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知识点及应试技巧

2019-08-09 09:36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高山

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

考点及应试分析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

1.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同时又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逻辑顺序

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因为它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是什么等。

答题思路: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散文中对顺序的考查,一般包括:选取材料的顺序;段落的顺序;句子的顺序;词语的顺序等。

考题形式: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原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A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题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段落或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形式B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二是要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项的,即使没有选项,也不需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到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的搭配习惯。

三、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这个考点是每年的必考点。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考题形式:原文给出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答题思路:首先,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该词语是什么;其次,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一定不要忽略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首先,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義;其次,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回答该词语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有何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的作用或对人物性格描摹等方面的作用。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考题形式: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答题思路: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中心词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四、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的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的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的,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或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这个考点结合起来考。

五、表现手法

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

六、发展性考题

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在答题时,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把握例句的关键词语,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要开阔。

2.谈感受。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对描写对象;对人物情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能准确把握原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有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思路的,往往在原文中。

猜你喜欢
高山
魏牌高山DHT-PHEV&蓝山DHT-PHEV
18位农民建起南方高山滑雪场
高山上的贝壳
太阳、高山
高山上的弯角侠
高山从何而来?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高山近可仰,足以揖清芬
高山台防雷实践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