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欣赏探究

2019-08-14 09:02何凤军
甘肃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

何凤军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诗歌;意境欣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7—0142—01

诗歌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可以用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所以也是我们初中生必修的知识体系里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学习和欣赏诗歌,就成为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面对和探讨的问题。在这篇文章里,笔者从分析和研读诗歌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入手,以仔细考究和琢磨诗歌内容为重点,以理解和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为提升,以应对考试中的诗歌考题为突破,对诗歌的学习、欣赏和应对考试做一个探究。

一、分析研读诗歌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生平解读

作者所要描写的是当时的人物风貌,所要表达的是当时的所思所感,所以对诗歌的欣赏要从对作者和其时代的了解入手。比如,在学习和欣赏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曹操的《观沧海》时,首先要了解曹操写诗的时代背景。据《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曹操写这首诗的时间是东安末年公元207年,是曹操北征乌恒得胜归来时,途经河北碣石山时写下的著名诗篇。这首诗前两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然是写秋景,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但岛上树木茂盛,百草丰美,全无半点萧瑟凄悲之感,因为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恒时所做,所以没有凋衰伤感之情,反而表达一种昂扬奋发和雄浑苍劲的精神,也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又如,杜甫《春望》的写作时代背景是在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作者身陷长安,眼看国破家亡,感时伤泪写下《春望》,写春无半点生机勃勃之感,满是国破家亡的悲哀。所以要想读懂和欣赏这首诗就首先要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才能把握主旨,体会诗歌精髓。

二、多读诗歌丰富内涵,陶冶情操提升欣赏能力

诗歌因为词句美、意境美、韵意美,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推崇,我们学习和欣赏诗歌,除了要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精析和琢磨诗歌内容之外,还要养成平时读诗歌的习惯,最好是博览群书,精读略读自己拿捏,不断吸取精髓,让诗歌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多读诗词,感受、体味诗词意境,厚积薄发,内化迁移,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和欣赏诗词的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感受丰富的世间百态。

三、读懂诗歌丰富意境为基,提升能力应对考试自如

我们学习和欣赏诗歌,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培养情思,对初中生来说还能应付考试。首先,做与诗歌相关的考题时要先定好诗歌风格,明确诗歌含义。诗歌的风格是由作者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素养所决定的,如曹操的诗歌风格或悲凉沉雄,或本色质朴,雄伟慷慨,或气韵沉雄,高远阔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悲慨满怀,深沉阔大,或潇散自然,低回起伏,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根据作者时代背景确定好了大體风格之后,就要仔细研读词句,明确诗歌思想内容,或是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或是热爱祖国,追求和平,或是藐视权贵,愤世嫉俗,或是惜春悲秋,恨别离愁等等。全部了解了诗歌内容之后再次回味确定风格,这样,诗歌的大体意向就可以明了了。其次,我们从大局、风格和意境上了解了诗歌以后,就要注意琢磨细节,选择正确答案。有些诗歌在题目里就有意境和思想,要学会琢磨。除此之外,在做题时要详细理解注释,在注释里有很多多意字词、生僻字词,这是诗歌里的难点,判断的时候要准确,选择的时候对意境的判断不能放大,也不能做偏,不能偏离诗歌本身的内容和意境,不能光凭自己的感觉臆猜,要紧贴诗意,准确判断。最后,要注意判断诗歌的类型和修辞手法,这类题目在考题中经常出现。诗歌类型从整体内容和意境入手来判断,修辞手法从词句细节来选择。

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欣赏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诗歌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对它的学习和欣赏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多读书感受其中的精髓,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热爱自然和生活的心,才能提高自身的诗歌欣赏水平,促进自身更为长远的发展,促使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诗歌
诗歌是光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