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9-08-14 07:53秦俊蕾卢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7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家属状态

秦俊蕾 卢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郑州450000)

帕金森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帕金森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肌肉僵直、姿势障碍、步态障碍以及静止性震颤等,同时存在焦虑、失眠、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2]。帕金森病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智力减退、心理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帕金森病患者除采用常规药物、电刺激治疗外,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 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16 年6 月~2018 年6 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 例。所有患者采用CT 检查确诊为帕金森病,且符合英国脑库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对照组男23 例,女17例;年龄55~84 岁,平均(70.61±5.47)岁;病程2~10年,平均(4.73±1.21)年。干预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57~85 岁,平均(71.06±4.93)岁;病程1~10年,平均(5.01±1.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各项体征检测,健康指导,用药指导等内容,康复训练主要叮嘱患者多进行自主抬腿、行走训练,同时多到户外行走,在他人陪同下到公园散步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帕金森病患者由于活动受限,且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自诉,并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积极鼓励患者以提高其治疗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由专业心理指导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每周2~3次,每次约30 min。(2)康复训练。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语言功能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发音练习,由简到难,之后逐渐鼓励患者进行朗读等;加强步态训练,主要包括站立,行走能力训练,指导患者高抬腿踏步练习,行走过程中保持身体直立,双目平视,确保上下肢协调;面部训练主要包括龇牙、噘嘴、吹气、伸舌、鼓腮等训练;同时加强卧床、起床、翻身等训练,保证所有的运动训练循序渐进,1 次/d,每次约40 min。(3)饮食护理。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帕金森病患者主要为老年人,患者的胃肠功能下降,极易出现胃肠蠕动乏力、痉挛及便秘等症状。因此,患者的日常饮食需多补充蛋白质,饮食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多摄入膳食纤维,多吃瓜果蔬菜,预防便秘。另外患者可能存在牙口不好等情况,食物需切成小块或者研磨以便食用。患者进餐时需保证时间充足,保证进食时心情愉悦。(4)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指导和随访。由于帕金森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在日常护理干预期间必然会有家属参与。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家属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了解相应的不良反应及药理作用等,以便患者家属督促患者用药。尤其在患者出院后更要充分发挥家属的作用。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等,以便于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客观评价,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两组均持续干预3 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3 个月后评价患者的各项指标。

1.3 评价指标 采用简化Fugl-Meger 运动功能评分法、生活质量量表(GQOLI)评分和Barthel 指数评分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各量表均为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为100 分,分为满意(≥80 分)、一般(60~79 分)和不满意(<60 分),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Fugl-Meger运动功能、GQOLI 评分及Barthel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Fugl-Meger 运动功能、GQOLI评分及Barthel 评分较干预前增加,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n 干预前Fu gl -Meger 评干分预后 干预前B arthel 评分干预后 干预前G QOLI 评分干预后干预组4019.56±4.9658.41±10.3131.97±5.7460.14±9.8670.41±6.4186.54±7.63对照组4020.01±5.6347.68±9.5632.51±4.8850.47±8.6370.85±5.9378.65±8.01 t 0.384.830.454.670.324.51 P 0.710.000.650.000.750.00

2.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SAS、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干预前S A S 评分干预后 干预前SD S评分干预后干预组4049.52±6.1733.25±7.3652.36±7.1635.65±6.84对照组4049.21±5.8739.51±6.1452.88±6.9542.73±7.66 t 0.234.130.334.36 P 0.820.000.740.0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神经受损性疾病,属于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4]。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帕金森患者不仅有运动方面的障碍,且存在非运动系统障碍。运动障碍和非运动障碍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还影响患者家属的日常生活[5]。患者在长期患病期间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抑郁、焦躁等情绪,加重病情的发展[6]。因此,加强对帕金森患者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帕金森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受到疾病的困扰,同时长期治疗产生的治疗费用等均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效地舒缓患者不良情绪,可以预防抑郁和焦躁情绪的出现,进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另外,在护理期间通过加强对患者饮食干预和康复锻炼指导,有助于培养患者良好的作息习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水平,进而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更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抑制疾病的发展。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家属状态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状态联想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