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2019-08-11 23:48尼玛登达
考试周刊 2019年55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小学高年级以人为本

摘 要:学习是一个人终身进步的阶梯,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不断地汲取智慧,消除认知的误区,人的智慧与愚钝在求知的过程中此消彼长,小学时期更是学生打下学习基础的关键环节,在不同的学龄段,学生的求知方向有所倾斜,高年级既要衔接学生前期的数学基础,又要为步入初中做好铺垫,此时应密切地结合以人为本的素质要求,从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喜好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彻底地改变了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教师要在数学的探索中引导学生、辅助学生消化知识,但不能干预学生的主观思路,小学高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维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数学认知层次,有效地搭建数学知识模型,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激发学生的潜能。

一、 以趣促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地思考互动的过程,其间若只是教师一人富有激情地参与数学的辩证,而学生始终不发一言,难免形成数学的思维定势,兴趣能够极大地促进学习的交流、质疑、分析、联想,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之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习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应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意识、好奇心等情绪,学生对数学始终抱有热情,充满求知的动力才能够促进数学的更上一层楼。例如:教学高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原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他们只需在图形的认识之上构建空间的几何立体状态,塑造一个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模型,继而通过图形的长宽高顺藤摸瓜延伸空间想象力,形成独立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几何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对体积的理解始终存在误区,甚至摸不着头脑,教师了解到学生有玩橡皮泥的经历,且活动中的兴趣较高,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些橡皮泥,将他们捏成之前学过的图形样式,进而在教师的指引下,将长方形变为长方体,发现图形的变化有哪些不同,在自制的图形样式上区分点线面,并了解面、棱、顶点等的位置与含义,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自己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他们在动手模拟后针对有关的问题就有了探究的方向,教师课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火柴棍搭建有趣的立体图形,为之后图形与几何更深层次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 合作互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學生的接触的数学知识面较窄,容易在数学的思考过程中钻“牛角尖”,长时间摸索不到知识的方向而感到茫然无措,对数学探索失去信心,尤其是课后在布置数学的任务时,学生有的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有的始终不懂怎么去解读数学,就导致学生抄袭,不懂装懂,对此教师应构建合作模式,让学生之间彼此帮助,他们提出不同的数学解题思路展开思维的碰撞,有助于高年级学生形成创新感悟。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从周围的相应问题着手:“同学们,今天出门是什么天气呀?”引出冷、热、雾霾、晴朗等关键词,而后教师继续导入数学的情境:“最近的天气状况真是越来越糟糕了,空气质量都不太好/天气好,空气清新……”接着教师拿出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投放到大屏幕上,以较为随意的聊天形式让学生看一看最近天气有什么变化,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教师鼓励学生们针对天气情况做出总结,学生总是会发现漏掉某一部分,在观察大屏幕上的七天天气情况时,还需要不断地将图片轮番播放出来,了解每一天的情况,这时候就有学生提出:“老师,能不能把七天的天气情况图片都放到大屏幕上,这样对比就更容易发现问题,来回翻的时候总是忘记刚才图片上的信息。”学生的潜能已经被一一激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质疑:“谁还有更好的办法?”这时候学生提出:“利用统计图的形式统计天气情况。”教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身边的学生响应:“他刚刚看书了。”课堂上又是一片欢声笑语,此时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出一个条形统计图并向学生解读图示的各个部分含义,进而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合作制作折线统计图,10分钟以后提问:“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与条形统计图相比较,它们之间的特点都有哪些?你发现了统计图的哪些作用?除了天气你还有没有想要统计的问题?”学生们在合作中积极的动手并展开构思,教师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及时地给予点拨,学生们的统计认识更为深刻。

三、 生活探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中处处充满生活智慧,同样在生活中也处处充满数学的元素,教师可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将生活中的案例迁移到数学课堂上,循环往复、通俗易懂地展开数学的互动。例如:教学“分数的加减法”时,要了解同分母分数与异分母分数之间的加减不同,教师利用生活中切蛋糕作为案例,1/2+1/2就类似是一块蛋糕切成两份,先吃掉一份,又吃掉一份,两者加起来很快就算出了结果,1/2+1/4类似于,这块蛋糕先切成两份,又切成4份,吃掉1/2的一份,又吃掉1/4的一份,引导学生探究多重算法。再比如:教学“圆”时,结合学校跑道进行分析,学生可从高处往下看跑道视为一个圆,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可不可以是其他的图形,以此引出圆形的特征。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知识逐渐变得复杂起来,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让数学问题更为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文爱莲.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2):67.

[2]黄春恒.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5(6):65.

[3]李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2(2).

[4]李冬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讨[J].学周刊,2011(5).

作者简介:

尼玛登达,一级教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西藏昌都市卡若区俄洛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小学高年级以人为本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