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副刊做出地域文化特色

2019-08-07 09:00刘放
记者摇篮 2019年6期
关键词:辽沈专版副刊

刘放

【摘 要】在大家都觉得副刊犹如“鸡肋”之时,《辽沈晚报》却反其道而行,从去年伊始,把过去的周末副刊全面升级。立足于本土,推出发现辽宁、沈阳生活、摆渡辽河、当代书评、特寻坊、身边档案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栏目和版面,传承辽宁文化,弘扬辽宁精神。

【关键词】辽沈晚报   副刊   地域文化特色   开放兼容

创刊27年,《辽沈晚报》一直致力于文化副刊的耕耘和打造——“迟桂花”专版曾多次获得辽宁新闻一等奖;“闲周刊”“读周刊”“男人帮”“健康周刊”等专刊一直是读者的精神大餐;“摆渡辽河”“发现辽宁”等重磅策划更是将辽宁黑土地文化做到极致……可以说《辽沈晚报》副刊与《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华西都市报》的“宽窄巷”等优秀副刊均具有一个共同点: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平民色彩,以及浓浓的中国风;深挖本土文化,依托地域文化,做好与众不同、特点鲜明的文化精品。

副刊首先做好地域文化

一张都市报主要是在当地发行,其受众绝大多数是本地人。作為省级都市报的《辽沈晚报》,新形势下开始战略收缩,主要受众群是沈阳市以及周边各市读者。不过作为东北第一都市报,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他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宣传深挖辽宁文化和东北文化的重任,而陆续报道的“黑土地”文化彰显着辽宁的地域特色。

辽宁的地域文化,包括红山文化、辽文化、清文化等源远流长。就像《辽沈晚报》创刊之初所说,办报宗旨就是立足辽宁、辐射东北。而通过27年的奋斗,从报道内容,到发行区域,到受众读者群等,已经形成了浓浓的“辽宁风”。

很多学者认为辽宁的文化包括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沙漠文化、海洋文化等,正是依托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辽沈晚报》副刊才能从中快速找到切入点,深耕各路文化而加以解读推广。比如在《闯关东》热播时,《辽沈晚报》副刊重点做了移民文化,从山东人与东北人的结合,总结出闯关东以来辽宁乃至东北形成的地方文化、生活观念、思维方式、民风民俗等均受到影响,一个“闯”字成了全东北的文化风向标。而通过闯关东文化报道的成功案例,可以说抓住地域文化是《辽沈晚报》做好副刊的基石。《辽沈晚报》副刊版面选稿始终围绕辽宁本土强调地方化,宗旨是:以母亲河辽河为纽带,立足辽宁、寻访大东北。因此,无论是从素材选取,还是采访、版面特色、语言风格表现,均具有鲜明的辽宁地方文化色彩。比如策划报道《行走在乡间的大厨》,通过走访辽南瓦房店、辽北铁岭、辽西锦州等地农村流水席,对烹饪美食的各路厨师们的贴身采访,让很多人更加深入地了解辽宁文化,使辽宁本地人感到身临其境,使外地人感到新鲜好奇。这样的策划非常具有拉近性,而让副刊更加好看,更有滋味。

另外一次成功的报道是在《延禧攻略》热播期间,围绕富察氏,《辽沈晚报》通过对沈阳故宫、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档案馆,以及辽宁资深清文化专家的走访推出策划报道《富察氏的前世今生》,其中对曾经的热剧《甄嬛传》中的人物也进行了深挖。电视剧热播,对于错综复杂的剧情和人物关系,读者们自然很想了解,这就是新闻学所说的接近性。当地历史的地域文化无疑是增强接近性的最好素材,清文化发源于辽宁,《辽沈晚报》副刊利用本土地域特点,将接近性做到了极致。

而除了本部门记者积极策划和撰写稿件外,《辽沈晚报》副刊的“迟桂花”专版还会刊发读者的作品,这里面既有文章,又有绘画作品。需要指出的是“迟桂花”专版所刊发的文章大部分都是辽宁人,因为在微信公众号上设有电子信箱,有很多漂泊在外地的辽宁人以及东北人也会寄来作品。且有一些老年读者不会用电子邮件,但他们会用信件的方式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迟桂花”专版通过这么多年的坚持,逐渐与读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好像家人一样,增强了人们对辽沈大地故土乡情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上面已经说了,做好副刊,首先做好地域文化,而做到最好就应该是充分利用本地题材。无论是人物、历史,还是大事件回顾,以及文化传承,彻底挖掘地域文化是重中之重。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热点焦点,与沉睡的历史形成最佳“拍档”,才能真正报道好副刊。

为此,全新升级的《辽沈晚报》副刊抓住地方资源特色,围绕辽宁地方文化重新梳理设置了相应的专版,尤其以主题策划为主,每周一见报的《辽沈晚报》“摆渡辽河”副刊已初具规模。

《辽沈晚报》副刊除了周二的主题策划、周四的档案记录外,周一见报的专刊全方位挖掘辽宁地域文化。每周一固定的专版为“我爱电影”“摆渡辽河”“当代书评”“好书推荐”“迟桂花”“特训坊”等。这些专版重点以辽宁为主,比如“我爱电影”,除了回顾每周的电影资讯外,重点通过新上映的电影,来介绍里面的辽宁人以及与辽宁有关的元素;“摆渡辽河”重点以辽河流域的考古为主,这块专版是多年打造的高端版面,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好书推荐”等读书类专版,除了热点图书,重点以辽宁作家为主,比如沈阳籍先锋作家班宇、双雪涛等都是书评的专栏作家,关注度很高。

《辽沈晚报》副刊很强调主题策划,每个月推出两次主题策划,原则是紧跟热点。比如《致远舰钩沉》《百年皇姑屯》等主题策划给副刊注入新的生机,激发了副刊活力。根据热点新闻,组织记者实地走访,通过一个个人物、一段段历史,还原事件的本身,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而为了让辽宁人更加了解辽宁悠久的历史,《辽沈晚报》与辽宁省博物馆强强联手、联袂出击,在众多辽博馆藏文物中精心挑选了100件能够完整勾勒辽宁历史序列的文物。通过对这些文物的解读,敬重历史,判断历史,也重新审视曾被史书一笔带过的辽宁历史。大型策划报道《发现辽宁》,从金牛山人一直记录到萨满教,共出版100块专版,撰文45万余字,很好地宣传了辽宁历史,让大家更加了解辽宁,热爱家乡。

地方特色鲜明,却又开放兼容。从沈阳市到辽宁省,从辽宁省到东北三省乃至全国,逐步扩大地域文化题材空间,发掘那些和本地相关联的异地文化风物。比如金庸先生去世,《辽沈晚报》策划了《金庸大侠与辽宁的渊源》系列报道。可以说,副刊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扎根地域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身,就能根深叶茂,就能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就会以独特的个性站稳脚跟。

(作者单位:辽沈晚报社)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华西都市报》副刊《宽窄巷》:深耕地域文化 讲好成都故事;

[2]《中国报业》杂志与您探讨传媒业的现状与未来;

[3]张书萍著《增强地方报纸副刊的地域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辽沈专版副刊
后资源经营专版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奥运专版”今日推出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
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求索——评委谈“ 我的合唱我的团”2014辽沈合唱大赛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下)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