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方法探析

2019-08-21 03:09江寅昌梅亚松
商情 2019年34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特点互联网

江寅昌 梅亚松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高校舆情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做好高校舆情应对工作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本文通过剖析高校舆情的特点,探究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工作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网络舆情 特点 问题 对策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多种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之后出现的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的普及率在我国已经达到60%以上,大学生群体正成为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发表对热点问题的看法以及反映困难、表达不满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干预机制,提高高校对突发事件舆情的应对能力,对维护高校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利益冲突

高校网络舆情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高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利益产生冲突,往往是因为某一件事或某一个决定触及到了高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从而导致矛盾发生。自认为利益受损或身处弱势的一方通过网络的途径去反映、揭露、或吐槽,希望借由网络来发泄自身不满情绪、博得大众关注、改变事件走向。

(二)情绪化与非理性表达

有学者认为,舆论的质量关键在于理性程度。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高校网络舆情。当发生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大学生群体发表观点、表达意见与看法的理性程度对于整个舆情的发展走向影响尤为重要。高校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事件,大学生群体易冲动、不成熟的性格特点导致他们很难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发表观点与看法,他们更多的是采取一些非理性、极端化、情绪化的表达,利用网络这种虚拟的排解渠道来宣泄自身的某些负面不良情绪,无法做到合法、理性、客观有序的表达。

(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深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是单向且经过严格审核的,易于管理和掌控。但是,进入新媒体时代,依靠手机、电脑等终端平台,每一个网民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意通过微信、微博、飞信、QQ、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接收、发布、跟帖、转发信息,导致信息的发布量极大,难以监管。一旦发生舆情事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短时间内就会形成舆论热点。高校一旦发生舆情事件,学生群体由于思想、心理不够成熟且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更容易受到舆情负面情绪影响。网络舆情的不断蔓延、发酵,对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学习、工作及生活秩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高校的形象、声誉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主体不明确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网络舆情工作还未能足够重视,许多高校中,都没有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来负责舆情监管与引导工作,一般都是将舆情应对工作交由学生处和校团委等部门负责,具体由各系部专职辅导员来落实。而新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管理工作则主要由学校网络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联动机制,缺乏信息共享与互动平台。然而现今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复杂化趋势明显,涉及到的部门较多,但是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筹管理协调学生工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监管、宣传工作,造成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责任主体不明确。

(二)被动性与滞后性

由于缺乏大数据的监管与预测,导致高校网络舆情的发生存在难以预料性,高校舆情工作显得极为被动和滞后。现今高校一般都是运用搜索软件筛选敏感词、关键词等方法来辅助舆情监测预警工作,对于网络的整体舆论倾向、发展态势以及网民的心理现状分析仍需要专业人员来采集、甄别和剖析。但目前的现状是高校舆情工作只能是在舆情发生且具有一定影响之后才能介入和干预。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可能已经错失了某些重要信息或失去了应对负面舆论的最佳时期,舆情应对工作的被动性与滞后性影响尤为突出。

三、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对策分析

(一)建立舆情监管系统

建立科学、合理的舆情监管系统是避免高校网络舆情发生、蔓延最有效、最实用的防控办法。高校应当建立实时网络舆情监管系统,密切关注学生群体在微信、微博、QQ、论坛以及各大门户网站上发表的言论、观点和看法。高校可采用实名制管理办法,通过校园网络使用登入备案的客户端实名认证和校内论坛实名注册,保留学生的上网聊天记录,实现网络实时管理。同时,还应加大对网络监控技术建设的投入比例,购置先进的网络舆情监控设备,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协同管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监管舆情,并快速有效应对。

(二)完善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机制

配备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综合业务能力强的专业队伍负责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机制提供保障。这支专业队伍可选取高校优秀教师、有经验的专职辅导员以及社团或班级优秀学生干部组成,对舆论热点进行有效指引,对不良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和开解,避免负面情绪蔓延、擴大;同时建立自己的权威发布平台,第一时间主动辟谣、表明态度、澄清事实,避免舆情的继续传播和负面信息的蔓延、扩大化,及时有效处理舆情事件。

(三)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高校要做好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最根本的落脚点在于抓好大学生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党建、团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网络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以及文明上网等能力。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更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新媒体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高校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机制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07-20.

[2]王怀民.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N].中国教育报,2009:9.

作者简介:江寅昌(1986.11-),男,安徽寿县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注:此文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校级课题《基于智慧校园大数据平台创新高职院校特色育人体系》成果(课题编号:201914SKB040)。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特点互联网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