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 心理咨询技能在访谈节目中的应用
    工之妙。本文通过柴静的采访,阐释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在访谈节目中如何更好的建立关系,实现访谈目的。【关键词】访谈节目;柴静;心理咨询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7.088柴静的《看见》也许不被大众所知,但是柴静这个主持人她的风格却独树一帜,经常被研究者用来分析访谈节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7期2021-09-29

  • 没有目的地去做
    生乐趣。央视记者柴静知道卢安克的事迹后,和大多数人一样心中疑惑不解,一个外国人放着好日子不过,跑到穷乡僻壤干啥呢?带着这个疑问,柴静去采访他,柴静问:“当时你是为了什么?”卢安克说:“我记不起来了。”柴靜又问:“那个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卢安克说:“我不知道。”真是雷人的回答,这个外国人,他竟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更雷人的是,他的人生甚至没有目的。柴静启发说:“那你目的是什么?比如改变教育什么的。”卢安克说:“如果我想改变中国落后山村教育的现状,然后带

    做人与处世 2020年11期2020-07-23

  • 只是去做,没有目的
    生乐趣。央视记者柴静知道卢安克的事迹后,和大多數人一样心中疑惑不解:你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跑到这穷乡僻壤来干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柴静约好了时间去采访卢安克。柴静问卢安克:“当时你是为了什么?”卢安克说:“我记不起来了。”柴静接着问:“那个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卢安克说:“我不知道。”这真是很让人诧异的回答,这个外国人竟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更令人诧异的是,他的人生甚至没有目的。柴静启发式地问卢安克:“你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改变教育什么的。”卢安克说:“

    知识窗 2020年6期2020-06-29

  • 教养
    巨少蕊柴静担任主持人期间,矜持冷静,声音柔和,广受观众喜爱。一次,出差的柴静被认了出来,粉丝们围住她索要签名,柴静微笑着满足大家的要求。这时,一位中年女性挤过来,喊道:“主持人,给我个签名吧,我好喜欢您的主持,每周只要到了《鲁豫有约》的时间,我都会提前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等候……”人群中发出一阵笑声,有人用很不屑的眼光看着这位“粉丝”。这时候,柴静在这位妇女不注意的情形下,食指放在嘴邊,向着周围人群做出了一个小声安静的手势,人群里的骚动和笑声立马就减小了很多。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29期2019-10-18

  • 教养
    巨少蕊柴静担任主持人期间,矜持冷静,声音柔和,广受观众喜爱。一次,出差的柴静被认了出来,粉丝们围住她索要签名,柴静微笑着满足大家的要求。这时,一位中年女性挤过来,喊道:“主持人,給我个签名吧,我好喜欢您的主持,每周只要到了《鲁豫有约》的时间,我都会提前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等候……”人群中发出一阵笑声,有人用很不屑的眼光看着这位“粉丝”。这时候,柴静在这位妇女不注意的情形下,食指放在嘴边,向着周围人群做出了一个小声安静的手势,人群里的骚动和笑声立马就减小了很多。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29期2019-10-18

  • 浅谈陈文茜与柴静采访李安的差异
    邢子豪摘要:柴静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位内地节目主持人,由其主持的《看见》节目更是取得了很高的评价。陈文茜是一位台湾的知名人士,她不仅仅是一名节目主持人,同时集政客、作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二人分别在内地与台湾都在主持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里我们以两人曾共同采访过的李安导演为例,浅谈二人的主持风格异同。关键词:陈文茜;柴静;主持风格在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柴静与陈文茜都对李安进行了专访,而两人的采访风格和采访内容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我看

    环球首映 2019年4期2019-09-10

  • 关于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语境特点的探讨
    虑。本文以主持人柴静在《看见》中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对语境的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养,丰富我国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之中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看见》;柴静;语境;特点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体制创新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期,新闻工作者应做好“把关人”的角色,以专业角度解读新闻。遇到热点问题不应只从新闻价值、轰动效应等方面考虑。人物访谈类节目《看见》以其冷静和深度著称,强调人文关怀,对热点事件不乏冷静客观的思考,让受众深刻地了解事件的全貌,使

    科教新报 2019年2期2019-09-10

  • 柴静的生日礼物
    有记者问柴静:“你收到最珍贵的生日礼物是什么?”柴静说:“一只乌龟。”记者瞪大眼睛:“这个人太损了吧!”柴静解释:“去年的一天,我刚做完节目,我独自行走在夜里。突然,身后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回头一看,是个穿军服的男孩。他冲我敬了个军礼,说他是国防大学大四的学生,并感谢我主持的节目充实了他的生活。为了表达谢意,在毕业前送给我一份礼物作为纪念。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盒子,里面躺着一只乌龟。我接过礼物后,男孩转身就消失在夜里。那位大学生根本不知道那天是我的生日。”记者惊

