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9-08-14 09:02王亮
甘肃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有效性

王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17—0129—01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能为汲取知识打开“敲门砖”,为开拓眼界提供“望远镜”,为成长成才挥动“助力棒”,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教育为主,能帮助学生学习拼音发音、书写基础汉字、应用语法技巧,以阅读为依托,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见识,增加人生阅历,进而提高综合素质。不可否认,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大幅度提升,小学语文研究者和工作者锲而不舍地进行梳理研究,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當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给学生戴“高帽”,教学没有针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味对学生“戴高帽”,对其阅读评价时,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观察学生弱点,不指出学生薄弱点,造成学生盲目学习、盲目阅读、盲目自信,让学生在偏移正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没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也达不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学习项目较多,学生注意力相对较弱,在指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所有的学习项目。在备课时,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设置大量学习任务,在授课时给学生“戴高帽”。例如,很多教师都会讲类似的话:“只要掌握了这些重点,考试就不是问题,只要你认真听讲,这些知识就一定能够掌握”。其实,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不针对性评价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掌握的进度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尽最大限度保障整体班级的学习进度,就无法按照预想完成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效果。

2.对学生“一刀切”,教学缺乏有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年龄跨度大和底子参差不齐的问题,现行“新课标”已将小学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是有科学依据的,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不能沿用多年前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对底子差的学生应多费心思、精力,帮助他们赶上整体学习进度,决不能因为底子差就产生放弃心理,不能将优等生和后进生另眼相看,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在学生智力和潜力未充分挖掘时,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判断学生的优劣。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也注重学生的“学”,语文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并互相补充,以语文课程为核心,将“教”与“学”串联在一起,教师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再将知识运用转化,从而达到教学良性互动。

3.课堂“呆板化”,教学欠缺引导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过少,教学激情退却,与学生的互动主动性、积极性太低,会间接影响小学生。学生在此阶段,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教师的言行及思想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认知模仿的方式,对学习也会变得被动、消极,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语文教学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教师按照程序化、机械化的模式教学,不愿意花心思、费精力去观察学生,挖掘学生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教学固定成一种模式,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教学课堂僵块化、死板化、呆板化,降低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学时,不综合运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展示课堂内容,教学缺乏感染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育目标应具有宏观性,囊括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对基础知识、阅读能力、拼写能力等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应涵盖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培养目标。教育目标还应具有微观性,根据国情、校情、政策进行适时的调整,避免陷入空、大、泛等误区。

2.教学内容应去除一刀切,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人文特性,作为母语,学生随时随地都或多或少接触并使用母语,致使部分小学教师泛化的答疑解惑,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另辟蹊径”,追求独创解读,专讲别人没教过的点,对阅读文本随意解读,一刀切地追求新颖性,教学内容选择随意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危害极大。所以,教学内容应具体化、明确化,要结合学生实际,了解教学方法的本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应去形式化,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不仅应注重教师的引导,也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响应新课标的号召,抛弃世俗观念,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及学生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随机提出独特的观点,注重学生看法,不论正确与否,都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引导讲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肯定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善于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