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08-13 10:15刘二问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题量分层测试

刘二问

(江苏省丰县欢口中学 221711)

一、尊重学生差异,分层分组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得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常规做法是进入高一时,经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A层学生为班级学生中的尖子生,他们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的入学考试中,成绩较为优秀,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态度认真,该部分学生在班级中能起到较好的带头作用.B层学生为中间层,是班级的大头,相对而言,他们的成绩居中,有一定的学习习惯;C层学生为班级中的后进生,该类学生基础较差,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应提高关注度.

在对学生分层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能让学生认为分层是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相反,分层是为了促进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其次,应采用动态层次而及时调整层次内学生,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发生了变化,则需要调整层次内学生结构.如B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上升,态度更加认真,可将其调至A层.同样,若A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成绩下滑严重,态度也极为不认真,可将其调至B层,甚至C层.

二、考虑学生实际,目标分层

既然将学生分为了不同的层次,那么,无论是课时目标,还是阶段目标就应有所不同.如,满分为100分的测试卷,若学生一开始只能考60分,那么,目标就不能过高,只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而高于之前的成绩.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目标并不重要.其实不然,目标可为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以具有层次性的课时目标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例,对C层学生,要求其能画出y=sinx、y=cosx、y=tanx的图象并了解它们的性质;B层学生则要更上一层,能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2π],正切函数在(-π/2,π/2)上的性质;对于A层学生,则要求其能根据具体实例而了解三角函数的意义.如此,目标不同,要求也就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也就不会像统一要求那样大,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会更强,课堂的参与度随之提高.

三、引导学生参与,过程分层

在目标而引导下,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层次而分层.一般而言,过程要以B层学生为主,在探究过程中,可由A层带领B层和C层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同时,就问题设计而言,对A层学生,难度可稍大些,对B层学生则要紧扣知识目标提出问题,对C层学生,以引导性提问为主.

在数学课中,因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当教师提出问题或任务时,一般简单的可先让B、C层学生思考,而难度稍大的,则可由A层学生带领B、C层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关注B层和C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A层学生因其基础较好,遇到问题一般也会主动向教师请教,故可多引导其主动思考,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四、促进学生发展,练习分层

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不是要用练习把学生培养为考试的机器.但在应试模式下,“题海战”的模式依然屡见不鲜.不可否认,多让学生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但正是反复的机械练习,且忽视学生间的差异,会大大抹杀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倡分层练习和测试,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练习题和测试,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就练习而言,对C层学生,以基础知识练习为主,且无论是难易度,还是题量,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难度不能过大,题量不能过多.对B层和A层学生,则可稍微增加难度和题量.尤其是A层学生,除完成基础练习外,还可设计提高题.当然,在练习中,要考虑以必做题和选做题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性.其次,就测试而言,目前,很多数学测试,如月考、期中考并没有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其实,在平时的测试中,也可采用A卷、B卷、C卷方式进行.如此,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让学生在测试中弄清自己的不足,更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努力.否则,太过统一,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

实施分层教学,并不是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而是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有从应试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更新观念,革新模式,不断探索,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变得更为有效.

猜你喜欢
题量分层测试
体育单招考试数学试卷命题特点分析与展望
幽默大测试
有趣的分层现象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雨林的分层
思想政治课练习的布置及讲评
汉语测试
有趣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