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2019-08-13 09:08张金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良好阅读习惯培养

张金榜

摘 要 良好的阅读习惯足以影响孩子一生,也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之一。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期,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及理念;二是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三是要尊重鼓励与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家长及老师们的耐心与恒心。

关键词 小学生 良好 阅读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梁实秋说,行万里路,究不若读万卷书之重要;普希金也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最近网络上也有一句流行颇广的话——不读书,即使行万里路,也只是一个邮差。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大凡在某一领域有造诣的学者或作家,其对读书都是情有独钟。甚至可以说,是阅读打开了他们的视野,进而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近处讲,孩子各科成绩的提高与其阅读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可以设想一下,一个知识面广的学生,其理解与表达能力一定会比那些阅读面相对较窄的学生强。理解与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其各科学习成绩,理解能力强,其理科成绩不会差,语文、英语等人文学科更是受益匪浅。从长远来说,丰富的阅读体验,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让内心丰盈而充实,使平实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恰如法郎士所言: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也难怪在不久前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曾特地强调:凡是爱阅读的孩子,以后的发展都不会差。

阅读能力的提高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读书、教书及思考,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明确阅读教学的理念与目标

1.1明确阅读理念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科学的阅读理念、目标来支撑。對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科学的阅读理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这四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上四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既要照顾到作者与编者的意图,同时也更要尊重教师与学生的理解。相对而言,在此四者中,学生处于相对较弱的位置,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引导。第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个性化阅读理念。第三,采用对话式教学方式。判断一种教学是否是对话式的,关键是看教育者的教育意向与教育过程的互动实质,即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实质性进步,而不仅仅是表面上你来我往的言谈;第四,其他课的阅读主要是获取语言所负载的内容,而阅读课上的“阅读”主要是学习负载内容的“语言”本身。

1.2熟悉阅读目标

2011年修订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2001年《课标》为基础),对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有着明确的目标规定:1-2年级:注重阅读兴趣、习惯及想象力的培养,背诵诗文5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注重阅读习惯、兴趣、字词句理解、想象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背诵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注重阅读速度、方法、表达、文体、表达能力的培养背诵60篇诗文,课外阅读100万字;7-9年级:注重阅读速度、方法、搜集整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文体知识、欣赏水平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思想,有主见,背诵80篇诗文,课外阅读260万字。

2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如果说阅读理念与目标是种子的话,那么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是能让种子发芽成长的沃土。我把阅读环境分为两类:阅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阅读的社会环境是指由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组成的环境,这个环境是由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组成的。我之所以把家庭放在首位,是因为在我的教学及读书生涯中,我发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凡是家长喜欢并重视阅读,其孩子的阅读习惯往往比一般家庭出身的孩子要好很多。除了家庭,学校是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二个重要场所。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更专注地阅读。同时,学校有专门的老师来指导,能及时解决孩子所遇到的阅读障碍。并且,孩子们在一起也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社会作为影响孩子阅读习惯的第三场所,有诸多不可控因素,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与阅读的社会环境相比,自然环境也是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因素。所谓阅读的自然环境,是指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物质环境场所,比如家庭特地设置的阅读角,给孩子特定购买的一张小书桌、摆放整齐的小书柜等。学校图书馆是否有软沙发,热水;图书是否丰富多彩;教室是否有书橱,黑板报是否有读书小故事、名人名言,等等。自然环境舒适安静,学生会免于诸多打扰,专心于阅读。

3陪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马克思的矛盾论可知,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样,无论是教师拥有的科学阅读理念也好,还是良好的外部阅读环境也好,比起学生本人的兴趣来,前二者只能算是外部因素,是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外因,学生阅读兴趣才是内因,是更具主导性的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鼓励与引导。说到这,一个非常令我痛心的现象是,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恨不得把世上名著一下子都让孩子全部读完。在此心态下,父母一是规定孩子必须读哪些书,不能读哪些书;二是规定每天必须读完多少页才算完成任务,等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扼杀了孩子的读书兴趣,使得本该愉快的读书体会变成了冷冰冰的条条框框与难以完成的硬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出的建议是,无论孩子喜欢读什么书,只要内容健康,都应该且必须大力鼓励与引导。对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来说,我不认为《安徒生童话》就一定比《盗墓笔记》更应该读。只有尊重并鼓励孩子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他才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也更乐于分享这种快乐。同样,对于硬性规定孩子必须完成多少页的阅读任务,就更不应该提倡了,只要孩子有了阅读兴趣,其阅读量自然会提高。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其理解能力与欣赏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提升,之前浅层次的阅读随着时间推移也会被慢慢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逐渐厚重的阅读体验。否则,既没有培养好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没有达到父母的阅读期待,是两败俱伤的现象。

4小结

由上可知,良好阅读习惯的习得能令人受益终身,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则需要多种合力的共同推进,尤其是“科学的理念、明确的目标;良好环境的创设;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尊重鼓励与引导”这三个因素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由于阅读的层次不同,从感受性阅读到理解性阅读,再到品味评价性阅读,这之间的过度既需要时间的打磨,也需要适时引导。因此,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父母与教师的耐心、恒行显得尤其重要。特别在从小学到中学的阅读教学方面,教学既不能低水平重复,也不能故求高深。既要有形有情受感染,又要分析思考,合理推断。使学生阅读方法上有锻炼,情感上有陶冶,思维上有启迪,视野上有开阔。

参考文献

[1] 余虹.阅读教学对话的有效性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0(04).

[2] 吴忠豪.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J].新教师,2014(02).

[3] 郑明东.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 方智范等.2011年版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对话[J].语文建设,2012(05).

[5] 乔桂英.语文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87-193.

猜你喜欢
良好阅读习惯培养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