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集中疗养官兵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心理护理探讨

2019-08-15 05:25马晶韩汶洋单墨水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疗养合理化总分

马晶 韩汶洋 单墨水

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普遍存在各种心身疾病[1],容易发生心理失衡和睡眠障碍[2],而睡眠不足会影响个体状态,增加失误和导致意外风险[3],甚至导致精神躯体疾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健康和部队的建设。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在常规医疗护理服务原则基础上,开始注重心理护理服务能力,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进行医学服务,出现了如人性化护理、系统性护理、综合性护理等[4-6]。因此,本研究以陆军某部集中疗养官兵为被试,了解睡眠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疗养官兵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集中来我院疗养的某部官兵126名分批次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测评和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测评,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34.63±2.41)岁;平均军龄(6.83±5.61)年。

1.2 测评工具 ①PSQI[7]共计19个条目,其中有18个条目参与计分组成7个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每个因子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因子分和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总分>7分为睡眠异常标准,各因子分≥2分为该因子异常标准[8-9],该量表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②CSQ[7]由62个条目组成,共分为6个分量表,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体现了成熟型、不成熟型及混合型应对方式。该量表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统计方法为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简单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养员睡眠状况与正常成人比较 该部集中疗养官兵PSQI总分 (3.62±2.92) 分,以总分值>7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占11.9%(15/126),明显好于卢山等[10]的调查25.48%(80/314),其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440,P<0.01)。以各因子≥2分作为判断该因子失常标准,则主观睡眠质量11.11%(14/126)、入睡时间15.08%(19/126)、睡眠效率6.35%(8/126)、日间功能障碍3.17%(4/126)、睡眠时间11.11%(14/126)、睡眠障碍6.35%(8/126) 和催眠药物0.79%(1/126)。与正常成人[11]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疗养员睡眠总分、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时间)及睡眠障碍(睡眠干扰因素)因子高于正常成人,其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疗养员睡眠状况与正常成人比较() 单位:分

表1 疗养员睡眠状况与正常成人比较() 单位:分

注:*P<0.05,**P<0.01

项目 疗养员(n=126)正常成人(n=10 343) t值主观睡眠质量 0.63±0.77 0.71±0.68 -1.096入睡时间 0.71±0.91 0.67±0.89 0.427睡眠时间 0.63±0.77 0.33±0.64 4.303**睡眠效率 0.50±0.71 0.46±0.43 0.774睡眠障碍 0.71±0.58 0.28±0.47 8.346**催眠药物 0.02±0.18 0.06±0.36 -1.143日间功能障碍 0.42±0.56 0.41±0.75 0.133 PSQI总分 3.62±2.92 2.92±3.22 2.111**

2.2 不同睡眠质量的疗养员应对方式的差异性比较 根据睡眠指数评判标准,将疗养员分成睡眠正常组及异常组,比较应对方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睡眠质量下应对方式及6因子得分均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来看,睡眠质量好的疗养员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通过主动解决问题、求助方式缓解心理冲突,同时在合理化因子及幻想因子上也明显多于睡眠质量差的疗养人员,睡眠质量差的疗养员则在自责、退避因子上得分显著偏高(表2)。

表2 不同睡眠质量的疗养员应对方式的差异性比较()单位:分

表2 不同睡眠质量的疗养员应对方式的差异性比较()单位:分

注:*P<0.05,**P<0.01

项目 睡眠正常组(n=111)睡眠异常组(n=15) t值成熟应对型 1.29±0.02 1.01±0.09 4.973**不成熟应对型 0.57±0.02 0.81±0.07 -4.766**混合应对型 0.60±0.01 0.43±0.03 5.055**解决问题 0.65±0.01 0.49±0.04 5.281**求助 0.64±0.02 0.51±0.05 3.890**合理化 0.60±0.01 0.43±0.03 5.962**幻想 0.56±0.04 0.42±0.03 4.768**自责 0.36±0.02 0.49±0.05 -4.187**退避 0.22±0.01 0.31±0.03 -3.204**

2.3 疗养员睡眠指数与应对方式及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机制与睡眠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及幻想因子与睡眠总分负相关(P<0.01),自责与退避因子分与睡眠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及幻想因子对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呈负相关,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与成熟型、混合型应对机制以及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幻想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及退避呈显著正相关(P<0.01,表3)。

表3 疗养员睡眠指数与应对方式及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睡眠问题与职业倦怠存在明显关联[12],睡眠质量差会使军人产生不满意甚至厌恶的情绪反应,导致工作责任心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严重影响工作质量,甚至发生工作差错与事故。调查显示,疗养官兵总体睡眠质量比国内正常成人常模差,主要体现在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时间)及睡眠障碍(睡眠干扰因素)因子上,可能与工作训练任务重,军事管理严格,生活简单单调等军事生活容易发生心理失衡和睡眠问题有关。舒适温馨的疗养环境对睡眠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因此疗养官兵的整体睡眠状况好于卢山等[10]对某部陆军的调查结果。

对疗养军人睡眠问题具体分析发现,不同睡眠质量下应对方式总分及6因子得分均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过程,睡眠正常组多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比如通过主动解决问题、求助等方式调节、解决各种生活事件,以及面对压力时出现的相应情绪问题,对睡眠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合理化因子、幻想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混合型应对方式,可使个体短期度过应激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同样可缓解心理冲突[7]。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则导致情绪波动、焦虑等状态,并影响睡眠。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疗养员的情绪变化,并引导疗养员依据环境条件采用适宜的应对机制减轻压力及负面情绪,避免疗养员产生掩饰退避或自我责备、自暴自弃、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影响睡眠,而睡眠与应对方式相互影响,睡眠质量又影响应对方式的选择和应用[13]。

应对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反应,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与应激事件有关的躯体和情感反应[14]。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如自责、退避与睡眠质量的多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若过多使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来应对挫折或压力,将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另一方面睡眠质量的下降,又会使官兵情绪更加波动,处于焦虑、抑郁等状态,缺乏对挫折或困难的正确认识,因此更容易借助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由此而形成恶性循环[15]。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强化调动疗养人员积极性的工作流程,如在团体活动中引入心理学相关主题:认识压力和挫折、管理情绪、探讨不合理信念、改进应对方式、沟通与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等,可在游戏、竞技活动中、座谈中进行,甚至进行角色扮演排练剧目等。通过改变对己、对人或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善其歪曲认知,使其理智的认识自身的障碍性行为和负性情绪,将压力升华为动力,有效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综上所述,今后在开展心理健康睡眠教育活动中,应普及常见应对方式知识,了解自己遭遇困难和挫折时都应用了哪些应对方式,通过逐渐掌握成熟的应对方式,缓解心理冲突,改善睡眠,促进疗养官兵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疗养合理化总分
合理化建议
某疗养机构10年疗养员基本信息的分析与应用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景观疗养改善睡眠质量及情绪状况的作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合理化建议活动在高扬烟草的创新和改进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