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辅导对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负面心理影响研究

2019-08-14 07:53徐伟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7期
关键词:负面辅导依从性

徐伟亚

(山东省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病案室 枣庄277103)

恶性肿瘤为临床较为常见疾病,受癌症疼痛、手术、放化疗副反应等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承受极大痛苦,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危害,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不利于患者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患者生存质量较差,故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缓解患者负面心理十分重要[1~3]。临床诸多学者对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方案以改善其负面心理,取得一定效果,引起临床关注[4~6]。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性心理辅导改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负面心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5 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 例和观察组43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22 例;年龄39~79 岁,平均年龄(63.46±3.33)岁;病程1~2 年,平均病程(1.22±0.23)年。观察组男20 例,女23 例;年龄38~78 岁,平均年龄(63.41±3.31)岁;病程1~2 年,平均病程(1.24±0.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均住院接受治疗;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危重疾病患者;正参与其他研究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留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身体变化情况,及时处理患者异常情况;疏导患者负面心理,帮助恶性肿瘤患者建立信心;向患者讲解其自身肿瘤特点、疾病情况,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为患者制定营养食谱,加强患者营养干预,必要可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锻炼,可协助患者下床多走动、散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联合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每位患者建立针对性心理辅导档案,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包括患者疾病情况、身体情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内心所想,针对患者不同负面心理进行针对性疏导,做好辅导记录,通过沟通疗法、音乐疗法、运动放松疗法等不断干预,改善患者负面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疾病。两组持续干预半个月。

1.4 观察指标 (1)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干预前后负面心理,得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7]。(2)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采取百分制度,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8]。(3)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配合度进行依从性评估,优:患者全面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未出现不服从心理;良:患者可较好配合治护,但配合过程中稍有差错;差:患者配合度差,不愿配合研究。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4)采取我院恶性肿瘤患者满意率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对护理人员行为举止、护理技术、护理能力、道德品行、护理内容、护理项目、护理效果等,由患者自主填写,90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 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A、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 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HAMA 评分 HAMD 评分对照组42干预前35.45±3.4437.45±4.11干预后20.35±2.15*21.25±3.67*观察组43干预前35.54±3.2237.85±4.06干预后14.53±2.06*#14.44±1.67*#

2.2 两组治护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护依从性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护依从性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QLQ-C3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QLQ-C30 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 整体生活质量对照组42干预前42.35±4.5243.52±3.1143.52±3.1142.33±2.6744.33±3.3346.55±3.22干预后50.23±5.11*49.56±2.56*49.56±2.56*51.24±4.21*50.55±2.11*51.23±5.44*观察组43干预前42.64±4.1643.67±3.4443.67±3.4442.55±2.3344.36±3.1246.36±2.67干预后55.63±3.45*#56.35±4.12*#56.35±4.12*#57.85±4.11*#56.74±1.35*#56.77±2.11*#

2.4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恶性肿瘤危害极大,难以治愈,患者多数存在焦虑及抑郁心理,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不利于临床治疗,因此需加以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负面心理[9~13]。赵楠楠[14]指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有积极临床意义,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郝晓翠等[15]指出,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具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生存质量。

本研究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的针对性心理辅导,主要通过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准确把握患者负面心理,并加以干预。不同于常规心理护理,其护理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全面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及心理,制定完善的心理护理计划,进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患者认可度及接受度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HAMA、HAMD 及QLQ-C3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QLQ-C30 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HAMA、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QLQ-C30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护依从性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可较好改善其负面心理,提升治疗护理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负面辅导依从性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
涉及商业伦理的负面事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