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出口的教养”等素材多维解读

2019-08-19 01:15王文炎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7期
关键词:柴静教养苍蝇

王文炎

不说出口的教养

柴静在央视担任主持期间,向来矜持冷静,话也不多,镜头中的她神情淡定,声音柔和,因此备受观众喜爱。

一次,柴静随摄制组出差,刚到机场就被人认了出来。没过一会儿,她就被蜂拥而至的粉丝们围住索要签名。柴静还是如以往那个邻家女孩一般,微笑着满足大家的要求。

就在这时,一位中年女性挤了过来,扯着大嗓门喊道:“主持人,给我签个名吧!我好喜欢你的主持,每周只要到了《鲁豫有约》播出的时间,我都会提前坐在电视机前等着……”

人群中发出一阵笑声,有人用不屑的眼光看着这位主持人的“粉丝”。这时候,柴静在这位妇女不注意的情形下,食指放在嘴边,向周围人做出了一个安静的手势,人群里的骚动和笑声立马减小了很多。柴静低下头来,郑重地在纸上写下了“陈鲁豫”三个字,递给了这位粉丝……

一个人的教养体现在不经意的言语间和有意为之的行动里,柴静用巧妙的方式既缓解了场面的尴尬,又维护了这位粉丝的尊严,同时也为自己加了分。

多维解读

1.教养是最好的颜值。教养是一个人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魅力,它比外表更迷人。有教养的人,如一股清风,让自己清爽,也让别人舒服。教养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气质;缺乏教养也会给一个人的颜值拉分。真正有教养的人,不会用自以为是的优势苛责别人,侮辱别人,因为所有的教养都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柴静不说出口的教养,令人赞叹。

2.维护别人的尊严。人难免犯错,也会不小心误会你,但你要维护别人的尊严。你点破一个人的短处,不仅会使这个人难堪,还会让其他人心寒。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会伤害对方的自尊。所以,要想与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尊严。

适用话题

教养  尊严  冷静  智慧  为人处世

爬出命运的“井底”

小男孩生下来就只有半只右脚板,而且右手变形扭曲,然而,他从小就这样告诉父母:“别为我担忧,我能够做很多事,我也会有成就。”

小男孩酷爱橄榄球,和其他孩子一样参加了球队的训练。他不顾身体残疾,坚持参加每天往返16公里的长跑,他在球技训练方面比队友们投入更多。1953年,18岁的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的职业橄榄球队,教练担忧地劝他不要参加,他却满怀信心地对教练说:“相信我,我能行的!”

教练终于被感动,让他当候补射手。开始,球队只不过想让他试一试,但没想到,他的球技丝毫不比其他球员逊色,他甚至能在50米开外把球踢进门里。因此,教练就安排他在各种比赛中出场,他越踢越好,竟然在1956年的一场比赛中创造了奇迹。那是一场关键的比赛,当时新奥尔良队落后1分,比赛只剩下最后几秒钟,可全体队员还没有过45米线。正巧对方犯规,教练毅然换他上场罚任意球。他上场后,一记猛射,球从57米外直直地飞向球门。结果,新奥尔良队以19∶17获胜。

没错,他就是美国运动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橄榄球运动员——汤姆·登普西。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人,就像从天上落下的雨,有的落在大海里,有的落在山顶上,有的落在深井里……毫无疑问,汤姆·登普西就是一滴落进深井里的雨,但他没有认命,没有屈服,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命运的井底爬了出来,在空中化成一道绚丽的彩虹。

多维解读

1.永远不屈服于命运。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命运之神是非常不公平的,甚至是残忍的。也许,在迈出人生第一步时,厄运已经开始纠缠我们,并且让我们不得不忍耐超乎常人的痛苦煎熬。但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不屈服于命运,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主宰自己的命运。

2.相信自己能行。有许多并不具备完成某项事业条件的人,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成功,被认为是奇迹。如故事中的残疾人登普西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之所以成功,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就是自信——相信自己一定会实现理想,并矢志不渝地努力奋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3.要挖掘自己的潜力。大多数人的才能都潜伏着,必须激发、挖掘。因此,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并朝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永远不说放弃,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生逐渐变得丰厚起来。

适用话题

永不放弃  坚持到底  挖掘潜能  相信自己  抓住机会

最慢的人最先到达终点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挪威著名的极地探险家。在少年时期,阿蒙森就喜欢探险,常常和同伴们到各地游览。一次,他们开启了一项新的徒步计划,路程大概有3000公里,徒步走完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地貌复杂,天气状况也极不稳定。为了顺利到达目的地,大家做了详细规划后才出发。

也许是刚踏上旅程,同伴们精力充沛,行走的速度很快,一天能走30多公里,有的人甚至一天走了四五十公里。意外的是,阿蒙森一天竟然只走了20多公里,两三天下来,远远地落于人后。众人不解,连新手都能走那么快,有过多次徒步经历的阿蒙森怎么落后了?不过阿蒙森并不着急,尽管地势平坦、天氣晴好,他始终保持着一天20多公里的速度。

结局出人意料。虽然开始众人遥遥领先,最终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却是阿蒙森。

原来,在开始的时候人们的速度确实很快,但随着旅途的延展,会碰到道路不顺、天气恶劣的情况,这时人们大多选择停下来,躲在帐篷里休息,想着天气好转后再快速赶上。但天气好路又比较顺的情况非常少,于是人们也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如此一来,反而没有每天坚持只走20多公里的阿蒙森快。

正是靠着合理的规划和坚定的毅力,阿蒙森在之后的探险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阿蒙森说:“成功靠的从来不是一天两天的激情,而是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所以第一个到达终点的人不一定是走得最快的人,相反,最慢的人反而可能最先到达终点。”

