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哲学问题

2019-08-21 01:17唐小涛
大经贸 2019年6期
关键词:哲学思维方法论翻译

【摘 要】 翻译与哲学有着水乳交融、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传统经典哲学,还是现代语言哲学或解构哲学,都涉及大量的翻译理论问题,翻译理论也包含着哲学方法论的运用。一方面,翻译作为一种话语实践,可以为哲学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哲学中包含翻译理论研究所需要的“精华”、“精髓”和“灵魂”,给翻译研究以指导。

【关键词】 翻译 方法论 哲学 哲学思维 翻译哲学

一、哲学与翻译的关系

翻译是一项从一种符号转化成为另一种符号的工作。虽然说起来简单,但“翻译”这个工作其实是个很大的范畴。“翻译之所以存在,由于人们将不同的语言”正是因为翻译的存在,人们之间才可以进行思想交流,我们也才可以欣赏到不同文化国家的文化。无论远古时代或是当代,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知识和价值观的传播,民族语言的发展,国际文化的相互碰撞,乃至于整个人类文明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在人類社会活动中,“翻译之功,诚远大矣”。

从哲学方面来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翻译作为人类活动中一项极其复杂的思维运动,深深植根于翻译的存在之中。因此,翻译思维和翻译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翻译研究的基本范畴,即如何处理翻译主体与翻译客体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随之成为翻译界研究的热点。实践总是先于理论而存在,翻译实践也于翻译理论之前出现,正是在无数次的实践中,先人学者总结概括实践中的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技巧,翻译理论才得以成为体系,翻译学才得以形成。由此看来,翻译理论的形成是人类对翻译现象认识的必然结果。

二、翻译里涉及到的术语及其含意

(一)翻译标准:翻译标准可能表达一直在变化,但是其本源大抵是不变的,一窥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从释道安的“案本”,到严复的“求信”,到傅雷的“神似”,到钱钟书的“化境”,都离不开“忠实”二字。

西方的翻译理论对国内影响最大的当属等值论,柰达的功能对等对于当代中国翻译影响深远。我比较认同钱钟书的说法,我觉得好的译文就是一个“化境”的过程,化的无痕,才是尚佳之作。傅雷说:“理想的译文仿佛是作者的中文写作。”大概也是这个意思,把语言的种种结构表现抹去,抽取原作的完整意思,换上一件新衣服展现出来,这就是我的翻译标准形象化表达。

(二)意合。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靠词语与句子本身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顺序而实现的连接为意合,注重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汉语是一种典型的意合语言,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形式,根源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民族对同一客观事物常有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

东方长于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事物的联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由这种思维方式所制约的语言系统表现出以神统形的特点:遵循语义的连接,注重整体和谐,缺乏严格的逻辑性的特点,属语义型语言,句子结构简短而松散。

(三)归化。归化(法)是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的,是对意译概念的延伸,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归化法就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

严复、林纾等都是“归化派”的代表,以其但后来由于“归化理论”的统治,某种意义上来说,导致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倾向。我们应该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充分反应原作的文化特征,传递原语文化。

三、哲学思维在翻译中的应用

从第二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出好的翻译需要花费一定的功力,翻译过程包括正确理解、表达重现和创造性润色再现原文三个过程,即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同样,翻译思维也可大致包含这两个阶段。翻译的思维方式是翻译的深层机制,翻译过程体现了思维的选择与创造,其对人类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沟通人类文化与语言的桥梁。因此,很多哲学家哲学思想的构建是通过研究语言与翻译来实现的。哲学中讲求辩证性的思维,强调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哲学思维运用到翻译中意在提醒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促使矛盾着的对立双方朝着统一,也就是朝着译文最理想的效果努力。因此,翻译活动中的哲学思维,不仅拓宽了人们的精神视野,而且促使译者在面临问题时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思考,以至达到最佳效果。

翻译哲学的出现,印证了哲学思维在翻译中得到应用与推广。张泽乾教授说过“哲学”是“翻译学的指导学科”,因此,哲学思维体现在翻译中就形成了翻译哲学,而翻译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翻译学的方法论,指导着翻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无论抽象概括地研究翻译理论,还是具体个别地探讨翻译方法,都必须注意,翻译哲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针的认识与实践的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哲学。翻译哲学的方法论是研究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基本手段,它是打开通向充满着奥秘的翻译世界之门的金钥匙”。其为中西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确保翻译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在此看来,中西译学存在着共通行性。我们可以说,翻译哲学是人们基于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并从中进行经验性或技巧性的总结,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和做法,进而形成翻译方法论。翻译的方法论属于“翻译哲学”的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

四、小结

毫无疑问,翻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翻译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翻译即是具体的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内在的思维思考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语言的多样性越来越明显,因此,人类思维也将得到不断的完善。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就使得翻译的对象和领域会不断增加和拓宽。基于这种形势下的翻译研究也势必走向纵深,但对其的研究以及翻译学的进步离不开哲学理论的支撑,长期的历史实践表明,摒弃哲学思维或持有不正当的哲学观点都会将翻译引入歧途。因此,哲学与翻译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将继续在互动与融合中发挥作用,共同推进翻译学与翻译哲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真理与方法[M]. 商务印书馆 , (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 2010

[2]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 武汉大学出版社 ,刘军平著, 2009

[3] 何卫平.解释学之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唐小涛(1995-),男,壮族,广西南宁,在读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猜你喜欢
哲学思维方法论翻译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哲学思维与治国理政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