    做人与处世 2018年13期2018-08-10

  • 柴静在《看见》中的采访会话风格浅析
    以来就广受好评,柴静以及她独特的采访会话风格也引起了新闻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探讨。柴静关心新闻中的“人”,话语中总是充满人文关怀,带着女性独有的温柔充当一名倾听者,去倾听受访者的内心独白。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柴静也总结出一套独特的采访提问技巧。因此对柴静的采访会话风格进行剖析,从而更好地促进新闻从业者提高新闻素养,更有效地推动电视媒体系统走向完善。关键词:柴静;会话风格;《看见》;人文关怀作者简介:许檀(1994-),女,汉族,黑龙江人,湘潭大学研究生,研究方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1期2018-06-22

  •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张昊轩1976年柴静出生在山西临汾,15岁的时候她到湖南长沙读大学,会计专业。柴静有一个做主持人的梦想。她毛遂自荐给当地一个很著名的电台节目主持年轻人正是刺头,央视评论部副主任陈虻第一次见柴静时,翘着腿问:“你对新闻的什么感兴趣啊?”柴静也翘着腿回答:“新闻背后的人。”陈虻觉得这丫头挺有个性。可柴静进了《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就傻眼了。她对主流新闻话语非常陌生,评论不会写,坐在桌旁干瞪眼。白岩松看着她挺可怜,就递给她一张纸,是他写好的串场词。这张纸柴静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5期2018-06-13

  • 苍穹下的蓝天
    王源柴静 记者、主持人。2001年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记者,2011年担任《看见》主持人。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2014年从央视离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显著,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于是,带着央视主持人头衔的柴静又一次走到聚光灯下。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谎言的记者,而是一个关心女儿呼吸健康的

    琴童 2018年2期2018-03-06

  • 柴静如何“看见”
    王博宁【摘 要】柴静通过《看见》让观众获得一个新的视角,改变了我们过去“看”媒体中的人的方式,真正建立起观众与当事者有血有肉的联系,并将可能的意义带入生活的核心。【关键词】柴静;看见;媒体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097-02《看见》是央视2010年新推出的纪实类的专题节目,它的立意是:“观察变化中的时代生活,用影像记录事件中的人,努力刻画这个飞速转型的时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与渴望,期待和观

    戏剧之家 2017年21期2017-11-23

  • 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语录,这也是我对柴静印象最深的地方。第一次听到柴静这个名字,是在一次讲座上,主讲者讲了《苍穹之下》,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回去查阅了相关资料,看了相关视频。令我震惊的是,这么瘦弱的身軀,何以在人世沧桑后,写出这本“告白书”。人生何其短暂,不管经历了什么,要想看到世界的真实,首先要看见自己,这就是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看见》这本书,文字直白犀利,但又通俗易懂,这就是柴静的声音,呐喊的声音。之前有看过白岩松的《白皮书》,两位都是央视名角,都经历了沉浮,

    时代风采 2017年4期2017-03-31

  • 柴静,“跨界”而来的作家
    ,看见自己。——柴静一提到柴静,或许人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她在鏡头前含而不露微笑的记者形象。然而一部《看见》,使她又多了一层作家的身份。我顺着这条蜿蜒的小路摸索,略略窥见了作为作家的她,内心与其外表反差略大的坚韧与执着,勇敢与思考。她,跨界而来。跨越生死之界的坚强。2003年春,一个食人的怪物张牙舞爪地中国大地上肆虐,它令人闻风丧胆,它冷血无情。它,就是非典。在那段灰色的记忆里,街道无人,邻里寂静,仿佛人被疾病挤到了地下。在漆黑的地下,人们仍然渴求着外界的信

    美文 2016年24期2017-03-16

  • 看见的力量
    新闻2003年,柴静进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成为最早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摇晃的镜头、柴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此后,采访艾滋病人、自杀儿童、吸毒女、地震、奥运会、征地,柴静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新闻第一线。有人总结,在这些节目里,镜头中的柴静,62%的时间挺身而出与黑暗势力交锋,38%的时间低下身去倾听弱者的申诉。那个瘦弱但眼神坚定、提问尖锐的女记者,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深深记住。柴静说,她是“火柴的柴