多维解读

1.欲速则不达。鲁迅先生曾说:“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们向往的目標。”漫漫人生路上,很多时候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看谁的慢功夫更到家。最后,拼的往往不是聪明和运气,而是韧劲和毅力。做什么事都不要一味图快,违背规律一味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无论是极地探险,还是学习成才、干事创业,要想尽快达到目的,就应当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行进。

2.坚持才会胜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万事从来贵有恒,成事不足毁于躁。只要一点一滴去积累,就会有收获,不迈开双脚,只能永远“站”在原点而成为看客。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3.做事要有规划。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在大目标与大眼界的前提下,制定好人生规划,严格执行,才是正道。清晰的目标,让我们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让这种积累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成长。看起来你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但其实你每天都在为未来积蓄力量。清晰地规划,前进中就有了清晰的路径;就能逆袭,成就不凡的人生。

适用话题

计划  毅力  坚持  恒心  意志

世界的善意与恶意

孩子受伤了,蹲在地上不肯起来,捂着伤口痛哭。一直到深夜,他还在啜泣。

“亲爱的,你怎么了?”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我受伤了。”孩子伤心地回答,“我不敢站起来,我怕再次受到伤害。”

那个声音说:“噢,亲爱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勇敢地站起来吧”!

“这个世界对我充满了恶意。你看,我已经因此受伤了。”孩子失望地连连摇头。

“听我说,事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那个声音接着说,“这个世界对你没有恶意。如果恰好你受伤了,可能只是因为你没有注意看路而撞到了桌子。”

孩子仔细回忆了一下,确实是这样的。突然,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问:“这么说,世界对我是善意的?”

“噢,不,亲爱的,恐怕不是这样的。”那个声音否定道。

“这个世界对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既没有恶意,也没有善意,它只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在运动。不管是欢喜还是忧愁,开心还是难过,收获还是失去,那都是你自己造成的结果。”

品味着这番话,孩子终于站了起来,他想明白了很多东西,也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如何去做了。

多维解读

1.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在恶劣的环境中,有些人一味地抱怨,从来不想着如何去改变。整天在梦想的生活与现实的反差中失落愤懑,怎么可能有精力去改变自己的境遇。可见,不怨天尤人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品质。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

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很多人将自己受挫、不顺以及贫穷的原因归于环境,嫌别人对自己不宽容,抱怨社会不公,嚷嚷自己的运气太差,将所有的不幸都归罪于环境,一味从外部找原因,从来都不考虑自身的问题。实际上,人才是改变环境的最大因素,人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负责,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奋发图强,才能成功。

3.尊重规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来没有什么善意和恶意之分。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对规律保持敬意,顺应天理法则,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尽自己的所能干好每一件事,就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适用话题

负责  不抱怨  保持自我  勇敢面对

蜜蜂模式和苍蝇模式

想学英语,买了一本“红宝书”刚看了几页,听别人说死背单词没用,就又跑去买了一本真题。刚报了一个PS班,听说有更好的课程,就觉得自己上了当。专栏订阅了一个又一个,微课听了一回又一回,为知识付了不少费,却遗憾地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长进。

问题并不总是出在方法上,而是我们没有给予一个方法足够长时间的坚持。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做过这样的实验:

把一群蜜蜂和一群苍蝇同时装进玻璃瓶里,将瓶子横着放平,让瓶底朝着光,小蜜蜂们一刻不停地在瓶底附近飞舞,一次次撞到瓶底,最终力竭而死,而苍蝇则在瓶子里乱撞,不一会儿,就能从瓶口逃出。

但当把瓶子放在暗箱中,只开一个小孔透进光亮对准瓶口时,蜜蜂们往往可以更快脱身。因为蜜蜂的复眼有更强的向光性,对阳光的敏感和偏执决定它们不肯接近黑暗的地方,哪怕是出口。

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应该先把自己调成苍蝇模式,多了解多打听多试探;找到门路后,再进入蜜蜂模式,坚持在一条路上走下去,遇到瓶颈时再切换回苍蝇模式,依此类推。

而大多数人的学习模式刚好相反,一开始就开启蜜蜂模式,在对一个领域毫不了解的情况下盲信盲从,好不容易积累了一点之后,又因为发现了更好的资源而犹豫不决甚至走回头路,迫不及待地调到苍蝇模式,像是玉米地里哪根都想要的小熊,忙忙碌碌一场,最后一切成空。

多维解读

1.做事不要囿于模式。蜜蜂模式和苍蝇模式都是在特定环境下才有好的效果。要想办好事,应该交替使用这两种模式。做事时要先面后点,扬长避短,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工作效率才会高,效果才会好。一个人的目标是固定的,但做事的方式则需要不断切换,根据情况调整,因地制宜。

2.遇事要善于变换思路。生活中,当形势变化,自身优势无法发挥时,不肯改变思路,一意孤行,坚持己见,最终只有失败。坚持不懈固然好,但只有出成果才说明有效;若停滞不前,毫无进展,任何坚持都不再有意义。所以,遇到瓶颈时,需要的不是坚持,而是换个思路,灵活应对。

3.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路上,我们需要发散思维,寻求多种途径,再逐步筛选,找到最佳方案。大凡成功者,总是与探索息息相关。求新求变的创造力,永远是发展的“灵魂”。

适用话题

因地制宜  随机应变  创新思维  积极探索

猜你喜欢
柴静教养苍蝇
跟踪导练(三)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一只有教养的狼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苍蝇搓脚是怎么回事
苍蝇为什么喜欢搓腿
打自己脸
柴静:一根宁静的火柴
最穷主持人”柴静:让生命像火柴一样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