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TDP辅助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9-08-15 05:30孙晓东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腓骨创伤性艾灸

孙晓东

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外伤性疾病,治疗一般以骨折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为主,辅以常规抗生素等治疗。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骨折部位、邻近血供、长时间卧床等。术后长期卧床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1]。艾灸能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平衡,借艾灸火的热力给病变部位以温热性刺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达到治病的目的[2]。特定电磁波谱(TDP)疗法主要通过特定配方涂制成治疗板,在一定温度下产生电磁波进行治疗[3],电磁波可穿透至皮肤深层组织,增加局部分子的平均动能,具有疏经活络、化瘀止痛、加强新陈代谢的作用[4]。目前临床上关于艾灸和TDP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报道比较少见,本研究采用艾灸联合TDP辅助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旨在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平均骨痂形成时间、软组织修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速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和TDP治疗。

对照组中男37例,女43例,平均年龄(54.72±6.39)岁,其中胫骨干骨折38例,腓骨干骨折42例,骨折AO分型,A型27例,B型31例,C型22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2.13±6.28)岁,其中胫骨干骨折36例,腓骨干骨折44例,骨折AO分型,A型24例,B型22例,C型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骨折类型、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评定标准》[5]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诊断标准的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③患者均为下肢骨干骨折。

1.2.2 排除标准 ①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8岁。②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③陈旧性骨折者。④关节或脊柱骨折者。⑤孕期或哺乳期妇女。⑥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手术钢板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辅以常规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和TDP治疗。①艾灸:取阿是穴、承山穴、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用点燃的艾条灸,每穴5 min,以穴内皮肤温热舒适为度,1次/d,30 min/次。②用TDP(四川恒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TDP-L1型)照射在患者骨折部位,以温热舒适微觉发烫为宜,1次/d,30 min/次。1周为一疗程,隔3 d进行下一疗程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8 d,定期随访至骨折完全愈合。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标准,显效:患者骨折部位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愈合时间比同类骨折缩短25%以上;有效:患者骨折部位症状有所缓解,愈合时间比同类骨折缩短20%~25%;无效: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症状缓解不明显,愈合时间比同类骨折缩短20%以下。

记录患者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采用骨痂X射线量表评价骨折愈合程度[7]。用VAS法评价患者疼痛程度(0~10分),分值高低与肢体疼痛程度呈反比。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前经方差齐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骨痂各指标评分比较(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和断端边缘X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和断端边缘X线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骨痂各指标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骨痂各指标评分比较() 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骨痂密度 骨痂边缘 断端边缘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80 0.50±0.03 3.47±0.68* 0.45±0.08 3.68±0.42* 0.42±0.07 3.46±0.82* 0.32±0.07 3.51±0.71*对照组 80 0.49±0.04 3.25±0.71* 0.47±0.05 3.51±0.54* 0.40±0.09 3.15±0.78* 0.34±0.08 3.27±0.58*t值 1.789 2.002 1.896 2.223 1.569 2.450 1.683 2.342 P值 0.076 0.047 0.060 0.028 0.119 0.015 0.094 0.021骨痂量组别 例数

2.3 两组患者疼痛、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表3) 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表4) 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疼痛消失时间/d 肿胀消失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周对照组 80 24.56±4.37 22.16±2.37 8.52±1.43观察组 80 22.83±2.85 21.36±1.54 7.98±1.02 t值 2.966 2.532 2.75 P值 0.004 0.013 0.007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80 8.13±1.06 2.26±0.47 45.280 0.000观察组 80 8.15±1.02 2.08±0.35 50.346 0.000 t值 0.122 2.747 P值 0.903 0.007

3 讨论

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是骨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骨折后肢体局部出现变形、异常运动,伤口淤血、红肿,治疗不及时可引起骨感染等并发症。临床上常规西医治疗多采取外固定或内固定术,在患者固定和复位期间常要用到石膏,起支撑作用,但也容易引起局部组织压迫,影响血液循环[8]。骨折治疗和愈合的时间较长,愈合速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营养状态、软组织受损情况、局部血供、创面感染情况等[9]。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标本兼治,双管齐下。

艾灸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常以艾绒为灸材,点燃后置于人体穴位烧灼或温蕴,通过经络传导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从而达到温经散寒、消瘀散结的目的[10]。体表穴位吸收艾灸产生的红外辐射,可以启动穴区皮肤温热感受器相关蛋白的表达,为细胞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并有助于生物大分子氨键偶极子产生受激共振[11],借助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紊乱,调控机体免疫功能。

TDP俗称“神灯”,是特定电磁波谱的简称,其原理是远红外线的热福射作用[12]。自然界中所有高于绝对零度的物质都可产生红外线,它接近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能够引起人体细胞分子的共振[13]。分子间摩擦生热,促使皮肤深层温度升高,刺激皮内热感受器,通过丘脑反射,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增高,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快,炎症介质的吸收也相应增快[14]。另外,TDP的热效应还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减轻化学和机械刺激对神经末梢的作用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远红外线还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5]。目前临床报道未发现TDP辐射有致突变性,动物实验中也未出现毒副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骨痂形成时间、软组织修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艾灸联合TDP辅助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比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2、5、8周的X线外骨痂和骨折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艾灸联合TDP治疗能促进骨痂生成和骨骼重塑,并且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

本试验将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艾灸和TDP治疗应用于创伤性胫腓骨骨折,这在临床上还比较少见,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该试验为小样本量研究,如能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和相关数据统计,可能会更好地区分艾灸和TDP治疗的效果及各自的优势。

综上所述,艾灸联合TDP辅助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疼痛、肿胀消失时间,促进骨痂生成,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腓骨创伤性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崴脚千万莫忽视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腓骨肌腱损伤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