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声乐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分析

2019-08-13 09:08陆召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应用实践声乐教学高考

陆召明

摘 要 根据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音乐考试大纲的要求,声乐是指定必考项目之一,考生在高考冲刺阶段前进行高强度、课程密集的声乐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高考考生平均年龄在16~18岁之间,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而部分考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往往还未有渡过变声期,这就客观要求声乐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用更为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运用比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使学生较快掌握发声原理,准确地掌握演唱技能,对降低练习强度、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调整考生的身心状态。

关键词 高考 声乐教学 比较教学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法是应用科学中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即通过直观观察来分析比较对象的异同点,易于树立人们对事物的优劣观念。我国普通高中针对艺术类考生的“高考音乐班”往往是在中期才由普通高考班體系中分离出来,往往面临着课时少、学生声乐基础差的难题。笔者通过高考声乐教学实践,验证了比较法在应对基础差、课时少的客观条件下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1声乐教学应用比较法的必要性

教育科学也是一种应用科学,采用比较法对声乐教学同样适用。通常在教学实践中,在同等条件环境下将两个或多个教学目标按照某种可达到的参照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以确立彼此的正误差距、层次高低、价值优劣,对不能把握教学目标的学生起到树立标准的规范作用,对教学目标理解有误的学生纠偏作用。例如,教师在演唱教学中,将自己的演唱声音设定为A,将学生的演唱声音设定为C,而演唱原声作为参照物进行比较,将学生们对演唱的抽象理论化为能直接感受的具象,从而快速地通过校正、调准自身的方式去把握演唱方法,对日后外出接受高校教师辅导奠定基础,参加声乐考试都有积极作用。

2基于当前高考环境下声乐教学面临的问题

2.1生源们声乐基础不平衡

普通高中声乐班的学生们构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小接受声乐训练,有一定基础,准备以声乐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另一类则是出于对文化课成绩不抱有信心,转而以艺术作为升学手段。其中后者往往是占多数比的一类群体,本身缺乏声乐基础,在音乐班这一阶段才接触系统性的声乐训练,对唱法的好坏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就造成了高考音乐班生源们存在着基础不平衡的现象。

2.2传统声乐教学方法的不合理性

传统的“一对一”模式在当前学生基数大的环境下,课时安排不能够充分地顾忌到每个个体,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也难以应付;集体课的形式虽然能够在提升学生们总体上的声乐水平,但这种模式往往对于先天基础较好、接触声乐较早的学生们提升较大,而对基础一般、接触声乐较晚的学生们的提升十分有限,易造成学生成材不均。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是学生们的声乐水平趋于平衡,是高考声乐教学一大突出教学问题。

2.3专业课课时紧张

目前在我国专业性的艺术高中占比非常小,而普通高中的高考音乐班在教务管理和课程安排方面,存在于偏重于文化课,次重专业课的课时规划现象。音乐班的文化课内容虽然经过删减,但对于高中学生仍然较为繁重,学生的专业课时被进一步缩减,而音乐特长生的临考前几个月专门、集中的训练往往还要抽调出部分时间接受高校教师的辅导,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之内,一对一独立教学课时难以保障,而集体教学则效率不高,因而给高中音乐教师的教辅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学生们的收益程度也不高。

3声乐比较教学法应用的科学性分析

3.1利于考生强化发声基础技巧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体的发声器官是整体的组成部分,而声乐演唱则需要身体的多个器官才配合协调,才能准确而良好的达到发声效果。很多考生往往先天条件优越,但对基础的忽视导致临场发挥失调,一大原因就是不掌握站姿的自我调节、腔内肌肉运动的科学方法,从而在陌生环境下调节不当、发音失准。首先正确的站势是声乐演唱的一大重要课题,基本要求是身体站直,脚肩同宽,两臂自然放松下垂,后背挺直,头顶与天花板一线平行,最忌双脚大分大拢,弓腰驼背,四肢僵硬。由于静止状态下人体的肌肉运动很难在外观上有所体现,因此在教学示范中应对正确与错误知识及其导致的发声效果加以比较演示,只有充分掌握了发声的肌肉运动技巧,考生才能在应对不利客观环境的时候通过对自己身姿的精校,充分调整适度后再发挥演唱技巧。