    作文·初中版 2016年12期2017-01-03

  • 柴静采访风格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词]表扬性采访;柴静访谈; 对“人与事”的平衡2003年,在《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中,柴静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惊心动魄的现场气氛、摇晃的镜头、柴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之后,柴静做过《新闻调查》、《面对面》,《看见》等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在节目中,柴静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记录下当事人的故事与内心的起伏。柴静说过,这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然而,柴静的采访风格却遭到了一些

    活力 2016年7期2016-10-18

  • 为谁风露立中宵
    ,曾经家喻户晓的柴静已离开奋斗了十三年的央视。几乎从没在荧屏上看过柴静如何干净利落地发问,然而我从《看见》中所见的柴静,是一个文字辛辣老到,不想笑逼着自己笑一哭还忍不住,在历练中生出了人文关怀与职业素养的山西姑娘,13年奋斗13年成长,已然是一个优秀媒体人。难忘前几章,格调很冷,像是太史公眯着眼隔了几百年笑秦始皇修仙炼丹。柴静就那样不无幽默地讲自己初到央视的尴尬困窘,仿佛说的只是一个不相干的旁人。并非科班出身,年纪又轻演技稚嫩,在央视这条新路上摸索着前行。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0期2016-06-30

  • 柴静为何批不得
    马征柴静《穹顶之下》一出,网上网下一片热议声。叫好者有之,质疑者有之,维护者有之,攻击者亦有之。我跟某位同学就发生了一次争论。我说这片子拍得挺好,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同学很气愤:她的作品这么有意义,你怎么能质疑她呢?我说,里面有些地方还不够专业。同学说,专业问题就在专业领域内讨论,别拿出来娱乐大家了……这次争论无果而终,反倒让我起了疑问:柴静为何批不得?《穹顶之下》虽然号称纪录片,但其中多处用了新闻采访手法,片子也是公开播放的。如此,这就是公共平台上的公共产

    当代工人 2015年10期2016-06-23

  • 柴静采访中的女性意识
    :西南科技大学)柴静采访中的女性意识赵 丹(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从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起,柴静已经小有名气,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时空连线”“新闻调查”等栏目担任主持人和记者,逐渐名气大增。2013年,记录其新闻十年从业的著作《看见》出版,2015年初,推出纪录片《穹顶之下》,彼时的柴静已成为家喻户晓式的新闻记者。本文主要以柴静《看见》中的新闻报道采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对柴静的女权主义、采访方式和感性气质等方面的分析,总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7期2016-03-04

  • 看见不一样的色彩 ——柴静采访风格浅析
    一样的色彩 ——柴静采访风格浅析程子豪摘 要:在《新闻调查》《东方时空》《面对面》《看见》等重量级新闻类电视节目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柴静的身影。她以自己特立独行的采访风格,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喜爱,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业界人士的批判,认为其采访有“表演”与“作秀”之嫌。本文试以柴静的新闻作品为蓝本进行分析,从提问方式、人物形象及对其质疑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探寻柴静采访风格的主要特色。关键词:柴静;新闻采访;采访风格提起柴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其冷静、端庄、大方的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7期2016-03-02

  • 比名利更重要的是爱
    德君央视记者柴静在一次谈话节目中讲了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有一天,柴静去北京市一所中学就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采访一位姓江的模范教师。这是一次很普通的采访任务,她只用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当柴静准备离开学校时,一个女学生跑过来低声告诉她:“柴静姐姐,你刚才采访的江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得了癌症……”话没有说完,女学生就哽咽了。柴静猛然意识到采访还没有结束,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题材,她马上返回办公室。看见柴静回来,江老师憔悴的神色里露出些疑惑,说:“柴记者还有事?请

    东方女性 2016年1期2016-02-16

  • 柴静学演讲技巧
    文_浦润民跟柴静学演讲技巧文_浦润民柴静在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中使用了哪些演讲技巧,使她的演讲格外出彩?一场好的演讲就是一场好戏,好戏的看头就在于戏剧性。1.故事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演讲一开始就让人打瞌睡,而一个精彩的故事就是一针让观众保持注意力的兴奋剂。柴静所选择的故事是她的女儿。刚出生、身患疾病的女儿的脆弱形象很容易博得同情,这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整个演讲的情感基调。故事不仅用于引入,更应该贯穿全篇。数不清柴静的演说用了多少自己的、别人的故事,而一个道

