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趋势:多产业协同发展

2019-08-15 01:27
经济 2019年7期
关键词:全民医疗管理

随着“健康中国2030”規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大健康产业显现出巨大的市场商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发展规律,面对新事物的冲击、新技术的更替、政策的进退,颠覆式创新企业正在打破传统行业的桎梏。

无品牌不发展

在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后会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在大健康行业,相关企业如何利用战略定位,把公司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

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与有力推广,必然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作为战略基础。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会长郭瑜成建议大健康产业的各位同仁也积极投身参与此类合作,在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舞台上向消费者展示产品优势与服务内容。一是细分与聚焦。大健康产业覆盖面极大,涵盖诸多生产及服务领域,比如保键品市场,就是大健康产业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健康产业领域的企业若想做好良性发展,就不能贪大求全,一定要聚焦产业发展关键节点,在细分领域深耕,才能谋取长远发展。

二是开拓与创新。企业在明确自身发展的聚焦定位后,要把产品和销售服务模式做到极致,要把创新做到顶端,故步自封就意味着被市场所淘汰。

三是精准定位品牌文化。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跟企业品牌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此,艾媒咨询分析师王清霖建议,首先,企业应该对整个行业发展有前瞻性的预判。企业可利用现有的行业咨询报告、公开的统计数据等资料,建立对整个行业的生态链的清楚认知,在这一基础上总结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企业战略定位。

其次,在互联网+大健康的发展趋势下,线上化已成为企业发展必须重视的方向。互联网+不仅是简单的连接相加,更是互联网思维在商业领域的沿用。流量、支付场景等互联网所重视的因素也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视。同时,新媒体等媒介宣传也是有利于企业品牌的树立与推广。

再次,消费者是企业服务的最终接收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对消费者需求更了解其实是有利于整个企业资源的布局与投放,是有利于企业的服务的细化与升级。结合大数据,企业能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甚至在数据背后挖掘出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最后,在大健康行业,企业需要对自身有着清楚的认识。企业立足于行业的特性,挖掘自身品牌优势,开展差异化竞争,树立自身品牌形象。同时,企业应清楚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为促进人民群众健康全面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大健康行业是一个知识和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行业,通俗讲就是‘高大上。要想成为行业的知名品牌,首先要让客户把品牌与可靠和专业相联系起来。可靠和专业怎么形成?一是人才,二是技术,然后才是管理能力、服务水平等。人才永远是核心资源,不仅创造价值,还是联结企业与客户的纽带。”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张良表示,大健康行业的企业,在做战略选择的时候,不妨把人才战略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这是这个行业特质所决定的。

多产业共协同

我国大健康产业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等。

“在政策的东风下,不少国企和民营医疗、金融、地产等领域的企业开始涉足大健康产业,但目前尚未出现可以引领整个大健康产业格局走势的龙头企业。大健康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体系不完善,产业链短,规模小,缺乏有竞争力技术,健康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居民对养生、健康、养老的需求。”面对我国大健康产业面临的诸多难点和痛点,郭瑜成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推动中医健康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医学在“治未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充分挖掘祖国医学的宝藏和精华,探索更多的中医在健康管理领域适宜推广和普及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产业及市场。

二是推动专业化健康管理人才建设。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康管理的需求,产教融合发展必将促进健康管理产业良性发展局面的产生,全面推进健康服务人才的培养将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在王清霖看来,健康领域的市场痛点和难点主要在三方面。第一,产品、服务同质化问题突出。主流的医疗健康服务应用上,功能布局差异不大,疾病导诊+医生咨询+医药电商+内容社区是主要的模式。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多个应用只在功能延伸和发展重点上有细微的区别。

第二,如何搭建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桥梁。健康领域的特殊性体现在它关乎个人的生命,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提供的企业和服务提供的模式上更为保守和谨慎。加之近年频繁爆出的医患纠纷、医疗乱象,更是动摇了消费者的信任基础。如何维护和加强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每个健康市场需要认真思考的。

第三,行业监管问题突出。健康行业是一直受政府严格管理的行业,但仍然出现黑心药等乱象。既有的监管体系落后成为了健康行业发展的又一桎梏。如何优化监管体系,如何融入产业协同发展、智能化、线上化的发展潮流,是健康产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张良表示,市场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步调确实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市场上的各类主体对“医疗”这一产业的认识还并非清晰和统一。“要知道,医疗这个行业,特别是传统的公立医院体系的从业者,相对是比较闭塞的,并没有像其他行业一样,形成大规模的流动,跨界交融的深度和广度相对不足。”因此,行业外的人想进入的时候,目的、心态是千人千面的,确实有想踏踏实实干一番事业的人,但也不乏有想挣“快钱”的人。这个产业需要政府和行业精英发声,慢慢形成一种共识,统一目标,多产业协同的空间才能越做越大。

