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景区生态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9-08-20 08:20李丽娟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

李丽娟

【摘   要】 近年来,江西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红色景区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江西省红色生态建设也存在诸如红色资源遗存保护意识不足、环境景观遭破坏、红绿色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基于此,首先应该整顿目前红色旅游景区遗留下的生态问题;其次,要组建旅游协调规划机构,来对江西红绿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并开发多样性的生态旅游产品,深度挖掘红色景区生态文化,以期促进江西省红色景区生态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红色旅游;红色景区;绿色生态建设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Red Scenic spots in Jiangxi Province

Li Liju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Jiangxi's red 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re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lso has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awareness of red resource conservation,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inconspicuous integration of red and green resources, and one-sided pursuit of economic benefits. Based on this, we should first rectify the ecology left by the current red tourist attractions. Secondly,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a tourism coordination planning agency to rationally plan and develop diverse eco-tourism products in Jiangxi red and green resources, and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culture of the red scenic spot in depth,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culture of the red scenic spots in Jiangxi province.

[Keywords] red tourism; red scenic spot; gree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1  紅色景区生态建设的内涵与必要性

所谓红色景区生态建设,是指在发展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同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步发展绿色旅游,其内容不仅包括对红色旅游景区自然生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它还包括红色景区规划观念和方式、景区保护与经营方式、旅游产品生产与管理方式、旅游者消费与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的生态化。 红色景区素来以红色为标识,而生态旅游是以绿色为标识,如此红绿搭配,两者相辅相成,更能起到“1+1>2”的整合效应。

因此,红色旅游原本就应有“红”“绿”结合之意,即革命历史文化遗址与自然生态山水的有机结合 ,但目前许多红色景区片面发展“红”,而忽略了“绿”,导致世人谈及红色旅游,大多只知“红”,不知“绿”,影响了红色景区的建设水平。再看江西红色旅游,早已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以及发展起步早的优势,走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前端,积累了不少同步开展绿色生态建设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正如《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中指出的:“旅游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环境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暴露出居民与旅游活动之间的诸多矛盾[1]。江西红色旅游同样存在一些生态保护问题,对整体效应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江西红色景区生态建设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寻求完善对策,这也是当前相关研究的欠缺之处。

2  江西省红色景区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虽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诸如井冈山、赣州瑞金等红色旅游景区,再加上很多红色旅游景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区域位置和江西省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而使得江西历史上遗留下诸多保存良好的红色旅游资源[2]。但倘若在开发与使用过程中不加以保护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也会逐渐消逝。再从现实情况看,目前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中,也的确存在不少生态环境受破坏的不和谐景象,长期以往必然与绿色发展理念冲突[3]。如何兼顾红色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目的,成为江西省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旅游开发力度超过环境承载力,影响景区生态

近几年来,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游客增加,超过了景区的接待力和环境承载力[4]。例如,自2004年以来红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景区在节假日游客暴增现象明显,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诸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地的景区接待量成倍增长,如2005年井冈山红色景区在五一假期日接待量就曾达到2.45万游客,是该景区核定接待量的1.5倍。 又据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江西省国庆节第三天就共接待游客986万人次,同比增长8.32%, 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游客是慕名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而来的。游客规模的暴增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景区环境承载力,即使短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也容易造成旅游景区局部地区垃圾增多、景区周围生态资源恶化等不良后果[5],给原本良好居民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长期以往,必然会影响景区的长期发展。

2.2  生态旅游产品形式单一,转型效果不明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目标,在这种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大背景下,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把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有机融合,已经成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主要趋势。据红色景区相关工作人员的了解,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也更青睐于集环保、体验、文化于一体的生态型旅游产品。但在目前红色旅游市场中,生态旅游产品虽有量变,但距离质变还存在一定距离,其主要原因在于江西省部分红色景区的生态旅游产品形式有些简单化、单一化,现有的部分少数生态旅游产品也停留在较为普通的日常体验活动层面,离真正的“体验型产品”还有差距,风格上稍微欠缺江西省的地域特色;不少红色旅游景区所宣传的红色生态产品虽有“生态”口号,但绿色生态成色不足。可见,江西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与游客的实际需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2.3  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旅游污染加剧现象