    读者·原创版 2015年4期2015-11-14

  • 柴静:为妻为母这几年
    、赴美产女之后,柴静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许久。可是突然间,2015年2月28日,她携自费调查拍摄的环保片《穹顶之下》重磅归来,以“私人恩怨”介入公共话题,引起激烈争论。那么,消失的这几年,柴静到底在做些什么?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近日,笔者采访了柴静,了解了她为人妻为人母的这几年——做妻子也是一项工作柴静的低调众所周知,关于她的感情生活,她更是只字不提。有一阵子,大家都传柴静和著名作家冯唐的绯闻,说冯唐离婚就是为了她。当时双方都没有出来辟谣。可就在大家都信以为

    妇女生活 2015年4期2015-09-10

  • 柴静的采访特点探究
    王慧仙【摘要】柴静是一名优秀的記者,她在采访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试图结合央视专题节目《看见》中的案例,从尊重采访对象和注重情感交流这两个方面,分析柴静在《看见》节目中的采访特点。【关键词】柴静《看见》采访特点柴静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她气质优雅,冷静敏锐,每每面对镜头,神情淡定,声音柔和。在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她拥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练就了过硬的采访本领。在担任央视《看见》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期间,她的表现也非常出色,令人称道。本文试图从尊重采访对象和注

    新闻世界 2015年9期2015-09-10

  • 柴静:一个小县城姑娘的自我证明
    佚名1976年,柴静出生于山西晋南的小城临汾,父亲从医,母亲执教,曾祖父是个秀才,整个家族都住在从祖上传下来的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大宅子里。柴静至今还记得童年时喧嚣热闹的气氛、雕花窗棂、木制油伞和那些古色古香的家具。在柴静两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她识字,4岁就进入小学。母亲把柴静带到自己任课的班级,让她坐在最前排。稍大一点,母亲就开始为柴静订阅各种儿童报刊。柴静对文字的敏感度与生俱来,小小的年纪,对所有写字的东西都十分感兴趣,读得津津有味。13岁时,柴静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9期2015-08-20

  • 爱似静静的火柴
    01年,24岁的柴静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去了央视。一天中午,心情不好的她和领导争吵起来,领导说:“你凶什么?能将这火星变成工作的光亮,才算有本事!”领导的话把她呛住了,她一赌气摔了电话,到食堂打了一份饭,找了一个僻静处,端着饭碗失神地发愣。这时,一位高大斯文的男子端着餐盘坐在了她面前,笑呵呵地说:“你是柴静吧?怎么看起来像个气鼓鼓的青蛙?”她没好气地说:“干吗要告诉你,请问我认识你吗?”男子依然笑着,“我可认识你啊!世上可没有这样的事,一定要两个人认识才能在

    晚报文萃 2015年6期2015-08-12

  • 柴静,开启洗手做汤羹的另一种生活
    5年2月28日,柴静自费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在各大视频网站播出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这之前,很久未见柴静,这位前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似乎存心要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只是陆续有她的消息在流传:结婚了、生女了、辞职了……而纪录片结束,她又重新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现在的柴静,在做些什么?生活怎样?有哪些新的感受、领悟和成长?让我们走近柴静,走近她为人妻为人母的这三年——做妻子也是一项工作柴静是众所周知的低调,尤其是关于自己的感情生活,从来是只字不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5年7期2015-07-21

  • 柴静:幸好没对生命就范
    月江今年,一条“柴静自费百万元拍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出现。淡出公众视野一年后,柴静带着这部纪录片归来,以调查记者的身份,更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向大众讲述自己与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火柴的柴,安静的静进央视前,柴静在湖南主持一档名叫《夜色温柔》的夜间广播节目。若干年后,听众们仍记得那个清冷的开场白:“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1976年出生在山西的柴静,儿时几乎没见过蓝天,童年印象最深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闻某个相熟的大

    学生天地·初中 2015年6期2015-06-30

  • 柴静:苍穹之下勇追问
    珠多半看不到了。柴静因女儿的遭遇而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不仅带给亿万观众震撼,并且使人们意识到雾霾存在的危害性。某种意义上,这个纪录片是我们反抗雾霾,反抗以大气污染为代价的发展的战争,柴静就是这场战争的引导者。她每天只能通过看天气预报里PM2.5的指数来规划一天行程,她和女儿的自由被限制在了屋子里。她心中有愤怒吗?有的,但是她从愤怒出发,却向远处去了。柴静是个非常坚定而真实的理想主义者,但是她所经受的一切并没有让她的理想幻灭,相反,她聚焦事实,去追寻现

    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5期2015-05-18

  • 柴静,开启洗手做汤羹的另一种生活
    ◎文/冬至柴静,开启洗手做汤羹的另一种生活◎文/冬至2015年2月28日,柴静自费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在各大视频网站播出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之前,很久未见柴静,这位前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似乎存心要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只是陆续有她的消息在流传:结婚了、生女了、辞职了……而纪录片结束,她又重新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现在的柴静,在做些什么?生活怎样?有哪些新的感受、领悟和成长?让我们走近柴静,走近她为人妻为人母的这三年——做妻子也是一项工作柴静是众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20期2015-05-17

