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青铜器之七: 礼之所用 躬逢胜饯

2019-08-15 01:27牛道德
经济 2019年7期
关键词:礼器典礼遗迹

牛道德

青铜器的分類方法非常之多,其中有一个神秘的类型——“礼器”。

一些观众在历览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历史遗迹时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在博物馆、历史遗迹中看到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文物和遗迹,不是纹饰近乎抽象的鼎簋圭璋就是些造型奇特的盘盘罐罐。即没有像埃及金字塔那样令人震撼的建筑又没有像希腊罗马雕塑那样栩栩如生的写实作品。但从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的深邃广大来看,我们先人的审美不是对“纪念碑式”建筑和“再现性”风格的追求那么简单,他们探寻一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和美学思想。而了解这一思想最好的窗口就是本篇要谈的“礼器”。

礼制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但因相关文献古奥费解,今人仅从目之所及范围内所见的几件器物、几行介绍,是不容易体会到古人的生活中,礼器究竟意味着什么。

先秦时期也泛指夏、商、周三代,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奴隶制社会的青铜文明阶段。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我国先秦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而礼正是先秦时期用以维系贵族间的等级规定,并作为规范以制约人们的日常行为。

礼器是用于宗庙中和宫室中的器物,使用于各种祭祀、宴飨和各种典礼仪式的场合,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比如说鼎、鬲、簋等是祭祀时使用的“食器”,爵、角、觚等是祭祀时使用的“酒器”等。中国古代的礼器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含义。《左传·成公二年》引孔子的话说:“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其中“器以藏礼”一语和《礼记·乐记》中所说的“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意义很接近,都指出“礼器”的本质并不仅限于它们的外形和表面功能,还在于它可以“内化”礼仪规章、社会关系、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

在此就出现了一个关于“礼器”与“祭器”两个称呼之间区别的问题,笔者发现,许多情况下“礼器”与“祭器”这两个词并没有过多区分,但细细分解“礼器”与“祭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为什么不把“青铜礼器”称之为“青铜祭器”呢?其实很简单,礼器不仅在祭祀、典礼、仪式作为道具和身份的象征而出现和使用,它也是贵族日常生活中“迎头撞面总相见”的实用器;而祭器的适用范围则要小很多,大多数只在祭祀天地日月、宗庙社稷、神仙圣人等特定的场合使用,多数时间是被人敬而远之、束之高阁的,因此其给人的感觉远没有礼器那般有存在感。

猜你喜欢
礼器典礼遗迹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奢华的典礼
惊艳!可可托海的地震遗迹
方外观遗迹旧照
论新泰周家庄遗址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墓的等级性
《诗经》中青铜礼器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