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榜样的作用

2019-08-08 02:46崔敏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榜样心理学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作文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颇费心力,却收效甚微。而利用榜样来进行作文教学是有效解决当前难题的重要方法,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学生,教师,以及教材发挥榜样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榜样 心理学 作文教学

《说文解字》中指出:“教,上所施,小所效。”。叶阑在《教育概论》中提出:“榜样可以理解为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是使教育者成善,手段是模仿。”部分学者指出:“榜样教育是以崇高的思想,优异的成绩,模范的行为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综上所述,榜样教学就是以榜样这样的一个特殊载体来实现对受教育的影响,促使受教育者在身心以及技能方面有更大提升。与此同时,榜样具有示范性,激励性,以及生动性等特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使用榜样来提高教学效率是以一成功举措。同时,语文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是有科学方法可寻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普遍不高。因此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仅是作文教学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来说,写作的兴趣是需要刺激的,这时候“榜样”便承担了这一责任。在作文课堂上,教师常常会使用榜样来进行指导教学,然而效果不甚理想。笔者尝试从心理学中找到理论的支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作文教学中的榜样教学。

一.耳濡目染——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学生自身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潜在水平,而激发这种水平的条件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太难,“蹦一蹦”就可以达到。教师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兴趣的激发可以从学生习作的榜样作用和学生自身的榜样作用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每次习作或者考试结束之后,对于学生写作的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和宣传,可通过教师当堂朗读、开座谈会分享经验、黑板报抄写范文、广播朗诵等方式让班里其它同学——并组织学生一起学习佳作,使班上其他同学产生竞争意识和羡慕感。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自身的榜样作用。班杜拉通过实验证明,真人的榜样力量是最强大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集体之中,那么示范行为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因此,榜样的作用可以发挥到最大化。同时,对于作文的榜样教学不仅可以从学生佳作入手,还可以从榜样自身经历入手。班杜拉等人研究发现,学习者一般倾向于模仿与自己在性别、年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方面相似的榜样。让榜样介绍自己的写作经历,分享自己积累写作经验的方法:如何积累素材,如何审题,如何运用写作方法等等,这也能让其他学生收获知识。学生的写作经历是站在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的,而且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相同的,学生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大同小异,作为班级的榜样分享的心路历程就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了情感共鸣,学生的写作兴趣便会大大提高,学生自然愿意动笔写作。

二.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学生的眼中,语文教师是权威人物,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好榜样作用。教师应多参加下水作文写作,只有教师乐于下水,才能带动学生敢于下水,当师生共同遨游知识的海洋时,学生会在教师的有意识引导下争先弄潮,并不断在潮流中博得头彩。

下水作文的根本是为了学生的写作,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作。以训练学生细节写作为例,上课前,与学生一起观看《亲爱的》这一部电影表现父爱的细节视频,同学们的兴趣高涨,全神贯注的看视频,这时候学生自然会有感而发,我顺势进行了要求学生写作对父爱进行细节的作文。但是当学生写完后,我发现效果不如人意。有的学生写父亲不辞辛苦的找孩子,有的写父亲为了找孩子工作都丢了,但是这些都没有达到进行细节描寫的要求。这个结果如我所料。我告诉学生,当学生进行写时,我也在写作。这时候我读出我的作品:“画面静止在父亲找到儿子的那一刻,父亲无力的趴在楼梯上,一滴一滴的眼泪就顺着眼角流下来,他直直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脸部肌肉全部扭曲在一起,他久久没有说话,就这样看着自己的孩子.......”这时候同学的表情发生了变化,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红了眼眶。但是部分男同学还是无动于衷,这时候我继续念着我的作文:“突然,父亲奋力的冲上前,一把抱住自己的儿子,仿佛都要把小孩子揉进自己的身体,痛哭流涕的说道:‘孩子啊,我终于找到你了,是爸爸对不起你!父亲哽咽着连说了三四次对不起.......”这时候班上的孩子都红了眼眶,都在若有所思的低着头。当朗读结束后,我让学生自由的评价老师的写作,同学们的兴趣高涨,都在七嘴八舌的评论,在讨论后,我让同学重新进行写作,细节描写的水平大大提高了。

在下水作文的写作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在下水作文中,给学生展示写作的过程,同时教师下办事水作文的作品可以充当学生的样本,让学生学习其技巧。教师与学生教师参加下水作文对于学生的作文学习来说不仅是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获得学习的能力,教师进行下水作文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为学生们展示如何理解、解决、思考作文问题。班杜拉在观察学习理论中也提出具有威信的任务更能引起观察者的注意过程,同时,教师的威信也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参加下水作文的写作,可以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亲切感。师生共同写作和阅读的情境下,在师生和谐亲近的氛围下,学生的作文学习是轻松而愉快的。同时由于教师本身的权威以及知识技能的储备,更容易让学生信服。

三.潜移默化——发挥范文的榜样作用

范文,顾名思义就是经典的例文,现行的语文课本中的大量文章都是经过名师名家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例文,这些例文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材无非是例子”,学习这些例子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中积累素材并启发思维。当然,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鉴赏课本例文的同时,可以把眼光延伸到相关杂志刊物上的阅览上,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素材中感悟其深邃内涵。优秀的课内文章与课外读物都是作者展现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的精品,它们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榜样作用以启发学生。

在范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讨范文中表情达意的典范,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体会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示范。观察学习分为四个阶段。以学习《荷塘月色》为例来体现观察学习。第一个阶段是注意。《荷塘月色》的多处使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语言的造诣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注意到课文的语言特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欣赏美文,感受美文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過不断的引导学生注意到文章的好词佳句,并积累这些好词佳句。第二个阶段是保持,即观察者将表象进行加工,形成符号。教师与学生在探讨范文的过程中,详细的解剖好词佳句,例如《荷塘月色》使用的修辞手法,段落结构等方面内容。第三个阶段是再现过程,即观察者用符号进行编码。将学习《荷塘月色》的的修辞手等,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将学会的写作技巧、方法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模式表现在作品中。在作文教学的过程首先要明确这堂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哪些习作技能,明确目标后,教师应提示学生根据以往的积累灵活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第四个阶段是动机过程。班杜拉认为在足够的刺激下才会产生这一示范性行为,即学生在学习范文的过程中体会到文章语言的优美以及表情达意的恰当,从而激发了学生进行创作的兴趣和激发提升自身写作与鉴赏的意识。从观察学习法出发,让教材中的范文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情感美,景色美以及语言美。学生在学习文质兼美的范文中,学习范文的写作特点和优点,从而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并加以运用,使范文的榜样作用在教学的过程在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结语:总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作文的榜样教学,足以给与我们许多受益匪浅的启示。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想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好榜样教学这样策略,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榜样教学法。其后应当考虑如何利用榜样来进行教学,作文的榜样教学不是纯粹找一篇佳作给学 生做示范,而是要用多元的视角去寻找榜样,学生,教师,教材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中的榜样。在选择榜样时要综合考虑一些因素,也就是选择榜样的条件和找到榜样后如何对学生进行启迪。最后,作文的榜样教学不是宽泛的理论教学,而是实践教学。在理论支撑的背后,广大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进步,以此来促进作文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小明,榜样示范法的心理学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7(3)

2.皮连生,刘杰,皮连生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介绍:崔敏,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榜样心理学作文教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跟踪导练(二)5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