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2019-08-14 09:02赵艳虹
甘肃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小学语文

赵艳虹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必要

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17—0117—01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童年的阅读经验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若想要让生命底色变得更加丰厚,学生不仅要学习教材知识,还应将所学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中。教师通过课内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同时又以课外阅读积累回补并逐渐丰富课内阅读的不足,最终促进课内与课外阅读高度融合,从而达到课内外阅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是阅读。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功夫。各年级教材中所选的篇目,大都是经典作品,其语言规范、鲜明、生动,文质兼美,便于记忆、吸取、积累,而且大都反映了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念与情感。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文本内容,体味作者情感,领悟文章主旨,掌握写作方法,在課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领学生选择课文中重点的句子或段落来理解、分析、朗读,并要求学生把找出来的精美词句、片断摘抄下来,进行诵读记忆,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在学生学完一些名家名篇之后,可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这些作家的其他书籍,并写阅读心得或读后感,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学习作家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课内阅读教学,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1.重视课前预习,搜索课文背景信息。俗话说,将军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阅读前搜索一些课文的背景资料、作家生平资料,不仅为学生预习课文积累了学习方法,而且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对文章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兴趣。以教学《白杨》这篇文章为例,考虑到小学生生活经历比较少,而且处于无忧且和平的年代,基本上不了解边疆的守卫建设者,同时也不了解白杨。若让学生贸然阅读,学生也无法深入理解文章内蕴含的深意,甚至也很难理解文章中“爸爸”说的话。若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合理通过各种渠道搜索课文背景,那么就能了解相关信息,并对建设者产生敬佩之情,对国家产生保卫它、建设它的激情,这不仅弥补了学生相关知识的不足,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升华学生的心灵。2.以课内阅读为基础,拓展课外阅读。(1)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课外读物。就小学语文教材来看,不同的文章体裁,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能够找体裁相同的读物。如,学习了《春居》这首古诗之后,为了能让学生领略我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笔者让学生们朗读了《渔歌子》《咏柳》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描写春天的古诗。(2)以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思考某类人物。从小学语文教材来看与人物有关的篇章很多,这些文章或是正面刻画人物的语言与外貌,或是侧面烘托人物的性格。无论是哪一种描写,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文章时能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以教学《司马光》这篇文章为例,笔者让学生们先搜集古代一些优秀的人物事迹,通过收集,学生们也掌握了各种人物的事迹,如孔融、王冕等,加深了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3)重视课内教学,主动引入课外阅读知识。就小学语文教材来看,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存在节选的情况,仅能给学生提供某个阶段需要学习的知识,但是却很难解答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的疑问。若教师能在课内阅读中适当引入课外知识,既能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出来,又能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犹如一扇窗,透过它我们能看到整个世界;阅读是一盏灯,点亮它就能将我们的心灵照亮。让阅读涵养学生,让阅读引领成长。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课内阅读引领课外阅读”,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910)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小学语文
有教无痕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