  • 探析《看见》节目中记者的采访风格
    。在《看见》中,柴静作为记者,有她独特的采访风格。一、善于捕捉细节细节是指生活中细微的小节。细节虽小,但我们往往可以从细节中了解它背后的深刻含义。越是在细节处,越能体现一个人细致的观察能力,越能探得奥秘。善于捕捉细节,善于观察人物在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方面的细微之处,可以使采访报道更加鲜活、更加生动。柴静善于捕捉细节,从细节入手,去询问采访对象与之相关的事情,并且得到的回答会使人有所收获。例如,在采访华裔NBA球员林书豪时,提到2012年2月5日,林书

    视听 2015年8期2015-04-09

  • 《看见》中柴静的采访技巧分析
    学院)《看见》中柴静的采访技巧分析郑 怡(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 要:央视《看见》栏目广受好评,蜕变后的柴静纯熟而又独树一帜的采访风格和技巧在央视《看见》栏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该栏目中,柴静充分体现了其在采访过程中的倾听技巧、语言运用、注重人性三个方面的出色表现。关键词:柴静;采访技巧;人文关怀央视综合频道的《看见》是时下柴静主持的一档专题类节目。该节目以其新颖的选题、丰富的内容、鲜明的表达、特色的采访,在开播两年来广受好评。主持人柴静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6期2015-02-26

  • 爱似静静的火柴
    ” 那段时间,柴静认为这两句诗就是她心情的写照:“灯火热闹”是别人的,自己有的只是孤独暗淡。也有人说她是一根静静的火柴,但她并不知道这根火柴何时能将自己的人生真正划亮。 2001年,24岁的柴静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去了央视,因为工作平淡,她会将烦恼四处发泄。一天中午,心情不好的她和领导争吵了起来,领导说:“你凶什么?能将这火星变成工作的光亮,才算有本事!”她一赌气摔了电话,到食堂打了一份饭。但因为腹中饱胀,她便找了一个僻静处,端着饭碗发愣。 正在

    现代妇女 2015年1期2015-02-02

  • 柴静在人物专访中的采访艺术
    题节目《看见》。柴静是这档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主要负责人物专访,她在采访过程中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将从冷静理性探讨、善于思考问题、关注人的感受这三个方面,探索柴静在人物专访中的采访艺术。一、冷静理性探讨在早期的采访生涯中,柴静常用的采访句式是“但是……”“你不觉得……”“难道你没想到……”。然而经过多年的历练,她领悟到:记者应该不预设立场、不心存偏见、不咄咄逼人,要尊重采访对象,冷静理性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中客观地呈现事实,

    大众文艺 2015年16期2015-01-28

  • 没有谁是躺着成为谁的
    为谁的周星驰接受柴静专访。对于一个大腕级人物来说,完成一次媒体采访,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很快,这次访谈在一问一答间顺利完成了录制,只等着届时播出。可是,录制完成二十天后,柴静接到周星驰打来的电话,要求将节目重新录制一遍,而且其态度坚决。一时间,柴静被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柴静与周星驰进行了面谈,在得知周星驰要求重录的缘由后,非但没有抱怨周星驰难缠,还对其为人处世的作风有了更多的崇敬。那么,周星驰为什么要坚持重新录制呢?原来,在第一次录制的时候,周星驰的普通

    人生十六七 2014年18期2014-11-21

  • 柴静:一根宁静的火柴
    和非议的主持人,柴静离职的消息注定会沸腾整个媒体圈。关于柴静的去向,有报道称,确认没有签约下家,目前主要的任务是“在家带孩子”。虽然离职原因尚未公布,离职去向也尚不明确,不过这两年来关于柴静去留的各种“爆料”终于可以划上一个句点。从“公知女神”到“家庭主妇”,柴静的“女神”形象轰然倒塌。这样的角色转换难免令公众产生心理落差,但细细一想,“女神”也是女人,总归要“接地气”,要嫁人生子,回归到柴米油盐、相夫教子的普通生活中去。她无非也是从一个幼稚、简单、服从、

