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校本课程中彰显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9-08-13 09:13张柳丹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浮床校本生态

张柳丹

(江苏苏州张家港沙洲中学 215600)

“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与目标以及自身的办学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基础上,基于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现代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许多国家把科学课列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而在科学课程中,生物学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领域.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探究性很强的实践性课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资源丰富、研究领域广泛、学科更新迅速的特点为校本课程提供了更多的开发资源.

一、物理模型的构建,培养合作搜集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模型这一概念在人教版必修一生物教材中是这样被定义的:“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标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分为定性和定量,其形式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教学方法的强大作用已日渐凸显,并且贯穿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实践表明,语言早已不是生物课堂阐述生命规律的唯一形式,有些抽象复杂的生物学概念,仅靠语言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

“物理模型通过实物或画图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是最典型实用的,通过构建物理模型,能将一些肉眼不可见或很难想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进而去理解.比如微观的动植物细胞只能借助显微镜观察,通过模型制作,实现细胞的“放大”,让学生认识并看到细胞内的各组成部分,学生为自己的想象找到了载体,降低了思维的难度,表现得兴趣十足.

构建物理模型取材广泛,形象生动,如废旧物品的借鉴利用,用橡皮泥塑造粘贴出各种细胞器,用牙签和小金桔构建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卡纸裁剪出精美的细胞分裂图.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成功的尝试构建了动植物细胞结构、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图,基因的表达过程,DNA分子平面结构,神经元结构等等.从材料的准备和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拼一拼、动一动、移一移,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提高了动手能力,又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或其中的规律,最终化解课程中的难点.

置身于探索生物现象、发现生物规律的活动中,通过对模型自主构建、修改完善,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即使在以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时,也能自己尝试寻求解决方案,历练思维的敏捷性.此外,对构建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让学生彼此交流、探究,相互启发,共同改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以此提高自身探究和学习能力.模型建构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对生物的认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二、食品制作的体验,激发内在的感恩与责任

食品小制作是以介绍食品加工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实践课程,是对蛋糕、蛋挞、饼干、面包、酸奶等常见美食制作的初步尝试.结合部分选修教材,开发了以下校本课程内容:“果酒的风情”、“异乡客,泡菜情”、“美景美味养菌包”、“指上生花——花样面包”、“酸奶其实很简单”、“小小饼干,多姿多彩”、“爱的加工——蛋糕制作”、“自制爱心蛋挞,畅想幸福体验” 、“舌尖上的童年——麦芽糖”.

比如“自制爱心蛋挞,畅想幸福体验”一课中,通过蛋挞液的现场配制和蛋挞皮的部分现场制作体验,学生分组竞争,调配蛋挞液、用擀面杖擀面彰显出分工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现场制作把学生对美食制作的兴趣点燃;通过纯蛋清打发的自制蛋糕与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蛋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通过尝试制作果酒、酸奶、泡菜等食品,体验食用菌菇包栽培,揭开多种发酵产品的神秘面纱……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爱好烘焙的学生受益匪浅,品尝自己制作出的美食别有一番滋味.在书写的小收获里面,都表达出假期里愿意尝试烘焙小创意的想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这些食品工艺制作的基本程序和原料有所了解,有一个愿意动手尝试制作美食的能力和起点.并切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对父母的劳动成果倍感珍惜,激发内在的感恩与责任.同时,突出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其实用价值,符合现代家庭的食品小制作的体验需求,为学生专业发展、动手实践、创造美感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生态浮床的搭建,实现学科与生活的有机整合

人工浮床又称生态浮床(生态浮岛),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和其他水体修复技术相比,生态浮床技术显现出独特之处,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因不占陆地直接利用水体面积而节省了土地资源,实现景观设计与水体修复一举两得;其次,可选作的浮床植物的种类较多,如荷花、美人蕉、水芹、茭白等,与人工湿地相比,生态浮床种植更易栽培,净化效果更好;浮床的载体材料不易腐蚀,经久耐用.浮体形状大小多样,制作简单便于搬运,并且水位不受限制也不会造成河道淤积,利于浮床发挥其生态效应.