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市场的快速扩张,加上江西独有的红色资源优势,红色旅游成为了江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带动了江西红色旅游景区周边的区域经济,成为促进江西各贫困地区发展的“催化剂”,但与此同时,部分红色景区所在居民和工作人员缺乏生态意识,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片面迎合游客需求,对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不文明、不合理做法不加干预,导致红色景区生态水平下滑[6]。 例如,许多红色旅游景区周边社区的本土居民生态意识不强,面对部分游客想吃“野味”的需求不懂得拒绝,也不乏部分居民主动提供“野味”给游客,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来谋取经济利益;另外,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昔日处理垃圾的方式已不能妥善处理景区游客留下的大量旅游废弃物,水土资源的破坏,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此外,景区的开发减少了周边居民的传统经济来源,为寻求新的经济来源,他们绞尽脑汁“经商”以增加收入。 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江西红色旅游的发展。

2.4  江西红色景区生态建设存在规划问题

首先,国内红色旅游生态资源开发的案例虽多,但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评判其规划是否是安全、合理,因此不便于实践操作和深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想对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生态建设规划,也容易走“弯路”;其次,江西省在进行红色旅游生态建设规划过程中,规划制定的科学性有待提高。例如,在进行规划工作之前,没有对江西所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分析和功能筛选,因而进行后续工作时可能导致在江西省众多红色旅游资源中难以选出真正适合开发红色生态资源的景区,进而导致盲目开发[7]。

3  江西省红色景区生态建设的对策研究

3.1  加强教育和处罚力度,整顿红色旅游景区

在重新整顿红色旅游景区时,不仅要对已经破坏的基础设施、红色资源等进行重新修整,还要从景区治理、人才培养上进行整顿。一方面,可以借助村委会力量召集景区周边居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认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取经济利益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根源上转变他们的固有思想和观念。同时,景区要组建高素质队伍,包括红色旅游景区所招揽的商业队伍、景区清洁人员等,景区游客遗留下来的垃圾要分类整理,树立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领域的生态培训,提高他们对红色旅游资源遗存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此外,对于破坏环境、热衷“野味”的游客[8],要严令禁止并制定处罚方案。通过上述措施,完善景区管理制度,与景区周边居民建立和谐关系,共同努力构建红色生态建设旅游区。

3.2  组建“智囊团”,加快规划编制工作

任何事都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加强江西红色旅游生态建设,就要根据红色旅游景区的地域特点、周边环境等因素,建立合理而又科学的旅游规划设计。其一,鉴于江西红色旅游资源虽丰富却分布各地,且归不同部门管理,有必要成立一个由省相关领导主管、各地方旅游局参与、政府其他部门协同的“智囊团”——旅游协调规划机构,来对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第二,既然我国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生态建设规划缺乏统一标准,那可以根据江西省红色生态建设的发展现状设立一个更高的标准,使其易于操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期利用江西现有红色旅游资源重点打造红色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促进江西红色旅游景区生态建设的发展[9]。

3.3  开发多样性生态旅游产品,深度挖掘红色生态文化

旅游者都倾向于真正融入红色历史中,体验其真实、新奇而又刻苦铭心的时刻,以从中接受红色革命教育,因此,可以开发集生态化和体验式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第一,可以在红色景区附近开发诸如“森林旅游”、“红色养生园”等原生态项目,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后的沉重心情得到缓解和放松的同时,也可以让游客感受当地原生态的风土人情,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文化程度[10];此外,生态环境巧妙地成为了当地居民发家致富的工具,也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第二,还可以在江西局部旅游景区如兴国、井冈山等地建立以生态为导向的“兴国生态博物馆”、“井冈山红色生态旅游区”、红色旅游生态化咖啡厅等,通过植物造型展示革命人物,服务人员也可身着绿装、戴步枪等,营造一种红色、环保、生态的休息环境。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基于红色旅游景区周边生态的旅游产品开发,都要合理开发使用,后续对于红色生态旅游产品的管理更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其生态制度,强化红色生态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吴红,李媛媛,吕弼顺. 基于居民感知度的长白山北景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7,39(03):19-27.

[2] 王晖.红色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路径探究[J].江苏商论, 2012(07):109-112.

[3] 熊彤.红色生态旅游的和谐效应——红色景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11):150-151.

[4] 王晖.中国红色旅游生态化转型升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學,2013.

[5] 国庆假期第三日 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19亿人次_新闻中心_中国网

[6] 陈小春,陈志辉. 推进韶山红色旅游深度开发的构想 [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

[7] 朱湘辉.江西红色旅游开发之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 7) : 243-248.

[8] 蓝倞. 打好红绿两张牌  做好三篇大文章[N]. 赣南日报,2018-09-02(003).

[9] 黄三生,卢丽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J].求实,2009( 2) : 52-54.

[10] 何灵,黄泽海. 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05):45-47+93.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西藏红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红色旅游——革命精神的传承——重庆“红岩联线”的一点思考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