中学”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实效性。

第四,开发适用于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校本教材。高职教育实践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教学成果要固化成教材,校本教材是高职院校继续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适用于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校本教材要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技术技能为目标,既要注重一定的技术知识介绍和技能技术操作训练的内容,更要注重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融合,将二者内化成职业能力的内容,体现出高职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和校本特色,满足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学中做、做中学”的需求。

总之,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创新应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面向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全面培养,让每个学生有可选择的空间和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为学生的就业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设置技能院校
高级技能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