3.2起到引导规范、自觉学习的作用

例如,以意大利语作品为例,《图兰朵》中抒情唱段,鼻咽腔和头腔的共鸣是掌握这一声乐演唱技巧中十分重要的关键途径,集中、靠前的共鸣位置能够使唱腔变得丰满、充沛,有透亮感。理论讲解时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理解这种抽象的共鸣感觉,这时通过对帕瓦罗蒂演唱的视频,以及教师自身示范的教学法,通过身姿、呼吸等演绎方法,引导学生歌唱时贴近正确的演唱标准,在鼻咽共鸣、膛上发音这一系统技巧方面便会自觉有意识地加以强化,对于其它意大利文作品抒情唱段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3.3保护学生的发声器官

高中阶段女生刚刚脱离变声期,而有的男生往往处于变声期中后期,而根据不同学生的发育情况又不能完全按照经验一概而论。例如个别男生由于激素水平导致变声期已经结束,而有的女生发育较为缓慢变声期还未结束,过量的发声训练容易对发声器官产生器质性、永久性的影响。

比较教学法则可有效地根据学生嗓音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对发声练习进行适当调整,控制发声量和音域的变化,并结合其嗓音特性制定相对较容易达到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使其不至于过度发声影响发声器官,适应自身嗓音的现状而掌握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以顺利度过变声期。

4声乐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4.1调节考生应试状态

俗语说“饱吹饿唱”,例如声乐演唱前的饮食、热身,都对对缓解胸腔肌肉的僵化程度有直接效应,而且对于控制声带部分的颈肩肌肉有着重要的影响,间接从而达到心态上的放松效果,有利于考生发声的校准。

例如在声乐的比较教学实践当中,A组学生按指导进行禁油腻、生冷的科学饮食,在试唱前进行扩胸体操、跳跃摸高等准备活动,而B组学生则不进行上述准备活动,在试唱结束后让两组学生各自描述过程中身体反应的状况并进行对比研究,以实证调节状态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这样的比较教学法简单、高效,具有强引导性。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差异较大,而艺术科高考在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使得考生要面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对身体机能的影响程度,如干冷易导致面部肌肉僵硬,肺部温差大,而湿冷则易导致肌肉高度紧张,这些都易成为影响声乐高考中考生发挥的客观不利因素。通过比较教学法可以使考生准备更为充分,做好应对各种不利情况的对应举措。

4.2把握演唱技巧的艺术内核

和发声技巧不同的是,演唱技巧从根源上是一门表演艺术,任何歌曲都不是在同样的环境、心境下创作而成的,必然是饱含着某种的特殊情感而产生旋律及歌词,充分还原歌曲中的情感元素才是演唱技巧的核心层面。在声乐教学实践当中,可以采用差异个体比较法,将两种风格不同、旋律近似的歌曲加以纵向比较,并以理论教学的方式阐述二者不同的成型环境、思想内容,引导学生们在思想层面上进行实践,更有助于学生们自主调节科学的呼吸方式、口型选择控制和情绪调节,充分演绎出作品的内涵。

4.3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综合运用

例如,同一首歌曲硬起声和软起声的横向对比。硬起声要求发声前呼吸暂时处于停顿状态,气不进不出,腔体紧绷,刹那形成有冲力的起音,但不能太过用力;而软起声则要下调腔体肌肉的紧张程度,缓吸气慢发声,暗使劲小出声。通过软起声和硬起声的横向对比,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腔体肌肉控制的技巧。

再说纵向比较,例如美声唱法是咽腔竖开,喉头下沉、软口盖上提,咽腔打开自然、稳定;而民族唱法要横开咽腔,软口盖横向打开,通过两种不同唱法的对比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口型的控制与运用,节省课时。

4.4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

声乐讲究用口与心发音,然而接受声乐则要通过耳朵来完成,听觉不够敏锐是没有办法甄别比较效果的。因此对学生每次的演唱练习进行多次录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教学,并通过原声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自己进步在哪里,因何而进步。这种比较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广泛接触音乐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音乐观意义也十分重大。

5总结

首先,在高考声乐教学中应用比较教学法,能使迅速奠定学生的声乐基础,增强考生的应试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次,能够使音乐教育工作者们“因材施教”,在应试考生变声期的不同阶段,充分挖掘其音乐潜能,掌握适合自身情况的科学发声方法;最后,应用比较教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们从被动接受,到积极接触,从而爱上声乐,根本上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晓乐.论普通高中艺术教育中音乐高考班的声乐教学[J].文教资料,2010(09).

[2] 杨丹旎.声乐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3] 张晓钟,王红主.音乐高考生极需要正确掌握声乐基本技能——2007广东音乐统考声乐术科考试评述与反思》[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

[4] 江耀瑩.高中艺术教育中音乐高考班的声乐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1.

猜你喜欢
应用实践声乐教学高考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