    中国周刊 2014年11期2014-11-05

  • 柴静神话的轰动与离开央视的冷清
    早已退去,如今由柴静离开央视的消息,回看那次从八卦情史开篇到转化为全民热议新闻专业素养的严肃走向争论确实少见。柴静成名于态度。让其声名鹊起的固然有其才华,但更多是围绕在其身边的文艺“男闺密”们造女神的结果。从成为各种鸡汤文的主角,到那句用自托马斯·卡莱尔却被当做柴静语录经典发扬光大的“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从各种不加掩饰的示好爱慕追捧文章,到柴静新书发布会上十二个京城文化圈男名人的站台助阵;从所谓当代林徽因,到成为判断“装X者”的关键词—“男

    南都娱乐周刊 2014年39期2014-11-05

  • 卢安克成就了柴静的善良
    人 善良央视记者柴静应卢安克邀请去地处广西偏远山区的板烈小学进行采访。有一个叫牙韩运的学生非常调皮,让其他老师都很头痛。然而,在志愿者教师卢安克导演的电视剧《心镜》中,他却演了一个困难最多的角色——容承。在教室里,柴静问他为什么想演容承。牙韩运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不知道,忘记了。”柴静接着问他都说了什么台词。牙韩运有些为难地回答:“记不起来了。”什么都没有问出来,柴静觉得这样的采访效果不太好。于是她又继续追问:“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人物太软弱了?”牙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9期2014-10-23

  • 柴静:永不放弃的坚持
    的威胁。她,就是柴静。2000年,柴静进入了中央电视台。由于没有名校的学历背景,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因此刚到中央电视台的时候,柴静度过了一段痛苦的适应期。柴静说自己曾经用最笨拙的办法,像蚂蚁一点一点地搬运食物一样,竭尽全力地去学习。她经常自己练习做策划,观摩同行的节目,上机练习编节目,常常熬夜到凌晨三四点,这才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这样能够独挑大梁。独自撑起一个栏目的地步。2013年4月,北京国际电影节吸引了众多媒体。各大媒体竞相追逐采访《泰坦尼克号》和《阿凡

    青春岁月·校园版 2014年6期2014-09-22

  • 人们爱女神也爱摧毁女神
    黎波事件回顾:柴静美国产女后回京引争议2014年2月17日,柴静被拍到在机场怀抱婴儿,与家人一起返回北京,柴静从“柴女神”变成了“柴妈妈”。这些只是人们关注的花边之一,更多人将目光关注在柴静美国产女这件事上。有知名人士称:孩子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人,柴妈妈还真是对祖国“有信心”。更有网友写到:“我根本不会相信一个长期在体制内享受名分的女人,会言行一致。何谓虚伪?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名利都捞差不多了,她终究会移民,坐等看吧。我不否定她的观点,我只否定她的人格”。

    婚育与健康 2014年4期2014-07-23

  • 灵魂深处的正义与良知
    。”央视著名记者柴静在《看见》一书中,与读者分享她进入央视十年来最真诚的人生经验。书中展示了她朴素、客观、敏锐、善感的一面,还有灵魂深处的正义与良知。《看见》这本书不同于一般名人出书。它是纪实,也是文学,是个人传记,也是社会变迁的备忘。十年之间,非典、两会、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几乎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都能看到柴静的身影。通过她在第一线的真实记录,我们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而这十年,也是柴静从湖南来到北京,从默默无闻到广为人知的十年。于她而言,十年

    晚霞 2014年12期2014-07-13

  • 柴静在美国生女儿,该不该受到讨伐
    柴静在美国产女的消息传出后,再一次成为新的争论焦点。根据美国法律,任何人只要在美国领土出生,都算美国公民,因此柴静被不少网友贴上“不爱国”的标签。但也有人认为“选择去哪里生孩子终归是个人自由,动不动拿‘不爱国的帽子扣人,是一种狭隘”。对此,你怎么看?@易水80:首先她肯定不爱国或者不喜欢这个国家,爱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是外国人。其次,是她和家人的选择自由,不违法,也合情。@哎呀哎咿呀:我认为柴静不该受到讨伐。其实我们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会有一些人选择去国外生孩

    意林 2014年7期2014-05-14

  • 周星驰的较真
    年初,周星驰接受柴静专访。对于一个大腕儿级人物来说,完成一次媒体采访,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很快,这次专访在一问一答之间顺利完成了录制,只等着届时播出。可是,录制完成二十天后,柴静接到周星驰打来的电话,要求将节目重新再录制一遍,而且其态度坚决。一时间,柴静被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柴静与周星驰进行了面谈,在得知周星驰要求重录的缘由后,非但没有抱怨周星驰难缠,还对其为人处世的作风有了更多的崇敬。那么,周星驰为什么要坚持重新录制呢?原来,在第一次录制的时候,周星驰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4年2期2014-02-18