生态浮床不仅经济实用,可用于水体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而且治污效果显著,展现出它强大的生态功能:消波护岸,净化水质,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为鱼类提供生息和产卵场所,鸟类提供栖息空间,积极创设自然生态平衡.我们校园水域就布置有生态浮床,对此,我结合现实案例做了原理分析:浮床附着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水中盐离子等成为植物的养分,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及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通过收割转移浮岛植物减少水中盐离子,浮岛遮光一定程度上也能抑制藻类的繁殖.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结合老师提问、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一般教科书叙述简单、推论抽象的弱点,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同时为下一步分组设计的实践操作提供模版.通过相关视频或图文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四、琥珀口技的解读,进行人文情怀的传承

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还应丰富人文精神的滋养,拥有求善求真的仁爱情怀,闪耀温暖美好的人性光芒.

“琥珀——领略生命的永恒”一课,通过介绍琥珀的历史文化与形成过程、琥珀的种类、琥珀的鉴别方法以及准备材料对人工琥珀的制作体验,依次揭开琥珀成因的神秘面纱:珍贵的树脂是树木为了抵御环境伤害的自我防护,沉淀为生命的活化石,成就了森林细碎生命的永恒.

“聆听天籁之音”对我国“口技”这一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从起源、发展与传承的角度对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进行了解.通过聆听大自然的绘声绘色:落花流水的细语、鸣禽野兽的呼叫、风雨雷的合奏......与视频中口技演员的惟妙惟肖的表演进行比较,欣赏口技,如同打开了大自然美妙的音乐盒,身临其境之感油然而生.

在对历史长河生命永恒的感悟中,在艺术馨香教育无界的享受中,在人文情怀流淌的时空里,师生得以自由、自觉、自主的提升与发展.一个理想的教育,实质是师生相互理解与彼此尊重的对话,没有人文情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话和交流,让人文精神滋养孩子的心灵,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热望,也是民族精神传承.

五、餐饮雕刻的拙作,感受术业专攻的敬畏

工作十五载,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笔者都满怀深情,迎来一批批学生,也饱含祝福,送走一届届学子.看似简单的三载轮回,都承载了笔者对教育全新的思考与理解.爱生如子,在迎来送往间,笔者都倾己所有,用心良苦 .生物校本课程,让笔者的精神理念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从自身学科出发,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汲取生物素材与课题灵感,积极开发和整合出适合本校师生实践探索、提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校本课程.

餐饮雕刻的初级体验源于对餐桌上美食造型的惊叹.一棵普通的菜、一个萝卜、番茄、甚至水果店丢弃的一堆果皮,都能在独具匠心的大厨手中诞生出栩栩如生的花卉与动物造型.我们一齐动手创新合作,力求新颖.有的学生削皮熟练,有的学生却连水果也没切过,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和表现也是天差地别的,如同教学课堂,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起点,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接受能力,需要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图为学生创意)

为了让学生对术业怀有敬畏之心,授课时笔者还例举了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厨师,曾经用一身技艺出入厅堂,除了满足食客味蕾别无所求;而如今,他们不再是简单普通的做一道菜,“切切菜,翻翻锅”.而是勇敢地站上三尺讲堂,示范和引领学生完成作品,也经常出入于各种烹饪大赛,现场大显身手,相互切磋来提高自身厨艺.身为人师,除了传道于学生烹饪技法,他们还专注于菜品研发,口感改良,符合地方消费观念和时代气息.所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无贵贱之分,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敬畏!“业精于勤荒于嬉”,学生也要拿出实际行动,找到个人成长的起点和生涯规划,认真地、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业,担当起社会的接班人!

以“树业”为核心理念,“品直学芳”为校训——为人踏实即品直,读书安静学自芳,既是沙中老校人文精神的秉承,也是对高中教育的理解与认同.择一事,终一生,浮躁的时代,教育当是一种情怀,不论功名,都秉持一颗匠心.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升华了生物课堂的情感价值,丰盈了学生的心灵缺失,实现了校园特色的百花齐放,开辟了德育的新阵地,拓展了树人的平台,并有效提升了当代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致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致知力行,注重实践,心怀感恩,勇于担当的人;一个充满情怀、心存敬畏,品直学芳,灵魂高尚的人.过去的几年,一直坚持在做有益的探索并初显成效,今后,仍将初心不改,执著前行!

猜你喜欢
浮床校本生态
浅谈生物浮床技术
“生态养生”娱晚年
浮床植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住进呆萌生态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生态之旅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生态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进展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