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双创”环境及政策研究

2019-08-13 07:08马振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西宁市创新创业双创

马振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调整阶段,一大批改革措施不断推进,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而构建适合“双创”发展的政策环境体系是培植西宁市创业型经济的关键。本文通过梳理西宁市“双创”工作的基本成效,结合实际提出了创业文化、政策支持、资金短缺和思想意识等几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只有根据研究成果利用西宁市“双创”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改善消极因素,优化“双创”环境,才能推动西宁市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环境优化;西宁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086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2-0-02

0     引 言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双创”推动下,青海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西宁市在实践中不断贯彻国家政策和省级指导意见,连续出台了《关于印发2014年西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规范西宁市创业培训后续跟踪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西宁市自主创业相关补贴、奖励的通知》等政策措施。

1     西宁市创业方面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西宁市市委、市政府围绕“促就业、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以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促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1.1   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显著

自2011年以来,西宁市累计扶持创业12 062人,带动就业43 566人,根据数据显示,西宁市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倍率始终保持在1∶2.67以上,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得到有效发挥。根据西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资料得到2011-2015年西宁市扶持创业及带动就业情况,如表1所示。

1.2   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自创建创业型城市以来,西宁市先后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形成了覆盖城乡各类创业主体的扶持创业政策体系,涵盖了市场准入政策、融资政策、税收政策、收费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和困难群体创业扶持政策等内容,西宁市市场主体得到蓬勃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增市场主体达到6.5万户。

1.3   创业服务得到强化

随着“双创”工作的深入开展,西宁市充分发挥服务平台载体作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利用已有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以及市、区(县)成立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进一步夯实各级创业服务平台基础;积极开展创建创业型社区工作,强化社区创业服务职能,就地就近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解决“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政府出资、社会力量投资等多形式、多元化地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和政策扶持,减轻创业者的创业负担。西宁市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如“万人创业意识教育”活动,旨在增强全民的创业意识,培训人群也由最初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发展为面向有培训需求的各类城乡劳动者和初期创业者,为扩大西宁市创业者规模提供人员保障。

2     西宁市创业创新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双创”文化不完善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拥有“小富即安”的心态,淡化了创业进取的精神。有些人虽有创业欲望,但缺乏创业勇气,不想、不愿艰苦创业,存在“怕”的心态、“难”的情绪、“守”的观念。目前,程式化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培育起较多人员的创业拼搏精神,大多数劳动者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自主创业意识低,创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相当一部分城乡劳动者对市场经济和专业知识掌握不多,即便作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高校毕业生,也普遍缺乏相应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迫切需要加强创业实践教育。在现实中,西宁市创业者普遍存在单打独斗、拆台式竞争现象,导致同行业间价格战、产业链上“垄断”战、外围产业排挤战,出现了同行业创业者互为竞争对手,甚至是“敌人”;产业链上缺乏合作,一家企业从源头到市场做到底,投入成本过高;外围合作注重“圈子”经济,排挤公平竞争、合作共赢,造成恶性竞争、恶性循环,本土特色项目、特色产品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2.2   “双创”扶持政策作用有待发挥

政策是资源、机遇、优势、动力、生产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放大效应。近年来,上至国家下至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推进创业促进就业上,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扶持力度大,发挥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由于各单位系统之间的条块分割、宣传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部门之间协同性差、政策门槛高等原因,导致扶持政策效应得不到有效发挥。

2.3   资金不足

仅靠政府创业贷款无法承担起解决全市创业者或企业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支持。一是习惯等靠政策性扶持资金,一旦扶持资金不到位,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创业活动受阻。二是习惯于银行小额授信借贷融资,出现了准入门槛不同,授信条件不具备的问题,符合条件的授信额度小。三是难融资、怕融资,一方面,项目成熟度不够,得不到天使、风险、股权投资关注;另一方面,创业者不懂投資融资知识,怕投资后个人利益受损,许多好的项目得不到融资支撑,发展缓慢。四是创业成本核算不科学,盈利预算不准确,导致出现重复投资、入不敷出,甚至部分青年创业企业不做投资成本核算。

猜你喜欢
西宁市创新创业双创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7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