  • 由《看见》看见的
    版社编辑部的人把柴静留下的话掷了过来,硬邦邦的。联系采访,是在我星星点点看了《看见》的片段之后,找书来读还没拿到书的时间里。真捧起书来,竟无法释怀,地铁上、十点以后回家挤压睡眠所得……几天之内读过之后,即使柴静没有那话搁着,我也不想再打扰她,那个我敬重的小同行。柴静透过她主持的《看见》栏目,看到了中国,我则在她写的《看见》里,看到了电视中没有看到的中国的更多细部,看到了山西小姑娘柴静能成为央视柴静、大众柴静,一路走来经历的坎坷与成长,以及那隐约在字里行间的

    博览群书 2013年5期2013-10-24

  • 柴静“看见”什么,“抵达”何地?
    十洲人红是非多,柴静风波,一波又一波,从无聊至无耻的八卦,从羡慕嫉妒到恨的攻讦,终于过渡到了新闻专业上的探讨,舆论总算给自身保留了一点尊严,尽管这仍然是一个八卦式的转场。真是众生相,浮世绘。我认识柴静柴静也认识我,不算熟。那是2005年,我是《新闻调查》的一个实习生,她是一个已有一点名气的出镜记者。翻开当时的文字,我是这样记录柴静留给我的第一印象的:“似乎略不如电视上有精神。看上去有点疲惫。她总是有些事情在做,显得很忙碌。”后来在并不多的接触后,我这样写

    博览群书 2013年5期2013-10-24

  • 好友谈柴静:她不啰嗦不爱玩
    年12月23日,柴静《看见》签售会在中心书城爆棚,热情的读者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看见》首印五十万册,刷新了出版纪录。为何会如此火爆?柴静热已成为一个现象,进入人们议论的范畴。柴静的“娘家哥哥们”也来到深圳,为《看见》捧场助阵。他们都是新闻、出版、电视界的知名文化人,是名震京城的老男人局中的“常委”。在尚书吧,老男人们围坐在四方桌前,品着茶,“闲聊”他们所认识的柴静。老男人局中的柴静枯燥,不爱玩老男人局到现在已有七年了,由趣味相投的新闻、出版界文化人组成。

    参花(下) 2013年1期2013-07-08

  • 柴静离京坐经济舱低调一如既往
    见》栏目知名记者柴静结婚的新闻,拍到她与知名摄影师赵嘉同回三环外普通公寓的画面。柴静这段不想让人“看见”的婚史曝光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知名博主不加V(即作家木子美)也跟进爆料柴静的“狗血恋情”,展开一场“V姐劈柴”与“公知护柴”的大战,身处漩涡中的柴静对此一直一言不发,继续忙着新书《看见》的巡回签售。日前某天上午,在首都机场蹲守的记者意外发现了“柴徽因”的身影,这位被网友总结为“一贯围巾清冷文艺范儿的女文青”,当天穿了一件朴素的黑色风衣,搭配蓝牛仔裤,围巾

    南都娱乐周刊 2013年5期2013-05-17

  • 没有谁是躺着成为谁的
    年初,周星驰接受柴静的专访。对于一个大腕级人物来说,完成一次媒体采访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很快,这次访谈在一问一答间顺利完成了录制,只等着播出。可是,专访录制完成20天后,柴静接到周星驰打来的电话,要求将节目重新录制一遍,而且其态度非常坚决。一时间,柴静被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柴静与周星驰进行了沟通,在得知周星驰要求重录的缘由后,非但没有抱怨周星驰难缠,还对其为人处世的作风有了更多的崇敬。那么,周星驰为什么要坚持重新录制呢?原来,在第一次录制的时候,周星驰的

    读者·校园版 2013年13期2013-05-14

  • 柴静的犀利与柔软
    记者、著名主持人柴静,受邀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题为“采访是一场抵达”的演讲。在这场演讲中,柴静深刻阐述了媒体的职责,并真情讲述了自己在《看见》节目中采访李永波的细节故事:2011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上,在林丹领先的情况下,观众席上有不少中国观众为李宗伟加油,李永波则在媒体上公开抱怨这些中国观众没有立场、不爱国。柴静向李永波提问:“作为东道主。对双方都给予鼓励,您不认为这也是一种体育修养和精神吗?”李永波反问说:“难道我就不能说说我的想法吗?我只是表露我的真实想