众多医药、医疗、科技、金融、地产等领域的企业纷纷涉足大健康产业,大量资本和资源涌入大健康领域,但能改变市场格局的“巨头企业”并没有出现。中商产业研究院产业分析师陈丹表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应该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期实现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随着大健康要素区域分布、产业分布不均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方法,使全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以优势产业带动市场,多产业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健康新思维

我国健康产业每年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预计2020年还将扩展到2039亿元。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要如何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

郭瑜成表示,引导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从政府引导的角度看,一要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明确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二要制定相关的法规;三要能够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政府要花大力气,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对市场上的害群之马能够发现并清除。从人才储备的角度看,2017年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201万人,较前一年增幅13.6%,其中报考医学专业的人数占比较大。只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保障,加上医疗技术的加速发展,才能彰显大健康产业在我国的独特地位。

此外,从群众健康意识的方面来讲,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健康意识增强,人均保健支出继续上升。受教育程度较高、个性化需求鲜明的80后、90后逐渐成为主流消費人群,健身、自驾游等健康消费的力量势不可挡。因此,“应将新时代年轻人的健康需求作为培养人民健康意识工作中的重点”。郭瑜成称。

从产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应合理布局医疗服务、医药及医械和耗材研发生产、康复设备及保健品研发生产、健康管理及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健康养老及养老服务和适老产品、健康旅游和健康保险产业链。“形成一条既能引领产业整体发展又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体现医疗健康发展规律的产业发展道路。”郭瑜成如是说。

郭瑜成还表示,引导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没有国家层面的推动、没有全国性健康行业社会组织的参与是不行的。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自成立以来,以“实施全面健康管理,建设全民健康中国”为目标,围绕着构建与医疗系统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的“全民、全时、全程、全面、全新”的智慧健康管理体系,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提升全民健康管理自觉意识。通过健康大会和论坛等各种场合、利用制作视频等各种手段传播科学健康知识,让健康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维护健康成为每个人自觉自愿的行为习惯。

二是推进全民健康管理法规建设。通过政协会议等渠道不断倡议制定颁布《全民健康法》,以法律形式明确公民、政府、就业单位、医疗机构以及健康服务业在参与和管理全民健康中的义务和责任。

三是推进全民健康管理标准出台。成立了健康管理标准与评价分会,并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力争从健康管理的人员资质、技术流程、服务内涵、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标准规范,已经发布了《体重管理标准、健康村镇标准》等4项团体标准。

四是推进全民健康管理机构建立。全力推动筹建包括健康检测、心理健康、智慧运动、营养干预、功能医学、中医保健、康复保健等学科专业的健院,力争使“防病到健院,治病到医院”成为新常识,让“想健康找健康管理师,想看病找临床医师”成为新常态。

五是推进全民健康管理人才培训。完成了健康管理师职业现状调查白皮书报告,组织编写了《健康管理职业导论》,力求在规范健康管理人才岗位设置,畅通健康管理人才职业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六是推进全民健康管理行动计划。通过开展健康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树立“维护健康人人有责、健康生活人人受益”和“爱健康就是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的理念,形成从上到下崇尚健康的全民行动氛围。

七是推进全民健康管理智慧发展。通过在城镇、乡村、社区开展全民健康智慧管理试点,推动实现健康数据采集、存储、应用从源头到终端闭环式管理,形成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大数据共建共享模式。

而在张良看来,大健康产业不同于其他的产业。首先,大健康产业需求弹性是偏弱的。所以要引导这个产业健康发展,要理清政府职责,既“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分清楚哪部分是交给市场的,哪部分是政府兜底的,哪部分是政府主导的市场力量起调节作用的。其次,大健康产业,特别是医疗服务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带有浓重“委托代理”色彩,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医患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医疗机构和政府的信息不对称,这两种情形都需要加强监管,在可控的范围内良性发展。

“大健康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多的要从健康的本质去看,这一行业不是事后治疗,更多的是要考虑事前预防,所以把健康习惯、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康复保健等各个环节系统整合起来,实现提升生活品质、降低总体医疗支出,这才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张良说。

王清霖表示,未来一是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推进线上化发展。健康产业相关企业近年都十分重视业务线上化发展,如保健品市场中,线上渠道正逐步侵蚀药店的市场份额,成为第二大销售渠道。行业健康发展是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健康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部分业务是不能完整地实现线上化操作,如何进行业务的瓜分和布局是需要更为谨慎的思考。

二是提高行业信息透明度,利用媒体、公众等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了解健康行业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相关数据尤其是医院、医药公司是比较难以获得的。提高行业信息透明度,既是为了增强公众对健康行业的信心,更是有助于发挥媒体公众的舆论监督效力,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医疗健康是关乎国民生命安全及身体素质的重要领域,在市场准入上应严格把关,整治市场乱象,同时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到把该管的管好,把不该管的放手市场。”王清霖说,我国健康行业进入了迅速增长时期,更应该做好管理工作,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全民医疗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全民·爱·阅读
可持续全民医保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