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议

2019-08-13 09:08李东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探索性数学教育高中教学

李东霖

摘 要 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索性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质疑中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最终形成自主性的学习。下面文章主要从探索性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探索性 数学教育 高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高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大力提倡有效性的教法,目的是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任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过硬,还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采用有效性比较强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探索性教学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意义

高中数学的课堂当中,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变动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以及自身的拓展性思维,其中探索性教学理念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表现为以下的方面:首先在高中期间学生学习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高考带来的压力,中国的应试教育环境下,高中数学成为了分数比重较大的一门科目,因此在高中三年期间都是教师和学生重点考虑的对象。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通过死记硬背公式、理论,探索性教学可以有效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数学教学课堂上由于知识内容的理性较强,难度较大,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利用探索性的教学理念、手段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帮助提升教學的质量以及效率。

2探索性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应用

2.1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景教学一直是比较受教师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把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情境展示出来,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能够在情境交融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注重把本节课要讲的知识融入到情境中去,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并轻松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讲解,在课上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求解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学生,让他们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如果说不出来,那就要表演一个节目等等。但是,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不要一味地追求趣味性,而忽视了学习目标,一定要保证在情景学习中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

2.2发散思维,拓宽思路

高中数学问题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的解决思路,即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单一解题思路的数学问题无法体现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无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弱化了学生对前后知识的关联性作用,将思维限制在很窄的维度中.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选择更加具有综合性的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B版必修2第一章的《立体几何初步》时,引导学生思考三棱锥的“五心”与其底面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由于三棱锥的空间形状是可以多元变化的,因此学生的思路也应当是开阔的,可以思考“三条侧棱长度相等时”“三条侧棱与底线面角相等时”等特殊情况下三棱锥“五心”变化的特殊规律。不同的空间方位导致学生能够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实现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3培养抽象思维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抽象问题,这也是高中数学的特点所在,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抽象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思维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地积累学习方法,形成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奠定基础。集合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集合问题,但是高中集合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教师应该通过典型例子的设置,让学生明白基本的集合概念。比如在进行“交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拿自身举例,向学生说明本班学生和教师组成一个集合,隔壁班学生和教师组成一个集合,自己则是两个集合中的共同元素,很清晰地向学生讲明了“交集”的概念。这样通过将抽象的集合概念进行转化,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4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在最后设计课后小组合作探究:若z=x+a y仅在点(1,5)处取得最大值,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这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实数a的正负,再结合图形确定a的取值范围,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得到结论。

2.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在数学教学中适当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够实现学生技能水平的迅速提升。而想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场所和时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等知识点进行自主理解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挖掘其中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课堂的被动学习自然而然转化成了主动学习,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成也会有更清晰的认识。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作业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设计相类似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类似的问题进行快速解决,举一反三地学习数学。

3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是时代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等多方面,提高他们的探究意识,有助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艳萍.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发现(教育版),2017(03).

[2] 崔琳娜.高中数学学习策略漫谈[J].神州,2017(18).

[3] 郭文雪.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实施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11).

猜你喜欢
探索性数学教育高中教学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