    知识窗 2013年1期2013-05-14

  • 让弱者同情你
    闫莹莹柴静刚当记者时,去采访一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她是带着一种拯救弱者的心态去的,原本以为,对方一定会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把她这个无冕之王奉为上宾。没想到,那位母亲根本没把她这个大记者当回事,而是冷冷地说:“我不想跟别人谈我的生活。”这下,柴静可犯了愁,呆呆地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正当她想放弃这次采访时,同事的一句话让她决定留下来。她跟在那位母亲身后,保持十米左右的距离,人家去哪儿,她就去哪儿,像一块甩不掉的狗皮膏药。人家并不理睬,看都不看她

    知识窗 2013年10期2013-05-14

  • 你的买房年龄跟世界“接轨”吗?
    变得更好。”——柴静“如果一个记者,做新闻只关心新闻中的人,而不是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那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倾听者,这是不称职的。关注人安全讨巧,但是最终受益的是媒体人本身,却不是公众。”——闾丘露薇柴静先是私生活遭到曝光,接着又在专业领域遭遇质疑。闾丘露薇在微博中指“表演”式采访安全讨巧,最终只是让其个人受益。此文一出,顿起波澜。闾丘露薇继而回应称自己没有暗讽柴静,谈的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柴静的工作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把问题归结在柴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有

    北京青年周刊 2013年5期2013-03-12

  • 柴静:打开一个平凡的世界
    草威柴静一面言辞平实,声音清冷;一面好奇心汹涌,感情热烈。她敬畏这个世界,于是想要看见;她想让你也看见,于是她要将它打开。她把做节目和文学联系在一起,她在镜头前开口,她是这个时代的“超级女声”。看见柴静柴静总是说起自己刚做电视节目的时候,蒙了一年多,找不着感觉。心里越着急,采访时就越咄咄逼人,想一招就要了对方的命。后来她做了一期节目,叫《飞跃界限》,干净利落地把采访对象撂倒了,问题个个都漂亮犀利。有同事夸她,说柴静发展出一种“温柔的尖锐”。她正有些自得,《

    读者·校园版 2012年4期2012-08-30

  • “看见”柴静
    卓出走进央视前,柴静在湖南主持一档名叫《夜色温柔》的本地夜间广播节目。大学本科,柴静在长沙铁道学院学会计,1996年毕业后,父母安排她回山西老家省铁十七局做会计。她不肯,执意留在湖南。每月300块钱,一半用来租房,骑车上下班,自己做饭。当年做主持,她不为赚钱也没想成名,只是喜欢这个行业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生命往来”。她还记得有听众给她写信,一个湖南大学的女孩说,有一天自己去打水,边走边听柴静的节目,发现平时特别讨厌的一个女孩也在听。那一瞬,她忽然理解:原来

    视野 2012年8期2012-07-26

  • 谣言制造者吴静儿我想帮柴静提高知名度
    造者吴静儿我想帮柴静提高知名度文/华静言 邱敏作为她(柴静)的铁杆粉丝,我愿意不顾一切地去牺牲,帮助她提高知名度。7月13日下午,一篇名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今日再次被检察院带走!》的帖子出现在网上,发帖人ID为“吴静儿1”,IP地址显示为山东德州。该帖子称,“据知情人透露 ,北京时间2010年7月13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柴静被检察院带走,这是继2009年之后,柴静第二次被检察院传唤带走”。帖子接着以混乱的笔调写道,“2009年9月份因传出柴静受贿某

    博客天下 2010年15期2010-09-20

  • 柴静:从文艺青年到新闻斗士
    《新闻调查》记者柴静博客曝光临沂网戒中心86条可能“点现钱”行为。一时间,这个温婉的女子又成为众多媒体和网友关注的焦点。提起柴静,很多人会想到央视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和《新闻调查》里的那位安静机、智的女主持。在非典期间,她本人因《北京“非典”狙击战》等专题节目,成为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有着谈不上漂亮的外表,但却锋芒毕露。“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柴静因其飘逸而明慧的

    人物周刊 2009年9期2009-11-13

  • 让弱者同情你
    全忠1998年,柴静辞了电台主持的工作来到北京。那时她还不是央视的名记,她正处于失业中,每天逛图书馆,希望在报刊中找到一两条招聘记者的信息。有一天,柴静捡到了一本很破旧的杂志,但封面的照片和故事吸引了她的目光。一个女孩从背后搂着一个赤裸上身的男子的照片——那是海南的一个16岁的妓女。记者拍了她去村公所堕胎,听客人讲人生,发高烧,挣钱养男友……最后一张。是她赤着身体,躺在月光下沉睡。一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灵魂由此泄露——这是影像的力量,柴静用心记住了摄影记者的

    意林 2009年10期200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