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与水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2019-08-14 07:53张加芳钟继平聂达荣林增平高珊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7期
关键词:水蛭脉冲下肢

张加芳 钟继平 聂达荣 林增平 高珊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福州3500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好发于下肢骨折[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下肢肿胀、皮肤坏死等,一旦发生肺栓塞常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多数学者主张预防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应联合采用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2]。本研究探讨低频脉冲联合水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 例,女58 例;平均年龄62.5 岁;骨折类型:髋部骨折47 例,股骨干骨折6 例,胫骨平台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9 例,踝关节骨折16 例。将90 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水蛭组和低频脉冲+水蛭组,每组30 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下肢闭合性骨折,需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者;(2)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18岁以下或80 岁以上的患者;(3)孕妇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术前彩超提示静脉血栓者;(5)有出血倾向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给予每日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国药准字H20030429)5 000 IU。(1)对照组: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d;(2)水蛭组:术后第1 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d+水蛭粉(院内自制)口服;(3)低频脉冲+水蛭组:术后第1 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d+水蛭粉口服+低频脉冲治疗。上述治疗中,水蛭粉口服,1 g/次,3 次/d;低频脉冲治疗: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频率2 Hz,选择连续波,电针强度3,每次15 min,2 次/d。

1.4 指标观察 (1)观察三组下肢肿胀消退时间。(2)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入院第1 天、术后第7 天,取患者外周血2 ml 检测PT、APTT。(3)血流动力学检测:入院第1天、术后第7 天清晨取空腹静脉血5 ml 做血流动力学检测。(4)术前、术后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下肢肿胀开始消退时间比较 对照组和水蛭组下肢肿胀开始消退时间分别为(5.2±1.4)d和(5.4±1.3)d,低频脉冲+水蛭组下肢肿胀开始消退时间为(3.6±0.9)d,低频脉冲+水蛭组下肢肿胀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和水蛭组(P<0.05)。术前1 d,三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脉冲+水蛭组术后第7 天股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和水蛭组(P<0.05);术后第7 天,对照组与水蛭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手术前后股深静脉血流速度与下肢肿胀开始消退时间比较

表1 三组手术前后股深静脉血流速度与下肢肿胀开始消退时间比较

组别 n 股术深前静1脉d血流速术度后(第c m7/s )天肿胀时开间(始d消)退对照组3024.1±0.723.8±0.55.2±1.4水蛭组3023.8±0.823.5±0.65.4±1.3低频脉冲+水蛭组3024.2±0.621.9±1.23.6±0.9

2.2 三组术前、术后第7 天PT、APTT 比较 三组术后第7 天PT、APTT 均短于术前(P<0.05),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PT、APTT 仍处于正常范围内。见表2。

表2 三组术前、术后第7 天PT、APTT 比较(s,

表2 三组术前、术后第7 天PT、APTT 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PT术后第7 天 术前 术后第7 天对照组3013.2±1.710.9±0.8△35.2±3.529.0±2.2△水蛭组3012.8±1.610.2±1.1△34.6±3.428.9±1.8△低频脉冲+水蛭组3013.1±1.710.7±0.9△34.7±3.229.3±2.3△

2.3 三组彩超结果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2 例术后发生下肢血栓,1 例为肌间静脉血栓(未处理),另外1 例为股静脉血栓(予介入治疗),余两组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最后顺利出院,治疗过程无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DVT 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常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国外文献报道创伤骨科手术DVT 的发生率为2.5%~55%,下肢近端骨折术后如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术后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DVT 以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后遗症期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甚至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后果[4]。DVT 的治疗不仅难度大,而且医疗费用高,这将给患者带来极大肉体和精神痛苦,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骨折术后早期干预,及时预防DVT 已逐渐成为共识[5]。最理想的方法是采取措施在DVT 发生之前的亚临床阶段将DVT 形成的机制阻断,中医称之为“未病先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有三大要素,即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6]。根据DVT 的形成机制,目前预防DVT 主要措施是改善高凝状态和促进血液回流。低分子肝素(LMWH)是目前用于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药物,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 的发生[7~8]。但采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预防时需要每日行皮下注射,患者依从性差。另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骨折患者逐年增多,这些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单一使用低剂量的低分子肝素不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如果加大剂量,又容易造成切口渗血、血肿形成,甚至内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如何做到既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又能方便患者及尽可能地减少出血危险,我们提出低频脉冲联合水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中医学“血瘀症”范畴,是由瘀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脉络痹阻而致,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水蛭是一味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述。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已证明水蛭含有水蛭素、肝素、组织胺样物质和抗血栓素,具有抗凝、抗血栓、降血脂等药理作用[9~10]。本研究中水蛭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PT 及APTT 时间,降低后的PT 及APTT 值仍在安全范围内,未增加出血风险。

目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方法包括应用循序减压弹力袜(GEC)和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等,这些方法都是靠被动收缩肌肉,促进静脉回流,但对有严重大腿水肿、肺水肿等患者不适用,间断气囊压迫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低频脉冲通过生理刺激引起肌肉的主动收缩,加速下肢静脉血流,促使瘀血静脉排空,同时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黏附,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预防血栓形成,还能起到消肿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低频脉冲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加血流速度,而且还能加快下肢肿胀的消除。另外有研究表明,低频脉冲电流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消除炎症反应,这些均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11]。

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采用单一的抗凝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采用低频脉冲和水蛭结合机械抗血栓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安全、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 的发生。

猜你喜欢
水蛭脉冲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脉冲离散Ginzburg-Landau方程组的统计解及其极限行为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小“吸血鬼”水蛭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水蛭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基于Hopkinson杆的窄脉冲校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