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方戏创作的美学品格

2019-08-21 12:00张泽丰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山野黑土地黑龙江

张泽丰

【摘 要】黑龙江地方戏孕育、生长在黑龙江畔,无边的绿野、辽阔的蓝天、晶莹的白雪和黑油油的土地,赋予了它特殊的生存环境;二人转及其它东北民间地方艺术鲜活诙谐、热烈奔放的自由精神,赋予了它非同寻常的生命基因;中国戏曲绵延不绝、举世无双的虚拟神似,夸张变形、时空灵动的光荣文化传统,赋予了它前行的榜样和参照的标杆。

【关键词】黑龙江;地方戏;创作;美学品格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035-01

历经半个世纪岁月风尘的磨难洗礼,黑龙江地方戏终于以自身独特的戏剧样式,独有的审美品位,独立的艺术追求,跻身于中国戏曲这个博大精深的百花园,成为新中国诞生后所开辟的万里文化沃野当中,精心播撒下的第一批艺术种子,成为新中国戏曲界那雪后初晴时绽放的第一枝报春花。如此一步步造就了今日的黑龙江地方戏,使其艺术境界既充满着质朴纯洁、真诚率直的世俗民风,又挟带着光明磊落、热烈喜兴的旷达豪放,全然是一派俗中含雅、粗中有细、虚实相间、自由酣畅的大家风范。

一、放纵的生命形态

在这片黑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大多来自天南海北,他们既肩负着无限的希望梦想,也崇尚一往无前的拼搏奋斗精神。为此,哪怕是深山老林,哪怕是风雪荒漠,哪怕是天寒地冻,哪怕是水深火热,哪怕是杳无人烟,哪怕是妻离子散……他们都一门心思地为了明天的幸福生活,而迫切地期待盼望着,为了一家妻儿老小甚至子孙后代的安逸享乐,而心甘情愿地挥洒血汗、舍命拼死、永不停歇地劳作着。

忍辱负重、苦中做乐是黑土地教会给生长在这里的人们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审美方式。无论多么恶劣难捱的自然环境,无论多么悲凉凄惨的命运遭际,无论多么压抑痛苦的心境,无论多么巨大沉重的牺牲,在他们布满沧桑的脸上,总是表现为毫不经意的淡然一笑,他们装满忧虑的心也仅仅表现出触动灵魂的为之一动。而后,他们再大口地、勇敢地把一切苦涩烦恼都吞咽下去。如此这般,才有了“刀按在脖子上问亲婚事”的山野女侠刘金定,才有了“扭着秧歌耍大刀”上阵杀敌的元帅樊梨花,才有了“瓜田李下细思衬”审西瓜的猛张飞,才有了“唱着‘猪八戒背媳妇儿”四处徜徉的贾宝玉,才有了“梦见自己做新娘”而心花怒放的花木兰,才有了“放弃家仇赴国难”的巾帼英雄梁红玉……

二、自由驰骋、无拘无束的创作思维

自由驰骋、无拘无束的创作思维,给黑龙江地方戏的舞台艺术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从剧本的创作到舞台的表演,从音乐的继承到人物的塑造,黑龙江地方戏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在白山黑水之间结集萌芽,在山野草原之间行进游走的东北文化艺术,压根儿在骨子里就有一股子与众不同的精气神儿,带着“绿林好汉式”的敢想敢说也敢做的随心所欲。它以黑土地给予的大度慷慨,恣意纵情地倾诉自己所要讲述的動人故事,它以黑土地给予的倔犟不屈,淋漓尽致地高唱自己所要唱出的知音心曲,它以黑土地给予的万丈豪情,热烈火爆地描摹着自己所要塑造的典型人物。虽然是艺术的再现,却没有任何粉饰,没有任何矫情,没有任何虚荣,也没有任何的虚张声势。一切艺术的诠释,皆来自天然;一切戏剧的构思,都携带着浓郁的乡土情怀,一切审美的形态意识,都散发着扑面而来的山野清香,甘甜凛冽。

三、对人及其生存状态和命运的极度关注

黑龙江地方戏所展现的生动艺术气韵,除了外在的乡土风情,山野风趣,更多地表现为对人及其生存状态和命运的极度关注。而且,艺术以情感为根本传达媒介,艺术家对人物的命运、遭遇,总有自己的情感趋向、心理分析与判断,并将其渗透于人物命运的描绘中,化为审美认知。黑龙江地方戏独特的审美认知在剧目里俯拾皆是:寄托着无限希望,试图冲破一切沉重的封建礼教之罗网束缚,而要求得身心自由和婚姻解放的“贾宝玉”;满怀理想和抱负,隐姓埋名,替父从军,征战疆场,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花木兰”等等,那些不向命运屈服的人,正是黑龙江地方戏所要赞赏、所要宣扬的人。他们宁死也不向命运低头的壮举,代表了黑土地不屈不挠的人文精神,也树立了几多英雄豪杰的艺术形象典型。

黑龙江地方戏艺术作为极具地域性的文化艺术形态之一,它所包容蕴涵其中的“北大荒”人勇于拼搏、努力抗争的顽强,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剧种的每一缕经纬。在刘金定、张飞、柳荆荆、杏花、贾宝玉和花木兰等黑龙江地方戏所塑造的典型人物身上,无处不弥漫着敢于抗争和善于搏击的生命气息。并且,它还将持久地释放着、挥发着自己的本质特性,将强大与刚毅的人文风貌继续存留下去,并传承付诸于不同类型的戏剧和人物的各种典型性之中。

相信那些久居城市钢筋水泥大厦的诸多身体,和早已包裹了层层坚硬外壳而显得冷漠僵硬的诸多心灵,都将在黑龙江地方戏乡村黑土式的敦厚质朴、山野森林式的纯净热烈的如火激情之中,一点一滴地被融化、被温暖,甚至被再度唤醒,重新富有生机活力地“砰砰”跳动。

参考文献:

[1]齐如山.国剧艺术汇考[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清)孔尚任.孔尚任诗文集[M].汪蔚林编.中华书局,1962.

猜你喜欢
山野黑土地黑龙江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奔赴山野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山野的风》
Write a caption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
花不只在山野烂漫处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摘取黑土地上黄金珠的人