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班级“家”文化,破解学生成长密码

2019-08-13 09:08陈小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家文化学生成长班级建设

陈小君

摘 要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学生成长之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本文基于学生成长问题的因素探究,以造字文化为工具,构建“家”的班级氛围,积极探索和建立一种健康、生态、温暖的师生关系,实现新时代基础教育背景下共生、共进、共荣的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 班级建设 家文化 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河南二中早些年做个“谁是我们的好老师”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与班主任关系融洽者仅占41%”。在学校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老师们说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厌学现象严重”“自控能力差”“逆反心理”等等表现,师生关系显得较为僵化。面对新时期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很多班主任在学生成长问题上呈现的第一反应就是茫然四顾,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反思班主任在学生管理教育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在独生子女到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背景下,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学生成长之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本文基于学生成长问题的因素探究,以造字文化为理念,构建班级体 “家”的温暖,积极探索和建立一种健康、生态、温暖的师生关系,实现新时代基础教育背景下共生、共进、共荣的学习共同体。

1理清概念:班级 “家”文化核心是什么

家是什么?中国人喜欢说文解字:从宀从豕,豭省(省瑕右)声,本义作「居」解(见《说文解字》许慎著)。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对物质没有太高的要求和奢望,也就是说,这有屋瓦盖头,地上还有猪养着,便是生活富足之家。再将英文中的“家”作中国化解释,“家”的意义就更完整了。Family:f—-father:爸爸;a—and:和;m—mother:妈妈;i—I:我;l—love:爱;y—you:你(你们);合起来便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有爱,才有家,才是和美之家,才是有福之家。

班主任在打造班级“家”的文化,必须明确一个宗旨:其核心就是爱。爱,是一个很微妙的感受。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源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问题都可以在“爱”的基础上得以解决。在此基础上,本人结合现实生活和班级实际,构建设计班級“家”文化,推动班级发展,引领学生从被动向主动转化,从根源上改变学生的习惯行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让每一间教室,都可以承载师生的梦想。

2关键路径:班级建设 “家”文化的落脚点

班级的整体规划要遵循班级发展的规律。成熟的班级需要成熟的班主任,成熟的班主任必须要有具体的教育实践,更要知道实践背后的理念和智慧。要创造一个充满“家”的味道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要从方向感、成就感、亲密感和规则感这四方面去思考和设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师生是同心、同向、同行的“家”人,是一家人。这样,我们的“家”才可以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

2.1形成班规,达成班级管理的共识

国有法,家有规。在常规的教室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班规是由老师制定的,或者是通过民主的方式制定的,或者是“学校要求我这要做的”。但是,归根结底是来自外在的要求。学生品德过程是道德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相比外在注入性的要求而言,如果班主任能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内心思考,理解制度的价值,见识制度的力量,就更容易形成共识,达成教育的目标。

培育规则意识,不仅是班级或者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学校、社会对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道德律令。良好的班规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为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保驾护航,为班级管理工作健康运转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2.2确立愿景,明确班级发展的目标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念,指出每个人渴望规则感、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四感”以不同的排列,不同的组合方式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所以“家”一样的班集体,只有充分让他们相互作用,积极影响,才能让每个同学感受家的温暖,体会到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奋斗的喜悦。一个温暖而强大的班集体,每个人随时感受到来自“家”人的能量,就会有了为“家”奋斗的信心和愿望。

一个人在爱意丰足的环境下,才有可能自觉地把爱传递,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树立起更大、更美、更远的梦想。班级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班主任就是这个家的家长。“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在组班之初,班主任更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开展有意思有意义的班级活动确定家的奋斗目标,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

2.3三管齐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什么是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包括躯体、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卢梭认为“要想精神能够支配身体,是要这个身体有足够精力。”那么,班主任如何找到突破口,让学生在班级这个“家”有足够的精力学习和成长?值得每位教育人去深刻思考。我认为,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健康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班主任可以借学校活动、班会活动、家会活动有效结合,让学生在三种有效活动当中激情参与,体格得以锻炼,心灵得到滋养,让学生身心灵健康在三重活动中落地生根。

(1)课间活动,强身健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那么,十有五之前做什么?就是锻炼身体。学生时期是人体运动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很多学校重智、重艺、轻体,至体育课被挪作文化课。再加上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繁多的补习班让孩子们苦不堪言,哪里还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学生在生命成长中身体运动不足,势必对日后发育会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如何让让学生动起来,打破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课间是宝贵的活动时间,不能老是坐在教室里(下转第51页)(上接第30页)“刷题”。因此,班主任要结合学校的现有场地与资源,根据学生的需求,课间走出教室,开展动手动身的体育活动,全体参与,释放能量,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的舞台,在活动参与中体验野蛮体魄的快乐,让每个学生拥有越来越强壮的体质。

(2)心理干预,养心培智。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是起重要的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敢于挑战、勇于探索、敢于给自己确定目标并尽力去达到。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的表现常常是心神不定、过分焦虑,很难集中精神学习和工作,这样在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了创造才能的发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心情愉快时,整个身心都会处于最佳状态,各种学习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这就需要班主任掌握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不断探索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发现学生在成长中的疑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发班本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陪伴、指引学生,让不同维度的学生从中共同经历,彼此滋养。

3聚心汇力:班级“家”文化的高度融合

人并不是工厂出产的物品,哪里不合格容易改进,一个人不合格,改进的难度很大。人生只有单程票,没有岁月可回头。因些,每一段,每一站要对学生的生命负责,利益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改革开放政策40年,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却表现得相对匮乏,孩子们的成长亦让人忧心:“玻璃娃娃”动不动就跳楼,“中国式巨婴”……

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物质的、精神的。一個班要凝聚成一个整体,一个有温度的家,必须“两个世界”都是上善的。教师必须努力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是因为家人有了交流的共同语言,有了共同的精神密码,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才会为共同的愿景而努力,“两个世界”才得以高度整合。

作为班级的引领人,班主任必须要有教育的敏感和智慧,跟学生一起精神成长,“德”管班级方向。首先是以“家文化”为抓手,丰富其内涵,创新管理模式,开设大量的活动。其次是以“人活动”为载体,结合日常生活大力开展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对“家文化”由感知到认同、由认同到信仰的转变,用多重而深刻的人生智慧来应对如流不确定的未来社会。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我以为,“班”是打通“家”与“国”的通道。所以,班集体的“家”文化,是给中国人打基础的,有家的根和爱的魂。班主任把住这个导向,守护教育的根与魂,沉下心,凝住神,行已之责,助力学生成长,让学生在“家”温暖的关爱下,努力长成“生命旺盛、情感丰满、基础厚实、后劲充足”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贾高见.小班级,大教育[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

[2] 班华.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J].人民教育,2018(04).

[3] 让-雅克·卢梭.爱弥儿[M].孟繁之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17.

猜你喜欢
家文化学生成长班级建设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